本文目录
潮汕大锣鼓的介绍
潮州大锣鼓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吹打乐。从清锣鼓形式发展起来。过去,在潮州各地都设有锣鼓馆,在每年游神盛会时演奏,乐器只用四面锣、二副大钹,属清锣鼓形式,俗称“四锣二钹”。因奏法过于简单,艺人们增添了唢呐吹奏一些弦诗谱,如《过江龙》、《百家村》等,这样有吹有打,发展成为吹打形式。
潮州大锣鼓的含义是什么
潮州大锣鼓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
潮州大锣鼓的渊源
潮州大锣鼓源于古中原文化。在唐代,有一种以打击乐为主的鼓吹乐,常在庙堂祭祀、迎神赛会或节日欢庆活动中使用。潮汕人的先祖从古中原南迁而来,带来了这种气势恢宏的广场艺术,并在宋代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潮州大锣鼓。唐宪宗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祭神文章中已有吹击管鼓的记述,说明那时已有鼓吹乐的存在。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演出剧本《刘希必金钗记》中有“三棒鼓”和“得胜鼓”的锣鼓字谱记录。嘉靖丙寅年(1566)刊行的《荔镜记》“睇灯”场中,对潮州元宵佳节的描述有“鼓乐吹唱”、“满街锣鼓闹喧天”的词句。明清时期,潮州戏曲活动鼎盛,汉族音乐也随之发展,锣鼓乐在舞台和民间已十分流行。每逢节日庆典,大锣鼓班便列队游行,穿街走巷,或集中广场台榭,进行演奏比赛,并成为潮州民间习俗。 1951年,邱猴尚、陈松等组成的大锣鼓队,赴广州参加欢迎苏联红旗歌舞团访问广州的演出活动。1952年,他们又到汉口参加中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会演,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由邱猴尚司鼓的《抛网捕鱼》获得优秀节目奖。1953年,潮乐艺人组成了潮州民间音乐研究组。1956年,又组建了潮州民间音乐团,使音乐艺术的发掘研究更进一步。整理出近二十套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锣鼓套,如《六国封相》、《三关》、《双咬鹅》等等。潮州民间音乐团多次参加市、地、省、全国的各级文艺会演,创新曲目《庆丰收》参加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音乐周,荣获优秀节目奖,轰动京华;传统曲目《抛网捕鱼》是潮州大锣鼓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1957年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荣获金质奖章,为潮州音乐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995年,德国埃尔森大学教授卡尔·劳达格一行莅潮访问,市民间音乐团演出了潮州大锣鼓《关公过五关》,被德国教授称为东方交响乐。2000年,市民间音乐团锣鼓队在无锡市举行的中华鼓王大会中,获优秀表演奖,鼓师陈镇锡获中华鼓王称号。2004年1月24日,潮州大锣鼓作为中法文化年中国新年大巡游的压轴节目,穿过法国凯旋门前香榭丽舍大道,征服了巴黎观众。2010年9月16日,潮州大锣鼓参加中国·韩城“司马迁杯”首届全国锣鼓大赛荣获银鼓王奖。
潮州大锣鼓的简介
潮州大锣鼓以打击乐为主,是以大鼓为中心,以唢呐为领奏的大型合奏形式。鼓手既是乐队主奏,又是乐队指挥。鼓手槌击鼓心、鼓边、鼓沿,采取响击、闷击、重击、轻击以及节奏变化,手槌加花等手法,指挥着乐队的演奏,被西方称之为“东方交响乐”。潮州大锣鼓作为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广泛流行于粤东、闽南以及东南亚一带,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大锣鼓的风采。每逢年节或地区风俗佳节,大锣鼓便声震百里。
潮州锣鼓分为哪几种
潮州锣鼓分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及潮州苏锣鼓等多种,其中以潮州大锣鼓最为著名。
潮州大锣鼓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演奏形式分为长行套和牌子套两种。
长行套由民间的唢呐鼓手班为适应游行和广场演奏的需要发展而成。鼓手班一般只有唢呐、苏鼓仔、钹仔、钦仔、月锣、亢锣等。
由苏鼓仔增大而为柿饼鼓,再由柿饼鼓发展至直径2尺的尖脚大鼓,大锣和大钹也由两个锣一个钹增加到4个锣2个钹,最多增加到24个锣8个钹,常用为8个锣4个钹,并配以深波和苏锣。
管弦乐除大唢呐、小唢呐外,增加大锣鼓28节笛、洞箫、椰胡、中胡、秦琴、三弦、大阮、云锣等。
大锣鼓常用鼓乐段有:火炮鼓,洗马锣鼓,拗槌锣鼓,相思锣鼓等。
管弦乐的二板长行套和三板长行套常用乐曲有“过江龙”、“小梁州”、“一粒星”、“北山茶”和“闹江州”等。
在游行时,锣鼓套与管弦乐曲交叉进行,雄壮粗犷的大锣鼓声和优美悠扬的管弦乐声此起彼伏,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牌子套又称套曲锣鼓。由民间唢呐鼓手班搬演正字戏曲牌音乐锣鼓演变而成,约形成于清代咸丰年间。
大锣鼓的套曲牌子主要用于表现戏曲人物故事情节。一个套曲锣鼓由若干音乐曲牌连缀而成,有固定的排列次序和一定的故事内容。
套曲锣鼓有18套,分为文套套曲锣鼓和武套套曲锣鼓。
文套以唢呐和小锣鼓为主要乐器,有文静温柔的特点,长于表现悲欢离合和儿女之情,如《抛网捕鱼》、《掷钗》等。
武套以大锣鼓和大唢呐为主要乐器,具有气势雄伟的特点,善于表现古战场的格斗场面。
潮州大锣鼓最初吸收了“正字戏”音乐,它的许多著名乐曲都是表现戏曲中的某一场景或整出戏曲故事。大锣鼓的曲目很多,最著名的有18套,如《薛刚祭坟》、《黄飞虎反朝歌》、《关公过五关》、《岳飞大战牛头山》、《六国封相》等。
潮州小锣鼓,是以小鼓、小钹、钦仔、大小唢呐、横笛为主体乐器的合奏形式。一般除斗锣、曲锣、低音鼓之外,其他乐器均同潮州大锣鼓。演奏的乐曲如《画眉跳架》等。
潮州苏锣鼓,又名“八音”。主要流行于潮阳、揭阳、汕头、澄海一带。所用乐器以苏鼓、苏锣、月锣、抗锣、大小钹以及大小唢呐或横笛为主体乐器,一般不用大鼓、斗锣、深波锣。
其他管弦乐器均可根据需要选用。由于苏锣鼓的形成吸收了潮汕地区的汉剧锣鼓音乐,因此经常演奏的曲目多为汉剧吹奏曲牌。
潮汕大锣鼓的历史文化
潮州大锣鼓的创始人有欧细奴、谢奴仔、吴德润等,其中以欧细奴的贡献最大。欧细奴原是潮安镇合旗鼓亭的吹首,他熟悉正字戏音乐,在他二十四岁被锣鼓馆请去传艺,提供了不少正字戏音乐。在现有的十八大套曲目中,极大部分是正字戏音乐联奏。 潮州大锣鼓的特点潮州大锣鼓的音乐格调绮丽清朗、刚柔相济。乐队中的领奏乐器唢呐以麦杆为哨,发音柔美,司鼓艺术与我国拳术、剑术相结合,别具一格。
潮州的锣鼓有哪些名字又叫什么
潮州大锣鼓类别 长行套:由民间的唢呐鼓手班为适应游行和广场演奏的需要发展而成。鼓手班一般只有唢呐、苏鼓仔、钹仔、钦仔、月锣,亢锣等。由苏鼓仔增大而为柿饼鼓,再由柿饼鼓发展至直径2市尺的尖脚大鼓,大锣和大钹也由2个锣1个钹增加到4个锣2个钹,最多增加到24个锣8个钹,常用为8个锣4个钹,并配以深波和苏锣。管弦乐除大唢呐、小唢呐外,增加大锣鼓笛(28节笛)、洞箫、椰胡、中胡、秦琴、三弦、大阮、云锣等。大锣鼓常用鼓乐段有:火炮鼓,洗马锣鼓,拗槌锣鼓,相思锣鼓等。管弦乐的二板长行套和三板长行套常用乐曲有:“过江龙”、“小梁州”、“一粒星”、“北山茶”和“闹江州”等。在游行时,锣鼓套与管弦乐曲交叉进行,雄壮粗犷的大锣鼓声和优美悠扬的管弦乐声此起彼伏,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牌子套:又称套曲锣鼓。由民间唢呐鼓手班搬演正字戏曲牌音乐锣鼓演变而成,约形成于清代咸丰年间 (1851—1861)。大锣鼓的套曲牌子主要用于表现戏曲人物故事情节。一个套曲锣鼓由若干音乐曲牌联缀而成,有固定的排列次序和一定的故事内容。 潮州大锣鼓套曲锣鼓 潮州大锣鼓流传下来的套曲锣鼓有18套,分为文套套曲锣鼓和武套套曲锣鼓。所用乐器以大鼓、中鼓、斗锣、大钹、小钹、亢锣、深波、苏锣、钦仔、月锣等;管乐则以唢呐、笛子为主,此外还有椰胡、扬琴、叁弦、琵琶、提胡、大胡等。演奏大锣鼓时以大鼓为中心,司鼓者通过生动的鼓点、音色的变化以及吸收了中国拳术、剑术的手势结合击鼓、指挥的动作,在演奏时以不同的底鼓节奏(又称“明介”或“实介”)和抑扬收放的手势(又称“暗介”或“虚介”)带领乐队的情绪和演奏,表现了独有的气势和色彩。 1.文套,以唢呐和小锣鼓为主要乐器,有文静温柔的特点,长于表现悲欢离合和儿女之情,如《抛网捕鱼》、《掷钗》等。 2.武套,以大锣鼓和大唢呐为主要乐器,具有气势雄伟的特点,善于表现古战场的格斗场面。如《关公过五关》、《薛刚祭坟》等。当代整理和新创作的套曲锣鼓有《双咬鹅》、《大战三利溪》、《春满渔港》、《喜送丰收粮》等。主要用于舞台演奏。
潮州锣鼓的介绍
潮州锣鼓是广东潮州的汉族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流行于粤东一带。原是一种演奏弦诗乐为主的小型吹打,后来吸取戏曲音乐加工发展而成。潮州锣鼓分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及潮州苏锣鼓等多种,其中以潮州大锣鼓最为著名。
潮州大锣鼓曲目大全
潮州大锣鼓曲目有:《抛网捕鱼》《陈春生告官》《复中兴》《薛丁山三休樊梨花》《薛刚祭坟》。
1、《抛网捕鱼》:这首曲目描绘了渔民捕鱼的场景,通过锣鼓的节奏和音色,生动地表现了渔民的劳动场景和欢快心情。
2、《陈春生告官》:这是一首以潮剧《陈春生告官》为主题的曲目,通过锣鼓的伴奏,展现了戏曲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3、《复中兴》:这首曲目表现了国家从衰败到复兴的过程,通过锣鼓的演奏,表现出激昂、振奋的情感。
4、《薛丁山三休樊梨花》:这是一首以历史人物薛丁山和樊梨花的故事为主题的曲目,通过锣鼓的伴奏,展现了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5、《薛刚祭坟》:这首曲目表现了薛刚为祭奠亲人而举行仪式的过程,通过锣鼓的伴奏,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潮汕大锣鼓的主要作品
潮州大锣鼓十八大套曲目是:《六国封相》、《关公过五关》、《秦琼倒铜旗》、《红迈追舟》、《十仙皤桃会》、《岳飞大战牛头山》、《复中兴》、《抛网捕鱼》、《陈春生告官》《三休樊梨花》、《薛刚祭坟》、《十八寡妇征西》、《黄飞虎反朝歌》、《绿袍相掷钗》、《八仙庆寿》《天官赐福》、《双咬鹅》和《闹鸡》。传统套曲结构厐杂,不够集中。今人演奏时,常将原来音乐材料大加删减,选取其中的主要曲牌和唱腔进行器乐此加工。如《关公过五关》原有曲牌十三支和穿插的锣鼓段,潮州市民乐研究组整理改编的新版本为:(1)思兄、(2)封金挂印、(3)荒郊策马、(4)梵宇香茗、(5)过关斩将、(6)吹鼓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