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谁知道七宝阿育王塔是怎么回事
- 阿育王与中国的佛教有关系吗
- 佛顶骨舍利为什么在中国
- 中国古代建筑中,在房子(大殿)内部建造塔有什么意义
- 为什么中国考古会发现阿育王塔
- 在近九级大地震下丝毫不受到影响,阿育王塔为何能如此坚固
- 南京的报恩寺为什么叫“大报恩寺”
- 明朝南京大报恩寺塔是灯塔,古代灯塔是有什么作用
- 阿育王宝函如何来到中国的
有谁知道七宝阿育王塔是怎么回事
七宝阿育王塔七宝阿育王塔 1.七宝阿育王塔的名称来源 据介绍,发明七宝阿育王塔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个国王钱弘俶。公元955年,钱弘俶命人造八万四千金涂塔,这种小塔就是七宝阿育王塔,每个塔的塔身有四面,每面绘有梵吏故事,并以五百塔遣使颁日本。 2.阿育王塔的历史渊源 阿育王塔因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而得名,他生活的时代距今约2200年。传说他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 据《法苑珠林》载:阿育王塔在中国有19所,它们是:西晋会稽鄮县塔、东晋金陵长干塔、后赵青州东城塔、姚秦河东蒲坂塔、周岐州岐山南塔(即法门寺塔)、周瓜州城东古塔、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周洛州故都西塔、周凉州姑藏故塔、周甘州删丹县故塔、周晋州霍山南塔、齐代州城东古塔、隋益州福感恩寺塔、隋怀州妙乐寺塔、隋并州净明寺塔、隋并州榆杜县塔、隋魏州临黄县塔。 七宝阿育王塔据了解,佛教刚传入中国时,阿育王塔其实是覆钵状,通俗地说就是像一个馒头,佛教徒对塔礼佛,后来才渐渐吸收中国元素,从一层变为多层,从圆形变成多角形。 2008年11月21日,北宋长干寺地宫内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从铁函中被成功“请”出。体形硕大的宝塔金光闪闪,周身镶嵌着宝石,塔上遍布佛教故事浮雕,千年之前的制造工艺令人惊叹。根据碑文、塔身文字和X光片互相印证,专家确认,宝塔内瘗藏的就是佛教界的最高圣物“佛顶真骨”(释迦牟尼头顶骨舍利)。南京可望成为佛教文化圣地。 在此次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塔被确认之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古代的阿育王塔的形制,雷峰塔地宫中阿育王塔的命名只是一种推测,但是此次碑文与实物相印证,终于使阿育王塔的形制得以“正名”。 百科上都有啊
阿育王与中国的佛教有关系吗
很有关系,在中国的阿育王塔有不少。其中从未开封的装藏便有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被中国佛教视为‘圣物’。雷峰塔便是后世帝王以砖石塔身封存阿育王塔,也可称之为宝箧印陀罗尼塔。
佛顶骨舍利为什么在中国
北宋时期,是中国佛教的中兴时期,西行求法再次兴起小高潮,时有高僧携佛舍利来华。第一种说法是,据国学大师汤用彤、季羡林等前辈的研究考证,北宋时期,是中国佛教的中兴时期,西行求法再次兴起小高潮,时有高僧携佛舍利来华。他们都带回来佛骨舍利,其中包括佛顶骨舍利。第二种说法,根据记载,当时就有一个来自印度的高僧施护,系北宋年间北印度来华高僧。据《补续高僧传》本传记载:施护,梵名Danapala,宋代译经僧,北印度乌填曩国人,世称显教大师,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抵汴京。”在出土的石函碑文等物,就有施护献佛舍利的明确记载。在阿育王塔藏身的石函的题记上,最后一行中记载道:“舍舍利施护、守正、重航、绍_、智梧、重霸、守愿尼妙善、宝性,砌塔都料应承裕并男德兴、王仁规,施石函陆仁贞、仁恭”。施护献的这个舍利,根据考古出土的石函碑文记载,造塔及“施护舍舍利”的时间为“大中祥符四年”。也就是宋真宗执政不久(祥符年间)的事情;而《景定建康志》对于“天禧寺”条,有记载是:“天禧寺者即长干道场,藏释迦真身舍利,祥符中建塔,赐号圣感舍利宝塔”。
中国古代建筑中,在房子(大殿)内部建造塔有什么意义
在中国,有的佛殿里再做建筑,这是常常见到的。在大的佛殿内部再建塔,也可以说是房子里的塔,这叫作内塔。我国渐江宁波天童寺阿王大殿之内部确有阿育王塔即舍利塔供奉舍利那是表示对塔的尊敬,也可以说是对佛的尊敬,所以将塔建于殿内。五台山、九华山寺院均有这种情况,在大雄宝殿里再做木结构佛塔,这也是有很多的例子的。在建筑之中再做建筑,是表示对佛的一种真诚敬仰,这在建筑上的名词曰佛道帐,宋代的一部建筑专书《营造法式》中就有这项内容。佛道帐是用木结构做出来的,安装在大雄宝殿里,这样就使大雄宝殿内对佛的敬仰更加隆重与尊重,达到更进一步敬佛、礼佛的方式,其实就是用木材经过能工巧匠做出的小型建筑,把它安放在佛殿里。例如:山西晋城二仙观大殿内设有佛道帐,在这个窄小的空间里做出这样俏丽的栏杆、斗棋的外檐的装饰、天宫楼阁及拱桥,桥上再做出桥楼殿。在正佛殿之前端左右各建重楼与两楼之联络,用一座特定的曲桥,桥上中间一楼,楼与楼间有跨空曲桥,再做出檐顶,这样就更增加艺术性了。各层按桥的屋顶均做木斗棋,这就更显得格外复杂,是很有意义的。这些楼阁均为代大观、政和年间的建筑,至今已近800多年的历史,当然是十分珍贵的。还有的佛殿里再建造小型佛殿,小型楼阁1~3座或1~7座,如应县净土寺的大雄宝殿建造的天宫楼阁,有正殿、配殿、廊子都做得十分华丽。中国的佛教寺院、庙宇常常这样做,这叫作殿内塔、殿内龛、殿内仙山楼阁。而有的寺庙大殿之中还做塑壁鳌山其中山水树木、亭台楼阁及各种房屋甚多。
为什么中国考古会发现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是一种塔的形式,是以阿育王的名字命名的,并非是葬阿育王的塔。颐和园的白塔那种类型就是阿育王塔,和中国传统的塔形式不同。因为阿育王第一个建造此种形式的佛塔,所以以阿育王名字命名。
在近九级大地震下丝毫不受到影响,阿育王塔为何能如此坚固
我国的土地幅员辽阔,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自然事件,大概唯一没有经历的就是超强的龙卷风了。地震在各种自然灾害之中我们接触得是最多的,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沉重的记忆,但是在历史中,有一个地方经历了8.5级地震,那就是现今的江苏连云港地区。而在这场超强地震之中,阿育王塔却没有丝毫的影响仍旧屹立如初,那么它为什么可以如此坚固的呢?关于这一点,科学家至今仍在研究当中。
一、阿育王塔历史阿育王塔是在1024年建造的,到如今,已经守护了这片土地一千多年,塔的总高有40多米,外形是典型的八角九级的结构,阿育王塔可以时候是建成年代当中最高的建筑物。在公园1668年的时候,阿育王塔所在的如今的连云港境内发生8.5级的强震,令人惊诧的是,在毁坏力如此强劲的地震之中,阿育王塔却丝毫未动,分毫未损,仍旧如初建之时一样的屹立在那里,直至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
二、阿育王塔的特点阿育王塔的历史十分悠久,是我国目前已知苏北地区最高也是最古老的一座宝塔了,并且阿育王塔十分的坚固,在经过了8.5级大地震仍旧完好如初,最坚固宝塔当之无愧。宝塔的形状特别的壮丽,再加上当地周围山水的衬托,让这座宝塔更显神秘。这也是我国目前最具有历史并且可以供游客攀登的宝塔,因为宝塔结构足够的坚固,与其他现存宝塔常年维修状态截然相反。
至于为何阿育王塔会这么的坚固,至今科学家仍旧在研究当中。但这丝毫不影响阿育王塔的魅力,毕竟在我国境内,没有基座宝塔或者建筑能够如同阿育王塔一般的坚固牢靠,所以在当地,宝塔别称最强宝塔。
南京的报恩寺为什么叫“大报恩寺”
报恩寺的来历和传说是:
1、报恩寺的来历:
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东吴赤乌年间,孙权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有“江南第一寺”之称,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首座寺庙。
经过考证,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笮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
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东吴赤乌十年东吴大帝孙权为康居国僧人会在长干里修建建初寺和阿育王塔,成为江南塔寺之始。
2、报恩寺的传说:
明武宗时期南京大报恩寺方丈为西林大师。正德十五年,明武宗朱厚照驾临大报恩寺,他进入琉璃塔底层大殿时,突然发现地下留着一个长方形的小孔。
他向司值的僧人询问,僧人惊慌之中说这是“金井”。朱厚照听了面带怒容,大报恩寺方丈西林大师不得已道出舍利的秘密,并称这叫“气眼”,留此气眼是为了让佛祖舍利接触生气,保持灵性。
建筑价值:
南京大报恩寺作为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典范,是中国经过考古发掘揭露面积最大的寺院遗址,为研究明代皇家寺院的规制、布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塔基中发现了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长干寺地宫,出土了以佛顶真骨为核心、以七宝阿育王塔为代表的一大批佛教珍贵文物,引起了海内外的极大轰动。
这些重大发现对于研究宋代佛塔地宫的建造、舍利瘗藏制度,中西佛教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发掘还首次在塔基周围发现搭建“鹰架”的线索,揭示了明代宝塔的建筑方法,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明朝南京大报恩寺塔是灯塔,古代灯塔是有什么作用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大报恩寺塔立于南朝寺庙发祥地和江南佛教中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两句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
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孙权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有“江南第一寺”之称,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首座寺庙。经过考证,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194─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
东吴赤乌十年(247年)东吴大帝孙权为康居国僧人会在长干里修建建初寺和阿育王塔,成为江南塔寺之始。
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复建,名长干寺;南朝陈为报恩寺,宋改天禧寺,建圣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
建德六年(578年),齐地佛门遭劫。闻率僧众四十余循海路奔建康。辄遇大风波,楫折船沉。忽现巨龟,负众僧出水,须臾抵建康。闻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龟对曰:师父曾记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龟也。闻恍然大悟。奏闻宣帝,帝大悦,敕建报恩寺,香火祀之。
唐朝年间,“慧闻者,齐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论》、《中论》,树“一心三观”,启天台之源。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悯寺所得榇施,买海曲溪石梁为放生池,佛法广播于江北。”
阿育王宝函如何来到中国的
马其顿人走后,当地的印度人民在孔雀族人的领导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拥代月护王(前324--前300)为王,随后月护王又利用摩揭陀国内发生的人民起义,出兵消灭了难陀王朝,一统恒河流域,建立了对印度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传到第三代领导集体手中时(错了,不是领导集体,是个人),印度史最伟大的国王阿育王(前273--前236)即位了。阿育王是个很少见的有征服欲的印度人,他即位之初就带兵四处征伐。最初的征服常常伴随着残暴的屠戮,前261年他征服了印度南部的大国羯凌迦,一次俘虏了15万人,他下令屠杀掉了10万人。巨大的杀戮所产生的阵阵快感弥散掉之后,阿育王感到了更为巨大的空虚,生与死的可怕命题开始折磨着年轻国王的内心。也就是这次屠城后,阿育王开始对前生的忏悔,在比丘的教化下,他作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世界所有大教的传播都离不开世俗王权的支持,因而一个统一强大的孔雀王朝皈依佛门,对佛教传播的意义不言而喻。阿育王亲自在都城华氏城组织了佛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结集,从此佛教这个新兴的宗教正式取代婆罗门教成为全印度最大的教派(这个过程是否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有些相似呢)。 随着阿育王王朝疆土的扩张,佛教这一生机勃勃的新宗教被传播到更多相邻的地区中去。西北方向它传到了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脚下(帕米尔高原),东北达到与缅甸接壤的阿萨姆邦(这个名字中国人要记住,因为麦克马洪线就在这里),南面跨海进入斯里兰卡。前述的那次大结集就是由斯里兰卡的上座部比丘主持的,后成书《论事》,以印度南部文字巴利文书写,后来的小乘佛教以此为经典,并将它传入东南亚各国。 这就造成佛经翻译上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东南亚的小乘佛教经典多由巴利文记载,而北传至中国、日本的大乘佛教是由梵文翻译的。两种文字都属于坚涩难懂的古文,在现在的印度已少有人都读懂它,而当今世界可精通上述两种文字的大家,更是凤毛鳞角。不过,令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当今世界上梵文、巴利文的权威还健康的活在北大的燕园之内,他就是年已94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 阿育王由于全力弘法,而在佛教徒中得到护法王的称号,他一生对佛教的贡献很多,以至于以他名字命名的寺院居然建到了中国来(对比之下,中国可没有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寺)。如果你有幸到浙江宁波一游的话,不小心在这里见到一处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的禅院叫“阿育王寺”,你一定不要感到太奇怪。实际上在南北朝以来佛教盛行之时,中国境内以阿育王为寺名的不下几十处,后来由于年久毁坏或重建更名,很多阿育王寺已不复存在了。 ***隐藏网址***是民间修建的,还是皇家修建的? 佛真骨舍利子、阿育王塔,这些名词向来都是与御赐有关,绝大部分的考古也证明了,舍利子等往往出土于拥有王室背景的寺庙、塔。但是,为何这座北宋地宫的碑文上以及丝织包袱上全都是“大娘”、“三娘”、“四郎”之类的老百姓的名字?这座塔究竟是民间集资,还是拥有皇家背景? 根据历史记载和碑文记载,塔内地宫及其供养品均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长干寺住持可政大师募集、民间信徒供奉的。但这么高等级的圣物全为“三娘”、“四郎”供养,不能不让人怀疑。 ***隐藏网址***尘封千年铁函 「阿育王七宝塔」现身由明成祖朱棣所建的大报恩寺底下的地宫,发掘出的铁函,终于在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地库开启。铁函藏有「七宝塔」的说法得到证实。在考古学家揭开丝绸,令人惊喜的千年「鎏金阿育王七宝塔」现身在世人面前。 据南京日报报导,南京市从地宫出土的碑文拓片,上面写有「金陵长干寺塔藏真身舍利石函记」。铁函高1米3,长宽各0.5米,经推断,很可能出自宋代长干寺地宫。 报导指出,铁函中间是一个塔,塔心为鎏金,下面包裹着两层丝绸,丝绸上面被淤泥和铜钱压住,考古人员必须先把丝绸上面的东西清理掉,把丝绸的平面形状结构了解清楚,保持完整性,才能完全打开看到塔的真面目。 铁函揭秘 为了打开「中世纪七大奇观」的南京大报恩寺底下千年铁函,中国顶尖考古学家们6日齐聚南京。 在考古学家揭开两层铁盖后,铁函现出一个包裹着丝绸的锥形物体,内装一座外表簇新的七宝塔。虽然仅能看到一小部份,但仍然能够看到丝绸包裹的塔,表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在现场灯光的照射下,七宝塔散发出幽幽的蓝光。 据专家推测,七宝塔之下应该还有金棺银椁,而碑文中所记载的佛祖顶骨、舍利也可能就在其中。 碑文记载 碑文中提到,建造佛塔地宫的年代是大宋大中祥符四年,也就是西元1011年;铁函出自金陵长干寺的地宫中;「铁函内有进呈感应舍利10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用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口函安置。」 据南京大学史学家蒋赞初考证,1960年,考古人员在镇江甘露寺铁塔地宫发现舍利,同时出土的石刻表明金陵长干寺原本有21粒佛祖舍利,其中11粒在唐代被移置镇江。按照这个说法,长干寺所剩10颗舍利刚好和碑文记载的相符。 ***隐藏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