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阆中的滕王阁和南昌的区别
主要景点,建造时间等。
1、阆中滕王阁内有滕王石塔、滕王大殿、滕王亭子二首摩崖题刻、滕王阁牌坊、天一堂、玉台山庄等,而南昌滕王阁是一个主体建筑,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仿宋式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
2、阆中的滕王阁是唐调露元年(679年),滕王李元婴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大修宫殿高楼,称为阆苑;又在城北嘉陵江畔的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南昌滕王阁是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洪州建阁名滕王阁
阆中腾王阁景点简介
1、滕王阁又称滕王亭子,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边玉台山半的滕王阁,该景区占地面积100余亩。是唐代风格歇山双重垂檐屋顶宫殿式古典建筑,系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所建造,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于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2、阆中滕王阁为滕王李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清以来合称滕王阁。建国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特别是,台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今人研杜甫旅居阆中时曾游滕王阁,并有《滕王亭子》和《玉台观》诗各二首,极赞滕王阁风光的秀美和奇异,其中”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之句,为人千古传唱究,此塔即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只存一座。
3、唐代诗圣杜甫两次游寓阆中,多次登临滕王阁赋诗抒怀,在《滕王亭子》、《玉台山》等名篇中,留下了“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的名佳丽句。
滕王阁有几个
滕王阁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和黄鹤楼以及岳阳楼齐名,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里因为王勃的一首《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下面给大家分享滕王阁详细历史概述。
滕王阁有几个:
滕王阁一共有三个,第一个是在山东滕州,第二个是在江西南昌,第三个是在四川阆中。
滕王阁是谁建造的:
滕王阁是唐代李元婴下令修建的
众所周知,江南有三大名楼:其一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其二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其三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江南三大名楼”一直为历代文人雅士所称颂。其中,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更是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著称于世,一举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其实是一个“复制品”。
因为zui早的滕王阁并不在江西南昌,而是在山东滕州。
这两座滕王阁均是滕王李元婴建造的行宫,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是李元婴被贬到洪都(也就是现在的南昌)之后因为思念故地滕州而建的。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就是一个“复制品”。
当然了,李元婴后来在四川阆中也复制了一个滕王阁。所以,历史上就先后出现了3座滕王阁。
据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派驻滕州,受封为滕王。
值得一提的是,李元婴并不是历史上唯一的滕王,包括李元婴在内,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7位滕王。
当然,在这17位滕王当中,zui有名气的滕王还得非唐朝滕王李元婴莫属。
李元婴从小就受到了宫廷艺术的熏陶,因此在音乐、舞蹈、绘画(尤喜画蝶,是滕派蝶画的鼻祖)上均有一定的造就,艺术修养比较高,属于艺术青年。这样的性格就造就了他的一个特点——特别喜欢“平地起高楼”。
在山东滕州担任滕王期间,李元婴兴建了一个阁楼,并命名为“滕王阁”。但是,他“平地起高楼”的心真的停不下来,他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又继续大兴土木、苦心营造亭台行宫!zui终,他因为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引起了当地老百姓极大的愤慨,险些酿成“民愤”。为了平复和安抚当地百姓的情绪,唐高宗李治不得不下令将自己的这位“好叔叔”贬到苏州。李元婴被贬后,他在滕州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就没人打理了。zui终,历史上的第一座“滕王阁”也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而彻底毁了。
在苏州当了一段时间刺史后,李元婴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受命转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来到这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地方,李元婴心中“平地起高楼”的想法又慢慢升腾起来。这个想法按捺了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了,因为他太思念故地滕州了。次年(公元653年),李元婴重操旧业,选址赣江之滨(今南昌市东湖区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广聘能工巧匠,再次建起了一座直插云天的楼阁——江西南昌滕王阁。
不过,李元婴本人并没有给滕王阁带来多大的名气。直到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之际,“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倚马万言、洋洋洒洒写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滕王阁才一朝成名、爆红大江南北,成为三座滕王阁当中名气zui大的一座。
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不过李元婴心里清楚,此次改任其实是自己第三次被贬,是自己的侄子唐高宗对自己的警告,是提醒自己适当收敛收敛。
但是,李元婴放纵惯了,尤其阆中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他怎么可能吸取教训呢?很快,李元婴就又按照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阆中滕王阁,也就是历史上的第三座滕王阁。
据《舆地纪胜》记载:李元婴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合称“滕王阁”)。
在这里,李元婴过了五年“乐而忘归长安”的日子,zui后死于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葬在玉台山上。
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历史对于这位骄奢淫逸、纵情享乐的滕王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他建造的滕王阁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享誉全国的著名景点和历史名胜。
遗憾的是,山东滕州的滕王阁在当时就已经被毁,没能保留下来。幸运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为有王勃这位大才子亲自打call而爆红;阆中滕王阁也有幸流传至今,并被开辟成滕王阁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
阆中为什么有滕王阁
李元婴思念滕州而建。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李世民的亲弟弟李元婴为了供其歌舞享乐而建的。这座楼阁并不出名,后来王勃写了一篇美文《滕王阁序》出名的。滕王阁又称滕王亭子,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张飞北路,地处阆中古城北嘉陵江边玉台山半山腰,因滕王李元婴思念故地滕州而建。该景区占地面积100余亩,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阆中滕王阁和南昌滕王阁的区别
阆中滕王阁与南昌滕王阁的区别
阆中滕王阁和南昌滕王阁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区别。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历史渊源的差异
阆中滕王阁建于唐朝至宋朝时期,已有千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滕王在此经过,并留下诗句:“十年草木深,不见秦川雁。惟有故人心,白发郎官心。”宋朝时期,赵孟頫在滕王阁写下“天下名楼之冠”的赞句。而南昌滕王阁则是清朝乾隆年间于滕王墓旁建造的,底部由花岗石石板铺砌。因滕王是秦朝之后的楚国国君,故人们便借用其名,以示纪念和感慨。
建筑风格的异同
阆中滕王阁是一座木构楼阁,坐落在嘉陵江畔。原木构建筑在历史的漫长岁月里已经发生过多次修缮,但仍保留了唐、宋、元及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显得朴实而又大方。它的屋檐悬挑,弯弯卷卷,既具有传统的中国建筑特色,又具有哥特式或拱形的风格特点。南昌滕王阁与传统的中国木构建筑不同,其楼阁由红砖、石雕和花岗石构成,造型更为华丽。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现代化的施工材料,南昌滕王阁看起来给人一种内敛而不失雄风的感觉,有一种现代感觉的揉合在了传统建筑里。
文化内涵的差异
阆中滕王阁以滕王文化为主题,文物古迹丰富,以当年李白送别滕王时所作的《将进酒》诗为核心展示主题,体现着中国文化千年的魅力。南昌滕王阁则主要展示滕王及其故事。底层陈列馆是滕王墓的模拟场景,再往上是南昌市历史陈列馆,是了解南昌的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的来看,阆中滕王阁和南昌滕王阁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赋予了两座建筑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无论是选择参观的地方,都不失为一次精神文化之旅。
滕王阁是谁修建的
滕王阁历史简介: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
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
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
扩展资料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
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
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
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
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滕王阁有几座
历史上有三座滕王阁。
它们分别坐落在山东滕州、江西南昌和四川阆中。
山东滕州的滕王阁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江西南昌和四川阆中的两座。
四川阆中中滕上阁,又叫滕王亭,它的知名度远不如江西南昌的滕王阁。说到滕王阁多指江西南昌的这座。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
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
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
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
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
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
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