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派25万军队,6小时就将其灭亡)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派25万军队,6小时就将其灭亡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苏联派25万军队,6小时就将其灭亡

苏联派 25 万军队,6 小时就将其灭亡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普天下不是王土,率土之滨不是王臣”,这句话典型上是唯我独尊。因此,在古代,任何背叛中国的人基本上都必须出兵灭绝。而这句话在现代国家,尤其是那些强国、大国,也是唯我独尊的。最典型的是,下面的国家将倒向西方。结果,苏联派出 25 万军队,在 6 个小时内摧毁了它。现在这个国家已经一分为二了。

这个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核心,被称为欧洲十字路口。在欧洲古代,它不是一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成立。它融合了捷克和斯洛伐克,面积超过 12 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 1500 万,它也是欧洲的一个中等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 1939 年闪电袭击了捷克斯洛伐克。几个小时内,24 名教师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数百万军队是徒劳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的帮助下赶走了德国入侵者,并建立了与苏联相同的制度。战后,他还加入了华约,成为华约的主要成员,仅次于苏联和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也是近代欧洲著名的工业国家。因此,它也是战后华约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然而,在 20 世纪 60 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出现了问题,苏联模式走向了死胡同。因此,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发展缓慢,内部矛盾重重。

因此,在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导人后,他开始改变,积极学习西方的市场化经验。布拉克的春天开始了,试图改变苏联的模式,重新实现经济发展。改革开始后,苏联意识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危险,因为如果这种改革继续下去,它将是市场化的,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变化。

那么捷克斯洛伐克很快就会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然后它就会倒在西方,那么这对华约来说不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吗?这对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来说是不可容忍的,苏联在军事上比美国更强大,更不允许国家背叛自己。

于是,1968 年8月 20 日,苏联开始向捷克斯洛伐克军队集结 25 万军队和 1000 多辆坦克,采取德国战术,在凌晨突然袭击并发动战争。首先,派遣特种部队潜入,迅速占领机场和其他核心设施,然后 25 万军队进入捷克斯洛伐克。不到 6 个小时,布拉格被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被占领,国家被摧毁,这显示了当时苏联的实力。

苏联占领后,支持苏联的古斯塔夫·胡萨克再次担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回到苏联模式。在接下来的 20 年里,由于苏联的强大控制,捷克斯洛伐克一直不敢移动。直到 1991 年苏联解体,捷克斯洛伐克立即反应依靠西方,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现在捷克斯洛伐克已经消失,分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苏军为什么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1月,捷共召开中央全会,免除了诺沃提尼的第一书记职务,由主张改革的杜布切克接任。

杜布切克有着远大的抱负,就职后,竭力把改革派人物推上领导岗位。4月,捷共中央全会宣布开始实施杜布切克的《行动纲领》,探求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式。《行动纲领》将改革运动推向高潮,民主空气大增,出现了西方人所称的“布拉格”之春的活跃局面。

但杜布切发克的《行动纲领》明显背离了勃列日涅夫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观点。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苏联的核心地位是不容动摇的,而杜布切克却要“平等”、“互相尊重”。在勃列日涅夫的眼中,杜布切克是在“造”“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反”。的确,杜布切克是想摆脱苏联的控制,走出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走一条适合捷克斯洛伐克国情的独立自由的道路。

1968年5月,杜布切克被召到了莫斯科,受到严厉指责,苏联要求他立即停止国内的改革进程,但是遭到拒绝。接着,苏联国防部长突然飞抵布拉格,提出要在捷克举行华沙条约国军事演习,企图以此对捷克施加压力。捷克方面勉强同意。

苏军的这次“演习”一直持续到7月1日,“演习”结束后苏军并未撤离。苏联的行为引起捷克人民的强烈愤慨,一批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知识分子发表了《两千字宣言》,号召人民按自己的决定行事,加速各方面改革。苏联称这一宣言为“反革命的号召书”,把它作为反苏的“罪证”,开始积极策划华沙条约国对捷克的入侵。

苏联占领捷克后,迫使捷克在苏联事先炮制的协定上签字,承认苏军进入捷克是被“邀请”的,使苏联的军事占领合法化。一场生机勃勃的捷克改革运动被苏军的坦克无情地碾碎了。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联入侵了哪些国家

1、匈牙利,1956年10月,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
2、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3、中国,1969年,苏联入侵中国的珍宝岛,发生冲突,后来在新疆也和中国打了一次
4、索马里,1978年,苏联-古巴联军帮助埃塞俄比亚军队打败了索马里军队
5、阿富汗,1979年12月27日,苏联入侵阿富汗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被苏联入侵后的历史

  1968年8月20日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在布拉格,群众绕着坦克徘徊不去,发生了零星战斗,
  但由于60万以上的军队占领了这个国家,抵抗是徒劳的
  1968年8月20日,苏军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粗暴干涉他国内部事务。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政权建立后,经济取得发展,但问题很多,急需改革。1968年1月和3月,反对改革的诺沃提 尼被迫先后辞去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书记和共和国总统的职务,改革派杜布切克当选为第一书记,斯沃博达任总统。杜布切克执 政后大力推行经济和政治改革,改组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撤换反对改革的重要人物。4月,捷共中央全会通过《行动纲领》 ,强调捷克斯洛伐克正处于新的转折时刻,“必须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并 提出建立联邦制国家,在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盟与合作的同时,发展同一切国家的互利关系等等,西方电讯社称该 国出现了“布拉格之春”的活跃局面。
  苏联对捷的改革深为不满,认为它是反苏的,超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对它横加指责,并施以军事压力。7月中 旬,苏、波、匈、保、东德5国领导人在华沙开会,联名致信遣责捷的《行动纲领》。在遭到捷共中央反驳后,8月20日晚 ,一架载有几十名荷枪实弹的苏联突击队员的苏联民用客机谎称飞机出现故障,在布拉格国际机场降落,并迅速占领机场。接 着,装载坦克、大炮和苏军部队的巨型运输机纷纷降落,苏军很快占领总统官邸、捷共中央大厦等党政领导机关和布拉格各重 要据点,逮捕了杜布切克等捷共领导人。与此同时,50多万名苏、波、东德、匈、保的武装部队从四面八方越过边界,于次 日,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同斯沃博达、杜布切克等人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在苏联的压力下,捷方被迫于8月26日 签署公报,承认五国军队入捷是因为帝国主义在加紧策划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阴谋。10月16日又签订了《关于苏军暂时留 驻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使苏军占领合法化。苏联武力干涉他国内政,遭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严厉谴责。
  一辆被愤怒的人们涂上了纳粹标志的苏军坦克,慑服于捷克人自决的强烈愿望
  棍棒、石块和决心看来都不是苏联装甲的对手,
  杜布切克会见东欧领导人时,抵抗在继续
  在布拉格,群众绕着坦克徘徊不去,发生了零星战斗,
  但由于60万以上的军队占领了这个国家,抵抗是徒劳的
  大部分人只能忧郁地在瓦茨拉广场上守夜

精彩亮点:苏联为什么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在苏联认为,其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为了实行统一的“苏联体制”,苏联决定对捷进行武装干涉。6月下旬,华沙条约组织在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迟迟方撤。
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暴风”突击队冲出机舱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24空军集团军巨型运输机开始降落,一分钟一架。1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引路,苏军士兵直扑布拉格。
于此同时,苏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将指挥4个苏军装甲师,1个空降师,1个东德师从波兰直捣布拉格。(西方向第一方面军)驻德4个苏军师,1个东德师切断捷西部边界。(西方向第二方面军)驻匈牙利苏军8个师,匈军2个师,保加利亚军一部从南部进攻。
(西南方向第一方面军)苏波合成军4个师进攻北部。西方向第三方面军同时苏军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捷军开始全面电子压制。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在进攻开始6小时后,苏军控制了捷克全境。几十万捷军被全部缴械,北约也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
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在进攻开始6小时后,苏军控制了捷克全境。几十万捷军被全部缴械,北约也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
介于所有人都还没忘记1956年发生在匈牙利的悲剧,杜布切克并没有阻止抵抗,在这次事件中仅有80个捷克人被杀,与匈牙利事变相比,大大减少。

两次被入侵的捷克斯洛伐克,为啥都选择了不抵抗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战后新兴的一个国家。历史上捷克长期从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而斯洛伐克人长期处于匈牙利人的统治之下。后来随着奥地利的二元制帝国建立,捷克和斯洛伐克成了奥匈帝国的一份子。

随着一战的结束,奥匈帝国解体,由于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语言相近、信仰也相同,所以决定抱团取暖,于是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时间并不长,但是在二战前被德国吞并了,到了冷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又被自己的老大哥苏联入侵了。然而捷克斯洛伐克两次被入侵,都选择了不抵抗,这是为什么?

希特勒上台之后,把侵略矛头指向德国东边的捷克斯洛伐克,欧洲的两个老牌强国,英国和法国都对德国有所忌惮,采取了绥靖政策。

英法两国一心要战火东引,企图让德国去对付苏联,为此不惜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私自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只换来了希特勒一个口头承诺。

但希特勒的野心岂是英法等国了解的,没多久德国就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不到一天就占领了首都布拉格。德国人之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其原因并非捷克弱小,而是捷克根本就没有抵抗。

其实捷克斯洛伐克拥有非常出色的军事工业,要知道之前的奥匈帝国可不是吹牛皮,实力的确非常强劲,奥匈帝国解体的原因非常复杂,但绝对跟牌面实力无关。

只不过捷克斯洛伐克在面对德国的咄咄逼人的时候,并没有想着以军事反抗阻止德国的入侵,而是幻想着依靠外交手段,能够解决。结果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了。

这也难怪,就连英法都害怕,别说捷克斯洛伐克了,但是其实德国的实力也并没有逆天,要知道就算波兰、芬兰等国家面对外敌入侵,也没有束手就擒,不管结果如何,面对外敌的入侵,抵抗是必须的。可是捷克斯洛伐克始终认为与德国硬拼是以卵击石,毕竟捷克斯洛伐克没有战略纵深,遭殃的肯定是自己,所以投降了德国以换取老百姓的平安。

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走上了社会主义,进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红色阵营,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小弟。

但是在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遇到了不小的麻烦。杜布切克接任领导以来,开始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体制改革,想要缓解国内遇到的困境。

此举在华约老大苏联看来,是有意脱离苏联控制,向西方靠拢的行为,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苏联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处于攻势,苏联对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行为非常不满,所以决定入侵。

苏联的入侵,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几个小时之内捷克斯洛伐克基本上已经全境沦陷,数十万的捷军被苏军缴械。布拉格的街头上,苏军坦克排着长队穿行在街道上,苏军只能遇到零星的老百姓的反抗。

这一次又是这样,政府对于入侵犹豫不决,本身面对强敌就需要及时作出反应,捷克斯洛伐克有点等着被宰的意思。

其实捷克斯洛伐克面对这两次入侵,不抵抗的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本身就没有抵抗的意识,说白了就没有反抗的打算。

当然了这也跟德国和苏联实力强大,进攻快速,本身就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猝不及防有关系。但是打不打得过是一种态度,打不打是另一种态度。

面对周边强权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确实没有任何信心,地缘环境不佳,无险可守,虽然捷克斯洛伐克实力不俗,但很难有发挥的机会

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结果

苏联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一个中等军事国家,看似简单,实质其军事意义非同寻常。
首先是3月份捷克斯洛伐克高层选举后已经为脱离苏联铺平道路的情况下,苏联选择在捷克斯洛伐克尚未从正式脱离华约(苏联)的模糊时机,不作只会适得其反的警告,抢先突击行动,从而避免了更多的流血和法律上的尴尬局面;其次充分利用捷克斯洛伐克还属于华约组织成员的有利机会,通过“正常的演习”、“和平的谈判”、“计划中的各国共产党集会”及“苏联领导人休假”等行动为军事入侵做了成功的掩饰和准备;最后在入侵过程中,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利用华约演习机会、利用西方国家和捷克斯洛伐克都麻痹大意,对其实施突然占领,最终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作出不抵抗的决定,这恐怕也是该政府作出的唯一正确的决定。

苏联为什么当初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发起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体制改革,但在苏联看来,这种改革是为了拜托苏联控制,为了更好掌控东欧各国,苏联决定对捷进行武装干涉。

1968年,新当选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实施了政治民主化运动,然而苏联苏联领导人认为,作为华沙条约成员的捷克斯洛伐克走得太远,双方激烈争论但没有任何结果。

8月21日,各华约国家的军队出兵数万人及2000辆坦克入侵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开始的几周,占领军士兵遭到抗议,但抵抗力量有限。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抵抗力量逐渐消失,杜布切克被撤职,改革方案被撤销,捷克斯洛伐克组成了一个更加服从苏联的政府。

***隐藏网址***

扩展资料:

1968年1月和3月,改革派杜布切克当选为第一书记,斯沃博达任总统。杜布切克执政后大力推行经济和政治改革,改组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撤换反对改革的重要人物。

4月,捷共中央全会通过《行动纲领》,强调捷克斯洛伐克正处于新的转折时刻,“必须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

并提出建立联邦制国家,在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盟与合作的同时,发展同一切国家的互利关系等等,西方电讯社称该国出现了“布拉格之春”的活跃局面。

布拉格之春事件导致人们对苏联的模式的失望,使人们认清了在苏联控制下的社会主义不允许有民主的存在的现实,另一方面也使中国与美国改善关系并对抗苏联的威胁的意愿日趋强烈。

前苏联攻打捷克斯洛伐克,为何阿尔巴尼亚要修建17万个碉堡

1968年8月份,前苏联找了一堆华约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展开了武装入侵,并且逮捕了其领导人杜布切克。迫于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作出了让步,接受了代表苏联意志的莫斯科协议。而同一时间,仅距离捷克斯洛伐克1000公里之外的地中海小国阿尔巴尼亚的反应却是很大。
阿尔巴尼亚统治者恩维尔.霍查成了惊弓之鸟。他不由自主的预感到了巨大的危机,说不定哪一天苏联坦克就会突然出现在首都地拉那的街头。
自从1961年与苏联闹翻后,苏阿两国关系一直处于冻结状态。作为一个小国,阿尔巴尼亚注定无法抵御华约的钢铁洪流。由于与两个邻国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关系都不好,再加上担心苏联会随时推翻自己的统治,霍查认为阿尔巴尼亚只能依靠自己。
为了防止苏联的武装入侵,从1968年起,阿尔巴尼亚制定了一个在全国修建75万个碉堡的庞大防御计划。到了1986年,最终只有大约17万个碉堡建成。对于这个300多万人口的小国来说,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典型的碉堡看起来像个蘑菇,直径大约3米,里面可以容纳一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据说碉堡的圆球外形可以把敌人的炮弹弹飞。为了加快进度,小型碉堡都是在工厂建好后,再运输到目的地。
还有一些大型的具备指挥功能的半球形碉堡,直径达到8米,重达400吨。在这个28000平方公里的东欧小国,碉堡的密度达到惊人的每平方公里5.7个。修建碉堡占用了大量的国防预算,消耗的钢材和水泥大部分都来自海外。
当年,在霍查的推动下,修建碉堡是阿尔巴尼亚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如果一个地方,无论是学校、公园、海滩还是墓地,只要被认为是有利于防御,那里就必须要修建一个碉堡。当然,首都地拉那的碉堡最多。
除了普通的地面碉堡以外,在工厂、行政大楼、学校、居民楼的地下深处,还修建了数量不详的专用防空碉堡和防核碉堡。
由于霍查不相信任何人,修建碉堡的施工队伍经常轮换,没有人清楚到底修了多少这种特殊的碉堡,就连碉堡的设计者后来也被投入监狱。
碉堡的内部有专人负责保持清洁,确保随时投入使用。另外,每个月都要举行至少两次实战演习,每次持续数天,使每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都成为战争机器上的一颗齿轮。
尽管如此,阿尔巴尼亚的国防系统仍然效率低下。军队的日常训练一塌糊涂,缺乏足够的弹药和燃油,过时的武器和制服质量堪忧,根本没有能力抵御外部入侵。
数万个单人碉堡的如何补给也成了无解的难题,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挡霍查把整个国家修建成一个巨大要塞的决心。
直到1985年霍查死后,修建碉堡的工程才停了下来。如今,这些碉堡被用于住宿、仓库、咖啡厅、饭店等,无声的向人们述说着当年荒唐的那一幕。

希特勒是如何兵不血刃的夺得捷克斯洛伐克的

5月16日,希特勒向国防军统帅部询问,“一旦动员的话”,在捷克前线有多少个师“随时能在12小时以内挺进。”5月17日,他又急切地了解捷克境内防御工事的情况。5月20日,凯特尔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根据前者的命令起草的“绿色方案”的新草案。同时,德国报界传出德国军队调动的消息。

在此迫在眉睫之际,5月20日下午,在贝奈斯总统的主持下,捷克内阁举行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立即实行部分动员,军队进入了边防筑垒工事。

当时,欧洲各国也纷纷表态。法国重申立刻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诺言;苏联表示,如果捷克政府提出要求,它准备提供援助;英国则通过其驻德大使和外交部长再三向德国指出局势的严重性,警告说,欧洲一旦发生战事,英国能否置身事外,殊难逆料。

为了缓和紧张的形势,5月23日,德国政府通知捷克驻柏林公使,德国没有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企图,关于德军在边境集结的报道是没有根据的。5月26日,希特勒又命令亨莱因恢复同贝奈斯的谈判。

5月28日,感到受到了极大的侮辱的希特勒在总理府对国防军高级军官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表示要“彻底地解决苏台德问题”,“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

此后,纳粹德国开始忙于制定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后计划。到了这年夏末,入侵捷克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全就绪。9月3日,希特勒在伯格霍夫同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一起研究入侵捷克的各项安排,决定各野战部队在9月28日进入德捷边境沿线的阵地。

在这几个月里,希特勒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收到了很多好消息。8月3日,张伯伦派下院议员伦西曼赴捷“调查”,并充当苏台德危机的“调解人”。实际上他的真正使命是为把苏台德区转交给德国人铺平道路。6月8日,德驻苏大使弗里德里希·瓦尔纳·冯·德·舒伦堡向柏林报告说,苏联极少可能出兵保卫资产阶级国家捷克斯洛代克。德国驻波兰大使冯·毛奇不断向柏林报告说,波兰不但不愿让俄国人假道以军队和飞机援捷,而且对捷克的特青地区垂涎欲滴。

希特勒也不忘记对与捷克斯洛伐克有领土争议的匈牙利作工作。8月23日,希特勒在接待匈牙利的摄政霍尔蒂和匈牙利政府成员时,别有用心地挑动他们说:“谁要想坐席,至少得帮厨。”

在内外交困之下,9月5日,贝奈斯总统在赫拉德欣宫召见了苏台德人的领袖孔特和西伯科夫斯基,要他们书面提出他们的全部要求,不论什么要求,他都答应接受。但是,希特勒想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他所担心的正是贝奈斯的这一手。9月7日,根据柏林的指示,亨莱因以捷克警察所谓过火行为而中断了同捷克政府的一切谈判。

此后,欧洲的紧张气氛日甚一日。9月12日,在纽伦堡纳粹党大会的最后一天,希特勒的闭幕演说通篇充满了对捷克国家及其总统的粗暴攻击和恶毒咒骂。

希特勒的演说成了苏台德区叛乱的信号。但是捷克人并没有惊慌失措,捷克政府立即宣布戒严,派兵平息了叛乱,并控制了局势。亨莱因逃往德国,宣布只有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时,法国人也开始坐立不安了。9月13日,法国内阁整天开会,内阁认为,战争迫在眉睫,但法国是否应当根据条约履行对捷义务,内阁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最后,达拉第要求张伯伦设法火速同希特勒谈判。当日23时,张伯伦急电希特勒,提议立即飞往德国以寻求和平解决办法。希特勒欣然应允。

1938年10月6日,在德国的支持和操纵下,斯洛伐克宣布成立自治政府,不久以后卢西尼亚也起而效之。这样,本来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便陷于分裂状态。

1938年10月21日,希特勒下达了武装部队必须随时准备清算捷克斯洛伐克的残存部分的命令,以便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

1939年3月初,由德国人鼓动的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的分裂活动已经闹到布拉格政府必须作出决定的地步。捷克政府决定采取断然措施,并于3月6日和9日,先后下令解散了卢西尼亚和斯洛伐克的自治政府;又下令逮捕积极从事分裂主义活动的斯洛伐克总理蒂索、都卡和杜尔坎斯基,并宣布在斯洛伐克实行戒严。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维护自己国家统一的行动,给希特勒提供了干涉的借口。3月13日,希特勒在柏林召见蒂索和杜尔坎斯基,要求他们宣布斯洛伐克“独立”。3月14日,斯洛伐克宣布独立。同日,卢西尼亚也宣布成立独立的“喀尔巴忏—乌克兰共和国”。

至此,布拉格政府手中只有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两块捷克人的土地了。在解决捷克斯洛伐克这块剩余土地时尽量做到合理合法,3月14日深夜,希特勒召见捷克斯洛伐克新任总统哈查和外长契瓦尔科夫斯基。

当时,德军已陈兵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边境,并已占领捷克的重要工业城市摩拉夫斯卡—俄斯特拉伐。

3月15日3时55分,在希特勒、戈林和里宾特洛甫的强迫下,哈查在《德捷协定》上签了字。

3月15日清晨,德国军队未遇任何抵抗便侵入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3月16日,希特勒宣布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在德军侵入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同时,匈牙利军队也开进了卢西尼亚。第二天,卢西尼亚并入匈牙利。

同日,斯洛伐克“总理”蒂索将德国人为其起草的请德国人“保护”的电报发往柏林,希特勒当即慷慨应允将斯洛伐克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随即,德军开进了斯洛伐克。

至此,捷克斯洛伐克已经不复存在了。希特勒兵不血刃达到了“绿色方案”所要达到的全部目标。

关于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派25万军队,6小时就将其灭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苏联为什么解体(为什么苏联会解体)
  • 关于稻草人的电影,叫什么名字?苏联电影<稻草人>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派25万军队,6小时就将其灭亡)
  • 苏联歌曲《白桦林》(白桦林 歌词)
  • 中国国旗抄袭苏联(中国国旗设计时的党徽为什么去掉了)
  • 苏联解体后15国实力排名(苏联解体之后独立出多少个国家)
  • 2024年俄罗斯恢复苏联国旗(5月8日俄罗斯改国旗是真的吗,十几年吧)
  •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yf72.com/lyjy/1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