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长城分为几段
嘉峪关长城、金山岭长城、八达岭长城、黄崖关长城、古北口长城等。
1、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在嘉峪关市西南隅, 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建于1372年。关城平面呈梯形, 面积33500余平方米, 城墙总长733米, 高11.7米。
城楼东、西对称, 面阔三间, 周围有廊, 三层歇山顶高17米, 气势雄伟。关城四隅有角楼, 高两层, 形如碉堡。登关楼远望, 塞外风光尽收眼底。
2、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与北京市密云区相邻,距北京市区130公里。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
3、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4、黄崖关长城
黄崖关长城在蓟州区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历史上,蓟州城共有守营墩台十八座,黄崖关为其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隘。始建于公元556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黄崖关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
5、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是中国 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
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因此长城的作用突显得尤为重要。
辽宁九门口长城在哪里
辽宁九门口长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台子村境内。
九门口属辽宁绥中李家堡乡,离山海关不远,明长城从渤海边的老龙头西行,便到了依山襟海的天下第一关。城墙继续延伸,在角山处投入燕山山脉的怀抱,开始曲折起伏的长途跋涉,九门口是山海关以西第一个大型隘口。
万里长城—九门口全长1704米,城桥长97.4米,横跨九江河。长城有关、口、堡之别,关主要指军事设施,重要的镇关往往是一方军事长官的驻地,堡是较小的防守城池,多用于小部队驻扎,而口则是内外联通的门户,更多时候是双边人员进行贸易交换之所在。
结构特点:
万里长城—九门口在九江河上,铺就7000平方米的过水条石,俱为纵行铺砌,边缘与桥墩周围,均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是历史上著名的“一片石”。在一片石之上,筑有九座泄水的城门,关口因此而得名。
城门之上架起了一条横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桥,两端筑有围城,恰似桥头堡。九座水门各宽5米,从地面至券旌石高7米,连垛口高达10米。两座围城是明天启六年(1626年)增筑的,各有七个券洞,里砖外石。
关城由万里长城墙体和内城及关前九江河上护城汇水城门构成。内城周长1公里,墙高约8米。城墙高大坚固。墙身为砖石结构,顶宽5米,底宽6米,墙高8米,外侧有垛口,里边有女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万里长城—九门口
长城是什么样子的照片
长城是什么样子的照片如下:
长城的外观宛如一条人工建造而成的巨龙,跨过群山在崇山峻岭之间沿山脊蜿蜒曲折,在一片片地形中相互连接。
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代表地段
1、山海关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全长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
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距城区约3千米,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万里长城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
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天下第一台”之称。据险临下,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