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黄鹤楼之千年预言是不是唐李白写的
- 李白写的唐诗黄鹤楼千年之预言的原文是什么
- 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唐李白
- 李白黄鹤楼之千年预言是真的吗 网络谣言(多首诗句拼凑而成)
- 李白的诗预言冠状病毒
- 唐李白:黄鹤楼之千年预言诗原文
黄鹤楼之千年预言是不是唐李白写的
千万不要相信网上的谣传,李白没有这首诗。
在新型肺炎肆虐时期,有网友将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的不同词句,加上自己拼凑,弄出来一首“李白”的黄鹤楼预言诗,不管他的用意如何,但假借古人来显示自己的做法不可取,特别是在特殊时期。
我这里不全文传播这首所谓预言诗,只就这首“诗”前面四句告诉你,他是怎样拼凑的:
武皇开边意未已——出自杜甫的《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汉皇重色思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肺渴朝来顿欲苏——宋朝陆游《初夏》:闽川茶笼犹沾及,肺渴朝来顿欲苏。
炎州沈水胜龙涎——宋朝张孝祥《浣溪沙·以贡茶、沈水为扬齐伯寿》:北苑春风小凤团。炎州沈水胜龙涎。
李白写的唐诗黄鹤楼千年之预言的原文是什么
李白以才自负,后人也称诗仙,可他的七律无论怎样努力也赶不上崔颢,这正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是也。崔颢兴之所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据说李白一日上黄鹤楼见崔颢的题壁,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太上头。”李白在黄鹤楼不敢题诗,但不死心,跑去崔颢诗中提到的鹦鹉洲上也题一首,想和崔颢一比高低: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前四句有三句重复鹦鹉,第四句用叠韵“青青”,显然是故意摸仿黄鹤楼。虽然后来李白的名气比崔颢大得多,可后人对这首诗并不买帐,只有宋人的《瀛奎律髓》有载。就是李白自己,也觉得难比崔颢,后来去凤凰台再仿一首,算是敢较高低: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黄鹤楼诗失对,凤凰台诗失粘,各有得失,论气势,后人评:“今观二诗,真敌手也”,“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黄鹤楼之千年预言唐李白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黄鹤楼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有着神秘的传说。据说,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在黄鹤楼留下了一段千年预言。
传说内容
传说中,李白曾在黄鹤楼留下了一段千年预言,预言中包含了人类未来的命运。预言的内容大致如下:
“千年之后,世界将会面临一场大变革。人类将会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是也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个时候,有一位英雄将会出现,他将会引领人类走向新的未来。”
这段预言虽然简短,但是却充满了神秘感。它让人们不禁想要探究其中的奥秘。
解密过程
为了探究这段预言的真实含义,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究。下面是我们的解密过程。
步骤一:研究历史资料
我们首先研究了李白的生平和作品,了解了他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我们发现,李白是一位非常豁达和开放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自由和激情。他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期待,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步骤二:分析预言内容
我们接着分析了预言的内容,发现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灾难和机遇。我们认为,这两个词语代表了未来的两种可能性。一方面,未来可能会面临一些灾难和挑战,这需要人类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另一方面,未来也可能会有很多机遇和发展的空间,这需要人类有勇气和智慧去探索。
步骤三:探究英雄的身份
最后,我们探究了预言中提到的英雄。我们认为,这个英雄可能是指那些有远见卓识、有领袖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在困难时期挺身而出,带领人类走向新的未来。这些英雄可能是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李白黄鹤楼之千年预言是真的吗 网络谣言(多首诗句拼凑而成)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各地都处于紧张的氛围之中,网上流传李白的“黄鹤楼之千年预言”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许多人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就是相关介绍,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黄鹤楼之千年预言:
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一生写诗无数,而最近网上流传的《黄鹤楼之千年预言》一诗,说是唐朝李白所作,尤其是有网友将诗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变成了“新冠肺炎。全国支援;众志成城,有惊无险”这与当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谋而合。
所以许多人就表示,李白在一千多年前能够藏头预言今日武汉恶疾,但是至要稍微有些文学常识的人,对这首诗简单推敲一下,就觉得此诗不工,不应该为诗仙遗作。诗的第一句“武皇开边意未已”出自杜甫的《兵车行》;“汉皇重色思倾国”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肺客朝来顿欲苏”出自陆游的《初夏》;“炎州沈水胜龙涎”出自宋朝张孝祥的《浣溪沙》;
“全似丹青搵染成”出自宋朝无名氏的《鹧鸪天·全似丹青搵染成》;“国无人莫我知兮”出自屈原的《离骚》;“支离东北风尘际”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援玉枹兮击鸣鼓”出自屈原的《九歌.国殇》;“众里寻他千百度”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志意乖兮节义亏”出自魏晋蔡琰的《胡笳十八拍》;“成行新笋霜筠厚”出自欧阳修的《渔家傲.四月园林春》;“城头铁鼓声犹振”出自王昌龄的《出塞二首》;“有客能为神女赋”是作者自己所做;“惊破霓裳羽衣曲”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无边落木萧萧下”出自杜甫的《登高》;“限如舟过马当祠”出自宋朝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所以这首诗是典型拼凑热闹的诗歌,之所以在网络流行,是作者蹭现在冠状肺炎流行的热度,炒作自己的名声而已,大家还是不要轻易相信的好。
李白的诗预言冠状病毒
身为盛唐两大“巨星”,杜甫不会知道,他在后世会这么“忙”;李白也不会知道,后来的后来,他不仅在爆款游戏里化身成为刺客角色,还在好多场风波里,硬生生被套上了“预言家”的帽子。
包括此次武汉新型肺炎。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一首关于预言肺炎的藏头诗,名为《黄鹤楼之千年预言》,题下署名为“唐·李白”。但实际考证下来,这是人为地将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句拼凑在一起,没有一句出自李白之手,整首诗跟李白也没有任何关系。
假的!
至于为什么要托于李白所作,大概一是因为李白有名,二则由于李白跟黄鹤楼颇有渊源。
的确,如今提起黄鹤楼,人们首先会想起的诗人就是崔颢和李白。登上黄鹤楼,一望晴空万里,白云悠悠。穿过遥远时空,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定有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也有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崔颢的《黄鹤楼》诗被严羽评为“唐人七律第一”,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也因为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而被人评为是“千古丽句”。阳春三月中故人一去路途中的烟雾蒙蒙、繁花似锦,所到之处的繁华,都被他收在这七字当中了。
如果没有崔颢,黄鹤这种只在神话传说中出现的仙鹤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人尽皆知;如果没有李白,黄鹤楼的万千光华或许也要打上一点折扣。
很久以前,后世人便附会了一场李白与崔颢的隔空比拼,说他看到崔颢的题诗而搁下笔,写“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千年后,又有人给他安上了一个“预言家”的身份,强行派送了一首《黄鹤楼之千年预言》给他。
这两首都不是李白之作,但李白在黄鹤楼上,也的确留下了两首比较经典的诗。他曾在这里送过别,也在这里听过曲。他笔下的黄鹤楼里,不仅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真挚友情,也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悠悠乡思。
黄鹤楼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时只见深情不见伤感,将送别写得诗情满满;而这首听吹笛的诗则充满着惆怅。诗读来,仿佛有一声声笛音在耳边响起,有望极长安不见家的乡思涌上心头。随着这《梅花落》的笛声,眼前也好似飘落下纷纷扬扬的梅花。
音与画,听觉与视觉,实与虚的转换,多么自然,多么动人心弦。
透过这些经典古诗,穿过黄鹤楼外莽莽苍苍的烟雾,滚滚流逝的江水,我们所感到的,不仅是千古兴亡与世事变迁,也有千古风流人物的深深别情与悠悠乡愁。这乡愁里,有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贡献,也请不要忘记李白这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鹤楼上送过别,黄鹤楼中听过曲,但李白,没有做过“预言家”。
唐李白:黄鹤楼之千年预言诗原文
李白没有写过《黄鹤楼之千年预言》
《黄鹤楼之千年预言》是某网友结合当前情没集句而成的诗。
原文发上来会“违规”
所谓的预言诗都是假的哦。
看来都是被骗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