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黑山共和国简介
1、黑山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是亚得里亚海东岸上的一个多山小国。克罗地亚蓝宝石般壮美的海滩、瑞士崎岖险峻的山峰、科罗拉多幽深的峡谷、威尼斯优雅的宫殿、希腊历史悠久的小镇,将所有这些融合再加上宜人的地中海气候,都浓缩到一个小国之上,这便是黑山共和国。2、经济。黑山传统上,经济依靠畜牧业,主要为绵羊和山羊。黑山的畜牧业产品远近驰名,其肉、蛋、奶等制品 的标准与质量一直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黑山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铝制品和钢铁方面,其中用于黑山以外的国家的有90%以上的产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各项经济改革 的推进,黑山经济正呈现恢复性增长。3、交通。黑山拥有2个国际机场,经波德戈里察机场和蒂瓦特机场均可直飞至欧洲主要城市。黑山水运较发达,其中作为亚得里亚海区域最深的天然良港巴尔港口最为重要,经此港可至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4、医疗。黑山的医疗保健系统是强制性的,由国家资助,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获得政府医疗保健计划的权利。医疗保健基金涵盖大多数医疗服务,例如专科医生的治疗,住院,怀孕和分娩,处方和康复。5、教育。黑山教育体系完备,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已普及八年制义务教育。黑山大学 为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另有下戈里察大学 和地中海大学 两所民办大学。未来黑山正式加入欧盟后,将能享受其他成员国的教育。6、旅游。著名旅游景点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科托尔老城和索波查尼修道院;其他著名景点还有塔拉河谷、圣特里普纳天主教堂、奥斯特罗格大教堂、圣斯泰凡岛、布德瓦老城等。最佳旅行时间为春季和秋季。
何谓南联盟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由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南联盟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国土面积102 173平方公里(略大于我国的浙江省),为前南斯拉夫面积的39.94%。塞尔维亚共和国面积88 361平方公里,占南联盟领土的86.5%;境内有两个自治省:北面的伏依伏丁那和南面的科索沃。黑山共和国面积13 812平方公里,位于西南部,占国土面积的13.5%,濒临亚得里亚海,有293.5公里海岸线。南联盟的邻国有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7个国家,国境线全长2585.2公里。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北部是多瑙河、萨瓦河、蒂萨河三大河流经的平原地区,是最重要的农业区,是著名的粮仓;多瑙河以南地势逐渐升高,耕地减少,草地和天然牧场面积则逐渐增加,有摩拉瓦河贯穿于中部,形成以丘陵和山地为主的河谷地带,是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西部的德里纳河与波黑交界。黑山境内则多为崇山峻岭。塞尔维亚南部的杰拉维察峰是全国最高峰,海拔2656米;黑山境内最高峰是博博托夫库克峰,海拔2522米。黑山境内的泽塔河和莫拉查河流向亚得里亚海,而斯库台湖则是全国的最大湖泊,面积369.7平方公里。南联盟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度为11-12℃,年降水量北部为550-650毫米,山区为800-1200毫米,博卡科托尔斯卡海湾地区为欧洲降水量最多的地区(5300毫米左右)。塞尔维亚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农业发达,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气;中部以及南部的科索沃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铜、铝矾土、铅锌矿、褐煤、铁等。南联盟的水力资源丰富,已建成的水电站年发电能力为100多亿千瓦小时。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8%,木材蓄积量为3亿多立方米。南联盟的农用土地资源较丰富,对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天然的优势。南联盟全国的农用土地面积为620多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0.9%,高于欧洲平均水平(47.1%)和世界平均水平(36.6%)。长期以来,农用土地的面积相当稳定,1955-1995年的40年内,农用土地只减少了1%,耕地面积减少了1.5%。按人口平均的耕地面积为0.39公顷,高于欧洲和世界的平均水平。1996年南联盟的农用土地为622.5公顷,其中耕地占59.6%,果园占4.3%,葡萄园占1.4%,草地和天然牧场占34.2%。据1991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为1 040万人(占前南斯拉夫的44.3%),其中塞尔维亚共和国977.9万(占94.1%),黑山共和国61.5万(占5.9%)。南联盟居民中的民族构成是:塞尔维亚族占62.6%,阿尔巴尼亚族占16.5%,黑山族占5%,匈牙利族占3.3%,斯拉夫穆斯林占3.2%,此外还有茨冈(吉普赛)、克罗地亚、斯洛伐克、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土耳其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塞尔维亚语。南联盟的首都是贝尔格莱德,人口117万。塞尔维亚共和国首府也设在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人口约18万)、普里什蒂纳(人口约15.6万)分别是两个自治省的省会;黑山共和国的首府是波德戈里察,人口12万。二次大战后,前南斯拉夫工业的迅速发展,农业人口迅速减少。在南联盟地区,1948年农业人口占72.3%,1961年为55.6%,1991年下降到17.3%。1991年南联盟的农业人口为173.8万,农业劳动力为106.1万,占全国劳动力的24%。在农业人口中,20-59岁的劳动力占46.7%,由于部分19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农业人口中劳动力比重较高(61.1%),男性劳动力为男性农业人口的70.5%。1990年,南联盟地区的社会产值占前南斯拉夫的38%左右。在南联盟经济中,塞尔维亚共和国占95%,黑山共和国占5%。1990年南联盟地区的社会产值约合265.9亿美元,人均2530美元。其中工矿业占42.5%,农林业占18.2%,建筑业 占6.5%,交通邮电业占8.7%,商业占15.4%,饭店旅游业占1.7%,其他行业占7%。1991年,南斯拉夫发生武装冲突而解体,各共和国之间经济联系中断,经济开始大幅度下降。1990年代,南联盟一直在困境中求生存。1992年南联盟成立后,因波黑战争而遭受国际社会严厉制裁和封锁,经济加速下滑,1993年社会产值已降至1990年的44%,并出现了世界史上罕见的恶性通货膨胀。1994年南联盟实行了以重建货币体系和恢复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稳定经济政策,生产开始回升。1995年底,国际社会部分地停止了对南联盟的制裁,1996年11月完全取消了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经济环境。南联盟的社会产值继1994开始恢复性增长后,1997年已恢复到1990年的54.2%,约合180亿美元,年平均的通货膨胀率为18.5%。1999年上半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据估计,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使饱受制裁之苦的南联盟经济雪上加霜。1990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约为3000美元,1998年下降到1640美元,1999年仅为仅为900美元。
黑山队是哪个国家的
黑山共和国。黑山是黑山共和国。黑山位于巴尔干半岛上一个多山的欧洲小国,与波黑、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接壤。黑山(黑山语:CrnaGora,英语:Montenegro),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西部,东南同阿尔巴尼亚为邻,东北部同塞尔维亚相连,西北同波黑和克罗地亚接壤,西南部地区濒临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293公里,国土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大多数黑山居民是黑山本土人,除了本土人之外,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也遍布在黑山各地。该国的官方语言是黑山语,不过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在黑山也很流行。
黑山在哪里简介
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黑山,主要指黑山共和国,是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上的一个多山小国。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县是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州市东北端。
黑山共和国简介用英文100字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a socialism country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It is on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China lies in the east of Asia.It has a number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To the north,northeast and northwest are the Mongolia,Russia and Korea.To the south are Vietnam,Laos,Thailand and the Philippine.To the west and southwest are India,Burma,Bhutan,Nepal and Pakistan.To the east is Japan,which faces China across the East China Sea.
介绍一下黑山这个国家地理
尔维亚和黑山(塞黑)简介 国名: 塞尔维亚和黑山 (SerbiaandMontenegro) (2003年2月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国庆日:4月27日(1992年) 建军节:6月16日(1876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自上而下由蓝、白、红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构成,蓝、白、红三色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蓝、白、红三色旗由来已久。早在1804年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地区人民高举三色旗发动反对土耳其的起义;1918年建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均使用三色旗为国旗。1945年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国旗上增添了镶黄边的红五角星。1991年,原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新国旗上取消了五角星图案。 国徽: 为盾徽。红色盾面上绘有一展翅的双头雄鹰,鹰胸前有一红色小盾。 国歌:“嗨,斯拉夫人” 国石:珊瑚 国家政要: 总统斯韦托扎尔·马罗维奇 (Svetozar Marovic) 2003年3月任职。 自然地理: 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北部,西与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接壤,北部和东北部同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为邻,东部与保加利亚交界,南邻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南部部分地区濒临亚得里亚海,领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00公里。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 人口:1063万(2005年),其中塞尔维亚族占62.6%、阿尔巴尼亚族(16.5%)、黑山族(5%)、匈牙利族(3.3%)和穆斯林族(3.2%)等。官方语方为塞尔维亚语。主要宗教是东正教。 首都:贝尔格莱德(Belgrade)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座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脉的延伸舒马迪亚丘陵,居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 美丽的萨瓦河从市区穿过,将贝尔格莱德一分为二,一边是古香古色的老城区,一边是现代化建筑群集中的新城区。地势南高北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可至-25℃,夏季最高气温40℃,年降水量688毫米且年际变化大。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155万,居民以塞尔维亚人居多,余为克罗地亚人和黑山人。 简史: 公元6-7世纪,部分斯拉夫人越过喀尔巴阡山移居巴尔干半岛。9世纪起,开始形成塞尔维亚、杜克里亚(后称泽塔,即现在的黑山共和国地区)等国家。14世纪,塞尔维亚曾是巴尔干强盛的国家之一。15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塞尔维亚,吞并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罗维那以及黑山部分领土,统治达500年。1878年,柏林会议承认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1882年和1910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相继成为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被击败。1918年12月1日,南部斯拉夫一些民族联合成立“塞尔维亚-克 罗地区-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塞尔维亚和黑山成为其中一部分。1941年被德、意法西斯占领。1945年5月15日全国解放,同年11月29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与其他南部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4月改宪法,易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宣布独立。1991年10月15日,波黑宣布为主权国。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2月12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级会议,决定组成新的国家。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宪法正式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联合正式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议会两院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Serbia and Montenegro,简称“塞黑”)。塞黑成为建立在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平等成员基础上的国家共同体。塞尔维亚共和国还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 政治:1992年4月通过的《宪法宣言》表示,南联盟共和国将继续继承原南斯拉夫国家、国际法和政治主体性,愿履行原南斯拉夫所有的国际义务;主张和平解决南危机,没有领土野心,愿同原南各共和国发展各方面合作;主张民族平等,尊重民族和公民的权力;将继续维护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同各国开展平等合作。南是建立在公民平等和各共和国平等基础上的主权联盟国家,联盟总统和总理不能来自同一个共和国。2003年2月,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南联盟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塞尔维亚和黑山”拥有共同的总统、议会、部长会议、军队和法院以及统一的国旗、国歌和国徽。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仍有自己的总统。塞黑议会实行一院制,由126名议员组成,其中91名来自塞尔维亚,35名来自黑山。 外交: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政策。 与中国关系:1955年1月2日,南斯拉夫与中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