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都有哪些
- 1975年是哪些中国人登上珠穆拉玛峰
- 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员名单
- 1975年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 中国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英雄们,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
- 中国人首次登珠峰共有几个人
- 1975年登顶珠峰人员
- 中国登山队员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是哪一年
- 70年登上珠峰的中国人都有谁
- 中国谁最先爬上珠穆朗玛峰
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都有哪些
1、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
1978年,在攀登了两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后,34岁的梅斯纳尔一个人,没有携带任何供氧设备成功登顶珠峰,写下了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一次。
而随后10年内,他征服了世界上所有14座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梅斯纳尔的自传中写道,“登顶世界上全部8000米级的山峰不值得我骄傲;我所有的成功都不值得我骄傲;值得我骄傲的只有一件事,我生存下来了。”
2、阎庚华
2000年3月2日,阎庚华在黑龙江电视台记者的陪同下再次从哈尔滨出发,迈向珠穆朗玛峰峰顶挑战,5月21日,阎庚华成功地独自登上珠峰。在下山途中不幸遇难。
3、王富洲
王富洲大学毕业后参加登山运动,曾成功登上列宁峰(海拔7134米)、慕士塔格山(海拔7546米),并于1960年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是世界首位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同时也是中国首位登上珠峰的登山运动员。
4、埃德蒙·希拉里
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Percival Hillary,1919年7月20日一2008年1月11日),世界最著名的登山家之一。1919年生于新西兰奥克兰。自幼喜欢登山和探险活动,在中学时开始了登山探险的实践。
1953年5月29日,和同伴丹增·诺尔盖(Tenzing Norgay)一起,从珠穆朗玛峰南侧攀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除了攀登珠峰以外,还登上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11座山峰,全部在海拔6000米以上。在此之后的1958年,他完成了独自穿越南极的壮举。
这是他的又一次成功的冒险经历。在1975年,他曾沿着恒河溯源而上,踏上神圣之旅。此举为他在印度赢得了很高的声誉。20世纪90年代,他又完成了为联合国儿童署和联合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筹资的环球旅行。
5、丹增·诺尔盖
丹增·诺尔盖(Tenzing Norgay,1914-1986),夏尔巴人,尼泊尔探险家。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时30分,引导和陪伴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Edmund Hillary)克服千难万险,从珠穆朗玛南坡携手登上顶峰,完成了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的梦想,完成人类对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首登。
1975年是哪些中国人登上珠穆拉玛峰
1975年5月27日下午2时30分,中国登山队女队员潘多和8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候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在世界登山史上,这是中国登山队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也是第一次男女混合集体登上世界最高峰人数最多的世界新纪录。
扩展资料: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8名男队员和1名女队员潘多成功登顶珠峰。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登山队员还在珠峰顶峰竖起了测量觇标,为准确测量珠峰高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测得的珠峰高度为8848.13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标准数据被全世界普遍承认和采用。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圣火登顶珠峰,实现了奥运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的传递,这一壮举深刻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和“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登山队
百度百科——T15 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员名单
三十一名中国登山队队员名单如下:开尊(男,藏族),拉巴(男,藏族),小齐米(男,藏族),洛则(男,藏族),白马赤列(男,藏族),索朗顿珠(男,藏族),加拉(男,藏族),达琼(男,藏族),普布(男,藏族),罗布占堆(男,藏族),阿旺扎西(男,藏族),边巴扎西(男,藏族),边巴顿珠(男,藏族),小扎西次仁(男,藏族),大普布顿珠(男,藏族),旺多(男,藏族),平措(男,藏族),次培(男,藏族),阿旺丹杰(男,藏族),阿旺给顿(男,藏族),黄春贵(男,汉族),袁复栋(男,汉族),周鹏(男,土家族),严冬冬(男,汉族),张进(男,汉族),周凌宇(男,汉族),丁晨(男,汉族),徐颖(男,汉族),吉吉(女,藏族),次仁旺姆(女,藏族),苏子霞(女,汉族)
1975年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1975年登顶珠峰的人分别是索南罗布、潘多、罗则、桑珠、侯生福、贡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坎9个人,其中潘多为女性。这次登顶珠峰是世界登山史上男女混合体登顶珠峰最多的一次,并且其中的潘多是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女性。
1975年登顶珠峰的人
1975年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中国人分别是索南罗布、潘多、罗则、桑珠、侯生福、贡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坎9个人,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准确时间为1975年5月27日下午2时30分。
在登顶珠穆朗玛峰的9人当中,一共有8名男性和一名女性,是世界登山史上男女混合体登顶珠峰人数最多的一次。并且其中的女性潘多是世界登山史是第一位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的女性。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1975年我国登山队员登顶珠峰后测得的珠峰海拔为8848.13米,其中包含积雪的厚度,实际地质高度为8844.43米,这也让珠峰有了新的标准“身高”。
中国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英雄们,他们后来的命运如何
在1960年5月24日,中国四位珠穆朗玛峰登山突击队成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刘连满,从海拔八千五百米的突击营地开始出发,在登山的过程中,他们迈过重重困难,在25日凌晨的时候,成功登上山顶,四人站在了世界之巅。他们是最早登上珠峰山顶的中国人,也实现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他们因此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后来播出的一部冒险电影:《攀登者》,就讲的这一故事。
当时走出电影院之后,我就不禁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距离他们当初登顶珠峰已经过去了五十九年,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命运如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而后我们就去了解了一下这几位英雄。王富洲是很那周口市人,于1935年出生,在1954年的时候,考取进了北京地质学院。后来他从学校毕业,进入国家的登山队伍,成为了登山的一员。
在1960年的时候,王富洲参加了登顶珠峰,带领他们的登山队长是一位叫做许竞的辽宁人,但后来由于体力消耗太大,所以无法继续带队登顶,于是队长的人选就由王富洲顶替上来,肩负起了带领三名队员的重任,最后他们一行四人成功登上山顶,那一年的王富洲才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后来他继续从事登山这一行业,在1975年的时候再次参与领导了攀登珠峰的行动。
后来1995年的时候,王富洲退休,到了2015年的时候得病医治无效离世,当时年龄是80岁。贡布是西藏聂拉木县人,1933年出生,在做登山队员之前,他是一位解放军,1958年的时候,才被选入了国家的登山队伍,也是1960年登上山顶的队员之一。到了1996年的时候,贡布从单位上退休,这个时候的他是63岁,后来与家人生活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屈银华是重庆人,1935年出生,早年是在做伐木工作,后来被选入了登山队,也是由于许竞的体力不支,屈银华才有了加入的机会,后来他做过登山教练以及国家体委登山队中层干部等,于2016年在北京离世,享年81岁。刘连满是河北人,生于1933年,他先前是一名消防员,后被调入了国家的登山队,后来他回到了哈尔滨的一个厂里,担任起了消警科长,2016年在哈尔滨离世,享年83岁。
中国人首次登珠峰共有几个人
中国人首次登珠峰共有三人成功登顶。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之巅。
去了三个人,但是登顶的只有两个。具体内容详见初中课文《登上地球之颠》
1975年登顶珠峰人员
1975年5月27日下午2时30分,中国登山队女队员潘多和8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候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在世界登山史上,这是一次男女混合集体登上世界最高峰人数最多的世界新纪录。为了纪念这次登顶,1975年9月26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特种邮票一套3枚。
扩展资料
2007年,20岁的夏尔巴小伙子塔什·拉克帕·谢尔帕已经从加德满都出发,向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发起第三次冲击。
2008年5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祥云,被中国健儿带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山峰(海拔8844.43米)。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传递站。
2008年5月25日凌晨,76岁尼泊尔老人明·谢尔钱成功登顶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成功登顶珠峰最年长者。
2012年5月尼泊尔加德满州市Kame Sherpa先生在9天内分别于2012年5月19日12时05分、5月24日6时36分、5月27日5时27分3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创下9天内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次数最多世界纪录。
2012年5月19日上午8时16分,由中国地质大学京、汉两校联合组建的中国地质大学珠峰登山队4名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2014年6月5日印度一名出身于低下阶层家庭的13岁少女蒲尔娜,成功登顶珠峰,成为全球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年轻女性。
2018年5月15日10时23分,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2018年6月17日,登上珠穆朗玛峰,刷新年龄最小的女性/第一对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父女纪录:16岁女孩Chhamji Sherpa和她的父亲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创下了两项世界纪录。
2020年4月,中国华为5G网首次覆盖了珠穆朗玛峰。
中国登山队员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是哪一年
1960年5月24日,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突击队4名成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刘连满从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于25日凌晨4时20分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站在了世界之巅。他们是最早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中国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壮举,为世界登山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9月30日上映的剧情冒险电影《攀登者》,讲述了这一故事。走出电影院,我不禁想:59年过去后,当年登顶珠穆朗玛峰的4名英雄,现在怎么样了?他们有着怎么样的人生命运?王富洲:两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王富洲是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址坊镇南刘行政村人,生于1935年。1954年,王富洲考进北京地质学院。1958年,王富洲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被调进国家登山队,成为了一名登山运动员。1960年,王富洲参加了登顶珠穆朗玛峰的行动。最初,突击队队长是辽宁人许竞。许竞因为体力消耗太大,不得不在突击珠穆朗玛峰顶峰的关键时刻退出。王富洲顶替上来,成为突击队队长,并带来3名队员完成了突击珠穆朗玛峰顶峰的重任。那一年,王富洲才25岁。之后,王富洲继续从事登山事业,并于1975年再次参与,并组织领导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行动。1995年,王富洲从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登山协会主席任上退休。2015年7月19日,王富洲因病去世,享年80岁。贡布:组织探险队攀登14座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贡布是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所卓乡人,出生于1933年。在成为一名登山运动员之前,贡布是一名解放军战士。1958年,贡布与王富洲等人一起,被选入国家登山队,从此与登山事业结缘。在1960年登顶珠穆朗玛峰的行动中,贡布是突击队员之一。由此,贡布站在了世界之巅,也站在了自己登山事业之巅。贡布的脚步没有停止。1993年,贡布组建了一支西藏探险队,目的是攀登14座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他们只用了14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目标。贡布为此自豪不已地说:“这是人类的一个壮举,在世界登山史上是一个奇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成这样的集体攀登。”贡布的一生与珠穆朗玛峰结下深厚的感情。他给两个孙女和两个外孙女分别取名为珠穆雍措、珠穆英卓、珠穆玉妮、珠穆英瑞。他还筹措了几十万元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一座有40个床位的医院,解决当地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1996年,63岁的贡布退休,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屈银华:从伐木工人到登山健将屈银华是重庆云阳县人,生于1935年。他随父亲在四川林区长大,成为了一名伐木工人。如果不是国家登山队的召唤,屈银华的一生可能就将在茫茫林海里度过。屈银华没有登山的经验,一切从零开始。从1958年到1960年,屈银华和队友们进行身体训练、登山技术训练,学习高山知识,掌握保护、碎石坡行走等基本技术。在1960年登顶珠穆朗玛峰的行动中,屈银华的原定任务是拍摄从突击营地到“第二台阶”的电影。但是,队长许竞因体力消耗过大,退出了登顶行动,屈银华就补充进了突击队伍,因而有了站在世界最高峰峰顶的机会。屈银华在登顶时,冻伤严重,不得不切除右手食指和十根脚趾。后来,一名英国登山队员跑来找中国登山队员,核实登山的细节。他不相信中国人能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当他看到屈银华那双因冻伤而失去脚趾的双脚后,一句质疑的话也没有说出来。在那以后,屈银华做过登山营教练,教授过乒乓球和篮球,做过国家体委登山队中层干部。2016年9月19日,屈银华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1岁。刘连满:珠峰上的人梯刘连满是河北省宁河县人,生于1933年。刘连满曾经是哈尔滨的一名消防队员,直至1958年调入国家登山队。1960年,刘连满是4名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突击队员之一。在4名队员中,刘连满的身体素质最好,长时间在前面担任开路任务。在攀登著名的“第二台阶”时,刘连满又以自己的身体做梯子,让队友们踩着他,越过“第二台阶”。越到后来,刘连满的体力越来越差,高山反应也越来越严重。他们不得不作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让刘连满留在海拔8700米处,其余3人继续登顶行动。他们都以为这是生死之别,刘连满还写了一封“遗书”。幸运的是,刘连满活着等到了他们回来,还将自己的氧气筒献出来,支撑他们的归程。刘连满和队友们载誉而归。后来,他没有留在国家登山队,而是回到哈尔滨,在电机厂担任消警科长。他家的生活,一度拮据、清贫。1999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电视专题片时,挖掘出了刘连满的故事,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才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在电视专题片里,刘连满流着泪说:“没有登上珠峰是我一生的遗憾。”观者无不动容。2016年4月27日,刘连满因双下肢股动脉血栓引发的并发症,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3岁。【参考资料:《王灏:危险的脚步》《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未曾封存的记忆》等】
70年登上珠峰的中国人都有谁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登山队(总指挥韩复东,队长史占春),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侧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顶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在这次登山中,中国登山队共有29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顶队员外尚有13名队员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 70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他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他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去。 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事先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但是,由于前一阶段花费的时间过长,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继续前进,可能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在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迎着夜幕继续向顶峰进发的同时,刘连满正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头旁边休息。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他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旁的氧气筒,气压表上的红针表明还剩下最后几十个压力的氧气。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知道他的战友们从顶峰胜利归来时,将比他更需要氧气的支援。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缺氧的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来。刘连满多么想活下去啊!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活下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三个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 你们的同志 刘连满 与此同时,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正在苍茫的夜色中步履艰难地向前移动着。脚下的雪坡变得愈来愈陡,也愈来愈滑。他们翻过两座石岩以后,又登上了一座雪坡。藏族队员贡布在前面开路,不到几分钟就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于是,屈银华上前开路,他经过很长时间才前进了两三步,但两腿一软,又滑回到原来的地方。最后,王富洲走到前面,他坚持为大家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中国谁最先爬上珠穆朗玛峰
中国的王富州、贡布、屈银华最先爬上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它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中国西藏定日县北部,尼泊尔南部。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也是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国家公园的中心,横跨中国四个县。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登山队王富州、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
扩展资料: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
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
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气温可达-50℃,平均气温在-30℃左右。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
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风季过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渡至风季的秋季,在这两个季节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