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我想知道上和平饭店的历史
上海和平饭店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十二层。华懋饭店是由当时富甲一方的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克多.沙逊建造的,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
饭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以豪华著称,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贸界和各国社会名流。如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校长,剧作家Noel Coward的名著《私人生活》就是在上海和平饭店写成的。三、四十年代,鲁迅、宋庆龄曾来饭店会见外国友人卓别林、萧伯纳等。
解放后,饭店于1956年重新开业,起名上海和平饭店。上海和平饭店对客房、餐厅等进行了更新改造,焕然一新,而建筑风格仍保持了当年的面貌,体现了现代与传统、新潮与复古的融合。
扩展资料:
上海和平饭店大事记:
1、1909 年中、英、美、法等国在汇中厅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
2、1911 年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途经上海出席全市各界在汇中厅举行的欢迎大会。
3、1927 年蒋介石、宋美龄在此宴会厅举行订婚典礼。
4、1933 年8月中国作家鲁迅先生从这里步行上楼,会见英国马兰爵士。
5、1957 年印度海军舰队和 1998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也从东大门进入。
6、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和平饭店九霄厅会见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几天以后中法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7、1971 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问中国,在上海期间入住上海和平饭店,并在和平厅举行了盛大欢迎宴会。
8、1997年2月28日,葡萄牙总统若尔热• 费尔南多• 布兰科• 德• 桑帕约光临上海和平饭店。
上海和平饭店历史(一个属于上海滩的故事)
维克多·沙逊,这就是和平饭店曾经真正的老板,一位乱世枭雄 ,而和平饭店这座外滩上最富丽堂皇的酒店,成为他在上海滩最重要的遗产。
一声枪响,老板阿平倒在酒店旋转门外。这是电影《老板的故事》的结尾,周润发以此片结束了他在香港的事业,转而进军好莱坞。这个酒店,就是和平饭店,他所饰演的老板,自然就是和平饭店的老板。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时,标题就叫《和平饭店》。
不管是哪个年代,无论作为华懋饭店还是和平饭店,这里都是外滩最著名的饭店,接待过的客人,包括影星卓别林、英国蒙格马利元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拳王阿里,但似乎只有周润发饰演的阿平的命运,才能激起普通游客如此好奇心。
故事真的只是故事,真实的饭店主人维克多·沙逊爵士和阿平相比,命运更为精彩。
沙逊爵士出生于英国的犹太贵族家庭,中学在哈罗公学,大学是剑桥三一学院,一战参加皇家空军受伤左脚致残。来到东方殖民地,先是孟买,然后上海,接手沙逊家族企业,并在1924年继承并成为了家族公司的掌舵人,最终他在1931年正式搬到上海后设立了企业的根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沙逊家族是上海最知名且最富有的犹太家庭 ,各种高风险高利润合法不合法的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房地产也是主业,当时上海最高的建 筑都是沙逊公司所有,如 沙逊大厦、河滨大楼、华懋公寓、格林文纳公寓、都城大楼、汉弥尔顿大楼等 ,除了商业项目外也支持城市建设。可以说沙逊爵士在相当大 程度上改变了上海这个城市,特别是加速了外滩的发展。那时的上海,真的是冒险家的乐园。
和平饭店最初在1929年开业成立时名为“华懋饭店”,“华懋饭店”应该说是他毕生最大的成就 ,在那个时期,几乎最重要的客人到访上海滩 ,或者举行重要活动,都会选择这里。 蒋宋订婚礼、卓别林来访、卡活尔写《私人生活》剧本、孙中山在国民党退亲大会提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号 召等等史实,莫不与这家饭店相关。
当时的华懋饭店充分体现了贵族出身的维克多对奢华优雅生活方式的热衷,维克多爵士在华懋饭店顶楼设置俯瞰城市全景的私人寓所,由暗色的橡木板镶嵌, 其上便是绿色铜制的金字塔屋顶,成为外滩天际线上最具特色的标志建筑。今日,这个顶层套房成沙逊总统套房,俯视整个外滩。其余以德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命名的九国套房,装饰极尽奢华,充满异国情调。
维克多·沙逊 热衷赛马和狩猎,因此将最初的酒吧命名为“马与猎犬”。很快,驻场爵士乐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酒吧因此改名为“爵士酒吧”。当年的老乐手早已 逝去,现在这支乐队重组于1980年,由六位从事演奏生涯半个多世纪的老乐手组成, 他们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As Time Goes By In Shanghai》 ,参加了去年的多伦多国际纪录电影节。西方的观众惊讶于有这样一群音乐人,在没有爵士传统的“远东”,如此忘情地演奏了半个世纪。甚至 到访的克林顿,也与老人们同台演奏过萨克斯管。
他还喜欢派对和舞会,引进了欧洲下午茶的传统到上海,一周中除了星期日之外,整日都有美妙的音乐穿插伴随着。华懋音乐乐队在杰·费德洛夫的领导 下,在酒吧演奏着古典音乐与经典歌剧。亨利·内森的全美华懋舞蹈团于每日晚上八时准时上演。直到今日,茉莉大堂吧每天下午茶时,客人们都在乐队的伴奏下身 着曳地长裙翩翩起舞,舞蹈教师会辅导爱好者们。
作为一位戏剧爱好者,维克多记录了许多电影和戏剧, 特别是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他还记录了所有举行过的聚会,并且留有他和许多宾客的照片。作为一个狂热的摄影师,他使用上海滩第一台禄来福来相机拍下这座城市的照片以及他所感兴趣的东西,如帆船,情人和赛马。
由于曾努力安置许多欧洲流亡者, 维克多受到越来越多来自日本的压力,他决定离开上海 。全新的战后政治格局,迫使他搬到了巴哈马群岛。沙逊撤离中国 后,他在上海的产业也渐渐收归国有。1956年,华懋饭店改名和平饭店,两年后,他在上海的全部企业被政府以拖欠税款的名义没收,之后,没有子嗣的他与中 国再没有任何联系。他1959年和照顾他的护士伊夫林·巴恩斯结婚,那时他已经皈依佛教,直至 他在1961年死于心脏衰竭,享年79岁 。在过世后,他的妻子希望能捐助当地的心脏疾病基金会,却发现当时没有这样的组织存在,因此 沙逊心脏病儿童基金会诞生 。
维克多·沙逊,这就是和平饭店曾经真正的老板,一位乱世枭雄,而和平饭店这座外滩上最富丽堂皇的酒店,成为他在上海滩最重要的遗产。
周润发电影里的和平饭店是虚构的吗
1995年,香港影星周润发主演了一部动作电影《和平饭店》。电影里,周润发扮演的杀人王开了一家和平饭店,并将它作为一个避难所。凡是入住和平饭店的人,不管做过什么坏事,只要不离开,周润发都能保证他的安全。
在拍完《和平饭店》后,周润发就离开了香港,前往好莱坞发展,直到2005年回归。《和平饭店》是周润发离开香港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对周润发的影迷来说,具有特别是意义。
当然,《和平饭店》里的和平饭店,是虚构的,在真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倒是遥远的上海滩,有一座和平饭店。其实,这种真实的和平饭店,有着更加传奇的色彩。
和平饭店位于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20号,隔江相望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东方明珠电视塔。这座饭店,曾经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号称"远东第一高楼",矗立在风起云涌的外滩,已经100多年。
和平饭店分为两个部分,北楼和南楼。南楼的前身是汇中饭店,北楼的前身是华懋饭店。
汇中饭店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名"中央饭店"。早在1854年,即上海开埠没多久,英国人就修建了这座有3层楼房、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中央饭店。1865年,英国汇丰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就租借了中央饭店的房间营业。
1895年,英商汇中洋行将中央饭店买下,改名为"汇中饭店",继续营业。
到了20世纪初,汇中饭店已经营业半个多世纪,多少有些残破了。汇中洋行决定将中央饭店旧楼拆除,重建新楼。1908年,重建后的汇中饭店对外开放营业。
重建的汇中饭店由外国工程师设计,由王发记营造厂承建。王发记营造厂是一家中国公司。公共租界工部局不相信中国人能够承建如此大型的饭店,迟迟不肯颁发执照。最后,在著名建造设计师杨斯盛的担保下,王发记营造厂才拿到这项工程。
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但能建造大型饭店,还能建造出质量过硬的大型饭店。经过111年的风吹雨打,汇中饭店依然安然无恙,雄姿英发。
汇中饭店新楼共有6层,属砖木混合结构,总高30米,占地2125平方米,建筑面积11607平方米。内部有120套房间,每间都有独立的卫生设备。底层是一个大餐厅,能够容纳300多人同时进餐。汇中饭店是当时上海滩最高、也是第一幢安装电梯和屋顶花园的大楼,装修豪华,名噪一时,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贸界和各国社会名流。
汇中饭店见证了许多近代历史事件。
1909年,中英美法等国在汇中饭店召开了万国禁烟会。1911年,中国同盟会在汇中饭店召开大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著名口号,就是这次大会中提出来的。
许多中外名人莅临过汇中饭店。
英国剧作家诺埃尔·考沃德在汇中饭店写出了他的名著《私人生活》。20世纪30年代,英国文豪萧伯纳、喜剧大师卓别林先后到访中国上海,均下榻于汇中饭店。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外交官司徒雷登校长都曾经在汇中饭店留下的足迹。
华懋饭店建造的时间稍晚,于1929年建成营业。这是一栋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12层。华懋饭店是当时上海滩最高的现代化大楼,号称"远东第一楼",总造价超过白银248万两。
华懋饭店内部餐厅、大堂装饰富丽堂皇,设有英、美、印、德、法、美、日、西、中等九国套房。
1956年,华懋饭店和汇中饭店合并,改名为"和平饭店"至今。
【参考资料:《和平饭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