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战役简介(卢沟桥之战是败是胜)

大家好,关于卢沟桥战役简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卢沟桥之战是败是胜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卢沟桥之战是败是胜

先败后胜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十余公里的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15公里)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

卢沟桥事变发生和结束于何时结果如何

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这是一个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件,但有一点你可能不知道,就是卢沟桥事变的具体发生时间和结束时间。校易搜认为,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件,而卢沟桥事件的结果是什么?带着问题来看看吧。卢沟桥事变是什么时候发生和结束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因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据悉,卢沟桥事件是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时,夜间日军借口自己的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被民国拒绝后,日军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郡和卢沟桥发起进攻,民国国军抵抗。这场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据记载,卢沟桥事变后,驻扎在卢沟桥以北的一个连只有4人幸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直到7月30日,独立第39旅才被解除武装。战车旅占领了灰厂附近的地区。改编保安队独立27旅突围,回到察哈尔143师。这时,平金彻底沦陷了。卢沟桥事变的结果卢沟桥事变后,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发动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久攻不下上海,但日军在战役侧翼机动,于11月5日在杭州湾全宫亭和金山卫之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战局急转直下。十一月八日;蒋中正下令全面撤退;十一月十二日,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之战后,中国军队向南京方向撤退,周思农表演艺术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从上海撤离组织的混乱,中国军队在从上海到南京的途中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中国唐生智将军,坚持保卫南京,自告奋勇指挥南京保卫战,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国民党迁都重庆后,南京沦陷,日军杀害平民,强奸妇女,以至于上演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切的开始源于卢沟桥事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地区战争的开端。

卢沟桥战役历史背景

  应该是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吧。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日寇铁蹄下的卢沟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本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 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多万人。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被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的奋起抗战。世界各国人民纷纷以不同方式声援中国抗战。正如毛泽东在1937年10月25日与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所说:中国抗战“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国际间过去鄙视中国不抵抗的,现在转变为尊敬中国的抵抗了。”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卢沟桥、台儿庄 事件

  卢沟桥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  占了中国东北三省以后,通过《塘沽协定》、《何  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兵不血刃,攫取了华北  的许多权益,接着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整个中国,  企图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卢沟桥事变(又称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开始。  守卫卢沟桥的中国军队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  (今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  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  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  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  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  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  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  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  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  沟桥北面的一个连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  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  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蒋介石也于7月17日  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  变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血战台儿庄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  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峄县台儿庄(今属枣庄市)一带进行的战役。  3月23日,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在泥沟车站与日军发生遭遇战,台儿庄战役开始。傍晚,日军追击中国军队第十一师一八五团到南洛。被伏兵所阻。24日,敌军进至刘家湖后继续南犯,突击台儿庄城东北,被守军一八六团全歼200余人。25日,日军进攻南洛。一八五团主动出击,三营营长高鸿立率全营士兵与敌拼杀,誓夺敌炮。敌1000余人配以20余辆坦克向高营猛扑。团长王郁彬率一、二两营赶来增援,血战两昼夜,王郁彬、高鸿立负伤。27日,日军攻破台儿庄北门。中国守军第三十一师与敌在庄内展开拉锯战,双方伤亡甚重。日军不断增加兵力,从峄县调来增援部队4000余人。  28日,日军攻入台儿庄西北角,谋取西门,切断中国守军第三十一师师部与庄内的联系。该师师长池峰城指挥所部以强大炮火压制敌人,并组织数十名敢死队员,与敌肉搏格斗。汤恩伯军团关麟征第五十二军和王仲廉第八十五军在外线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攻击。29日,日军濑谷支队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领了台儿庄东半部。31日,中国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是时,坂本旅团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侧击第二十军团。该军团即命第五十二军和刚到的第七十五军围攻坂本支队。激战数日,予日军以重创,使其救援濑谷支队的计划落空。  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  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五十二军、第八十五军、第七十五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6日,张金昭的第三十师收复南洛,断敌后路,黄松樵第二十七师向台儿庄以东出击,敌仓皇向西北退却。第三十一师向庄内敌人反击,濑谷支队力战不支,向峄县溃逃。4月7日,坂本支队仍在庄内顽抗,在孙连仲、汤恩伯所部夹击下,当晚向北溃败。  在台儿庄外围,3月29日,汤恩伯第20军团除一部与峄县日军对峙外,主力奉命南下,向进攻台儿庄的日军侧背进行攻击。3月下旬,进攻临沂的板垣第5师受到孙桐萱第3师、杨森第27集团军及海军陆战队抗击,前进受阻,派坂本支队绕路经临沂西北向台儿庄增援,于4月2日在台儿庄东北遭周?台第75军及关麟征第52军阻击,退向临沂。是日,第5战区司令部给各参战军团下达任务:  (一)第20军团(含第75军)以一部消灭洪山镇北方之敌,以主力于3日保持东南正面,向台儿庄附近之左侧背攻击,逐次向左迂回,务在台儿庄左侧地区,将敌捕捉歼灭之。 因战况进展,须随时遮断敌自峄县之退路,并对向城方向增援之敌严密警戒。  (二)第2集团军右翼与第20军团联系, 于3日全线攻击,消灭台儿庄之敌;第110师准备以1旅由万里闸附近渡河,向北洛附近敌之右侧进攻。  国军士兵  (三)第3集团军前敌总司令曹福林指挥张测民支队5个团及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所部为堵击兵团,迅速南下向枣庄、临城合围。4月3日,各参战部队开始对日军发起总攻。  4 日,中国空军以 27架飞机对台儿庄东北、西北日军阵地进行轰炸。6日,李宗仁赶赴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全线总攻。当晚,日军濑谷支队力战不支,炸掉不易搬动的物资,向峰县溃逃。 中国守军开始在台儿庄内肃清残敌。7日,坂本支队沿台枣支线退至峄县、枣庄一带,至此,台儿庄战役结束。  台儿庄战役,包括外围阻击战在内,前后进行了一个多月,中国投入兵力20多个师计12万人,其中台儿庄方面6万人;日军投入两个师8个团约3万人,其中台儿庄方向7个团。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以损失近两万人代价,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此役是抗战初期继平型关大捷后中国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但由于敌强我弱,也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方针,这个胜利未能改变正面战场的被动局面。

飞夺卢沟桥讲的是什么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飞夺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七七事变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结局是怎样的

当时光的齿轮拨回到83年前,卢沟桥上的枪声和呐喊声正掀起全民族抗战的大幕,由此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一位位前赴后继的民族英雄用他们的血肉筑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立足今日,见证中华民族的涅槃重生,穿越时光,不能忘却曾经的满目疮痍。

众所周知,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附近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下令攻击宛平城,从此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大幕。那么整个卢沟桥战役的过程和结果是什么,恐怕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当时驻守卢沟桥的29军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蒋、桂、冯、阎四部中原大战时,冯玉祥所领导的西北军在战争中溃败,余部在宋哲元的带领下接受了张学良的改编,之后在喜峰口战役中阻击日军一战成名,一举夺回关隘,迫使日军撤出了关口。

卢沟桥事变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卢沟桥成为进出北平的唯一通道,在借口“士兵失踪”交涉无果后,7月8日凌晨,日军突然发动炮击,驻守卢沟桥的29军奋力抵抗,毫不退让。日军的进攻受挫,多次冲锋仍然无法占领卢沟桥。为争取调兵遣将、增兵华北的时间,日军与冀察当局进行谈判,三次达成的协议,但无疑均是废纸一张。

待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后,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遭到宋哲元的严词拒绝,血战平津已在所难免。宋哲元向全国通电坚决守土抗战,日军则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增援华北战事。

战事打响后,日军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发起总攻,第29军各部将士无不坚守各自驻地奋起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最终因寡不敌众,宋哲元撤离北平,北平沦陷。

值得一提的是,因武器落后,弹药短缺,29军的将士每人配备一把大刀,刀长三尺、七斤重,甚是锋利,正是凭借这些大刀,29军将士们常与鬼子展开激烈的白刃战,打响了29军的名声,也传颂其那首歌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撤离北平之后,29军开始了转战全国各地的生涯,大名府、台儿庄、随枣、枣宜等战役都可以看到29军的身影。29军虽然在保卫平津的战役中失败了,但他们在此次事变中坚决抵抗的精神却唤醒了仍处在内战中风雨飘摇的中国,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佟麟阁赵登禹牺牲于那次战役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借口一名士兵走失宛平城,要求进城搜寻,打响了第一枪。这是日军蓄谋全面侵华的有意挑衅。

8日,日军包围宛平城,重炮轰击城、桥。日军装备精良,飞机大炮形成立体攻势,每每炮火先行,狂轰乱炸2小时后,再以战车掩护步兵冲锋。

战斗至11日渐休,日军没有想到我军的坚决回击,准备从平津调兵,遂以和谈为烟幕,施缓兵之计。25日,当日军援兵到来后,立即大举进攻。第29军第27师一度反攻,几乎全部收复重镇丰台,但日军援军已至,致功败垂成。

26日,日军进攻廊坊,双方展开激战,敌我均伤亡惨重。28日,日军调集陆空优势兵力,约计步兵三联队、炮兵一联队、飞机三十余架,向南苑发起进攻。激战至下午4时,我军伤亡惨重,第29军佟麟阁副军长、赵登禹师长壮烈殉职。

扩展资料:

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

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会后,内阁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内容起草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内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

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和意义

卢沟桥事件也被称为77事件城市精灵go包变。这场战斗是中华民族的起点全面抗战。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那么你知道卢沟桥事变是什么时候吗?卢沟桥事变有什么历史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让跟日历学习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卢沟桥事变时间: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全力lol全明星赛的起点,也象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开始。卢沟桥事变的意义;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中国开辟了东方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整个国家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展开,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赢得了第一次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这是中华民族的起点全面抗战。这场战役对中国影响深远。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牢记这段历史。

关于卢沟桥战役简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 卢沟桥战役简介(卢沟桥之战是败是胜)
  • 卢沟桥事变是几月几日(1卢沟桥事变,2西安事变3九一八事变4八一三事变5南京大屠杀,先后顺序是)
  • 卢沟桥的历史意义(卢沟桥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yf72.com/fjms/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