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食地图:必尝的经典小吃
- 浏览:3
- 来源:旅游百科网
说到上海,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高楼林立的陆家嘴、车水马龙的南京路,但如果你来上海,只逛这些地方,那可就太可惜了!因为上海除了是国际化大都市,还是一座隐藏的“吃货天堂”!尤其是本地人从小吃到大的那些地道小吃,才是真正能让人一口入魂的存在。
生煎包:外脆里嫩,一口爆汁
提到上海小吃,第一个跳进脑海的必须是——生煎包!别看它个头不大,但里面的汤汁可是藏着“玄机”。正宗的生煎包皮薄底脆,咬下去的一瞬间,肉汁直接飙出来,那种满足感,简直了!
生煎包的做法也很讲究,锅底抹油,码好包子,加水焖煮,最后再撒点芝麻和葱花。吃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先咬个小口,把汤汁吸干净,再慢慢品尝。要是配上一碗鸡鸭血汤或者豆腐脑,那简直就是一顿完美的早餐。
推荐去老字号“南翔小笼”或者“大壶春”试试,味道绝对不踩雷。
小笼包:皮薄如纸,汤多味浓
小笼包可以说是上海美食的“门面担当”,外地人来上海,必点的就是它。小笼包不同于普通包子,它讲究的是“皮薄、馅多、汤足”。一只正宗的小笼包,据说有18道褶,而且皮薄得几乎能透光!
吃小笼包也有讲究,老上海人都知道一句话:“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意思就是别急着一口咬下去,不然汤汁一溅,那就尴尬了。正确的吃法是用筷子轻轻夹起,咬个小口,先把汤汁吸掉,再吃肉馅,整个过程就像在玩一场“舌尖上的游戏”。
要说哪家小笼包最出名,那肯定是“南翔馒头店”啦,虽然游客多,但味道是真的好。
烫手包:热气腾腾,咬一口就上瘾
烫手包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其实它是一种“带汤汁”的包子,和生煎包有点像,但做法不同。刚出炉的烫手包热气腾腾,皮薄馅多,咬一口,汤汁直接涌出来,烫得你直哈气,所以才叫“烫手包”。
这种包子一般是蒸出来的,但为了增加口感,有些店家会在最后加点油煎,让底部更香脆。吃烫手包最爽的时刻,就是咬下去的那一刻,汤汁四溢,香气扑鼻,整个人都被幸福感包围。
如果想吃地道的烫手包,可以去“老街坊”或者一些街边小摊,味道更接地气。
排骨年糕:小时候的味道
这道菜可以说是上海人童年的回忆杀。排骨年糕看起来简单,但味道却一点都不简单。排骨炸得酥酥的,配上软糯的年糕,再来点甜辣酱,一口下去,外酥里嫩,酱香浓郁,简直是下饭神器。
很多人小时候放学路上,都会买一串排骨年糕当零嘴,边走边吃,边吃边满足。现在虽然小吃种类多了,但这一口“小时候的味道”依然让人怀念。
要吃正宗的排骨年糕,推荐去“大富贵”或者“老正兴”,都是几十年的老字号。
酒酿圆子:甜而不腻,暖胃暖心
如果你喜欢甜食,那一定不能错过酒酿圆子。这是一道传统的甜品,用糯米粉搓成的小圆子,配上酒酿和红糖,煮得软糯香甜,喝一口汤,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酒酿圆子不仅好吃,还有一定的养生功效,据说对女性特别友好,所以很多女生来大姨妈的时候,都会来一碗,暖暖身子。
夏天喝冰的,冬天喝热的,四季皆宜。如果你在老街或者夜市看到这道甜品,千万别犹豫,直接来一碗,保你吃完还想再来一碗。
糯米团:老上海的早餐记忆
还记得小时候,早上上学前,妈妈在路边给你买的那个糯米团吗?软糯的糯米裹上油条、肉松、榨菜,再加上一点甜酱或者辣酱,一卷一捏,简单却美味。
糯米团是很多上海人早餐的“标配”,尤其是在冬天,吃一口热腾腾的糯米团,整个人都精神了。现在虽然有很多西式早餐可以选择,但很多人还是更喜欢这一口传统味道。
如果你想体验最地道的早餐文化,可以去一些老小区门口的小摊,现做现卖,味道最香。
结语:上海小吃,不只是“小吃”
上海的这些经典小吃,看似只是街头巷尾的小玩意,但它们承载的,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情味。每一道小吃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一种情怀。
所以下次来上海,别只顾着逛商场、吃网红餐厅,一定要去老街、夜市、小摊走一走,尝一尝这些地道的小吃,感受一下最真实的上海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