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大佛视频(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 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大全)

大家好,四川乐山大佛视频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 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大全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四川乐山大佛视频和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 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大全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 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大全

四川乐山大佛景点介绍

四川乐山大佛景点介绍 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推荐,相信你也一定很感兴趣的呢。四川乐山大佛景点介绍,我们来看看下文。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陈运和《乐山大佛》中诗称“山是一尊佛 参拜,庄严雄伟 佛是一座山 仰视,气势崴嵬”。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宇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 ;

乐山大佛简介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开始施工前打围封闭。建造历史: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佛像结构:1、基本面貌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2、石块发鬈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3、木质双耳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4、排水系统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5、胸部残碑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扩展资料:设计特点: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毁。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有哪些旅游景区

导语:乐山大佛景区有哪些旅游景点呢。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陈运和《乐山大佛》中诗称“山是一尊佛 参拜,庄严雄伟 佛是一座山 仰视,气势崴嵬”。下面大家就一起去看看乐山大佛旅游景区介绍吧。 凌云胜景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灵宝塔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 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麻浩崖墓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仅包括了各式汉代建筑、画像石棺、人物服饰、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而且有不少历史题材和神话故事以及书法题刻。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乐山东汉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沫若堂沫若堂位于灵宝峰西北一隅,由一中西合壁式的民房修萁而成,青砖灰瓦,朴素雅致。这是为纪念出生于乐山沙湾的现代文化巨匠郭沫若而建的。门额“沫若堂”三字为楚图南所书,门两侧是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对联。上联:峨眉钟灵,大渡铸魂,中华唯怀,黎庶系心,笔摇落山河,真是文豪本色;下联:女神惊世,屈原壮魄,雷电为颂,洪波度曲,诗成泣鬼神,果然名士风流,高度赞颂了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业绩。 堂前约10米的台阶上,屹立着一尊郭沫若全身铜像,高约3米。雕像旁立一支6.5米高的花岗石巨笔,笔杆上镌刻女神、屈原、凤凰涅粱图案。巨笔直指蓝天,象征郭沫若永世不灭的成就。 沫若堂为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所在,陈列着郭沫若生平事迹图片和各种著作版本,以及有关郭沫若的研究成果展览。

乐山有哪些旅游景点

乐山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称,那么,乐山有哪些旅游景点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乐山旅游景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乐山大佛 景区简介: 乐山大佛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乐山大佛地处乐山市市中区,景区面积18平方公里。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山下三江汇聚,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其核心的大佛景观通高71米,是唐代摩崖造像艺术的精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造型庄严,做工细致,堪称人类艺术一大瑰宝。而大佛所在的凌云山又与背后的乌尤山、龟城山构成了一尊巨形睡佛,可谓景中有景,佛在佛中,堪称千古奇观。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了这尊佛像。大佛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游览乐山大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乐山港乘坐游船或快艇从江上看大佛,能看大佛全貌和睡佛;二种方式是从岸上沿九曲栈道近距离接触观赏大佛,可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观赏大佛。无论选择何种方式,乐山大佛都是滔滔江水上一处震撼人心的奇观,也是研究历史、雕刻艺术等方面最直接的方式,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景点分布: 乐山大佛景区主要景点有:乐山大佛、凌云山、凌云寺、灵宝塔、东坡楼、东方佛都、九曲栈道、麻浩崖墓、沫若堂、龙湫虎穴、巨型睡佛、碑林、乌尤寺等。 景区资质 : 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特色 : 摄影、徒步、郊游、攀岩、观光、宗教、古迹、名山; 旅游攻略: 在大佛游船处的前面,有铁牛门渡口,也可以坐船近距离欣赏大佛,票价非常便宜,几块钱就够了,每一小时发一趟,省去了游艇高昂的票价。 成都峨眉山、乐山大佛浪漫之游: 第1天:成都→峨眉山→宿金顶大酒店; 第2天:峨眉山→万年寺→无梁砖殿→一线天→生态猴区; 第3天:峨眉山→成都→第一山亭→儒释道文化长廊→农家乐→报国寺→观圣积晚钟→峨眉山博物馆→乐山大佛; 游览路线: 陆路游览线:石窟式山门→龙湫虎穴→载酒亭→乐山大佛→凌云栈道→凌云寺→灵宝塔→沫若堂→月榭→东坡楼→碑林→佛国天堂→碧津楼→麻浩渔村→麻浩崖墓→乌尤山→乌尤寺→东方佛都; 水路游览线:码头→观佛楼→巨型睡佛→九龙滩→三江口→凌云山→乐山大佛→碧津楼→麻浩→乌尤山→凤洲岛→码头; 水、陆环形游览线:码头→巨型睡佛→九龙滩→三江口→凌云山→乐山大佛→乌尤山→乌尤寺→麻浩崖墓→麻浩渔村→佛国天堂→碑林→凌云栈道→乐山大佛→凌云寺→灵宝塔→东方佛都; 最佳游览时间: 春秋两季是去乐山大佛景区旅游的最佳时节。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 景区简介 :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是四川境内最长、最险、最窄、最深、最雄、最齐、最幽的大峡谷,比世界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大峡谷深542米,最窄处两岸仅为10米,比原来公布的世界最窄的大峡谷——虎跳峡窄20米,是不可多得的探险,旅游胜地。它全长约30公里,谷宽不足200米,谷深却达2600米。峡谷两岸奇峰突起,危岩耸立,构成各种象形景观,似人似兽,栩栩如生、重叠的山峦上,绿树成荫,飞瀑跌宕,各种山花野草争奇斗艳,形成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自然情韵雅致不凡。 景点分布: 金口大峡谷沿线的主要景点有:大瓦山、白熊沟、大峡谷坐佛、大渡河、深溪沟、一线天、五彩天池、寿屏山、蓑衣岭“蓝褛开疆”石刻、牛落山摩崖题刻、卷洞桥、三圣宫碑、平夷堡遗址、黄锡珍墓等自然人文景观。 景区资质: 国家5A级景区、省级名胜景区; 景区特色: 摄影、徒步、峡谷景观游、历史文化游、历史古迹、高山、峡谷; 最佳游览时间 : 每年4月~6月份。 购物推荐: (当地特产)老鹤草、峨嵋竹叶青、竹笋、四川麝香、川蜡、井研泡菜、香菇、沐川山茶、杆杆酒。 (特色美食)雪魔芋烧鸭、峨嵋鳝丝、老腊肉、翘脚牛肉、豆腐脑、五通桥月糕、砣砣肉、烤乳猪。 乐山黑竹沟风景区 景区简介: 乐山黑竹沟风景区以其至今仍未揭开的诸多迷题和不少神秘事件,而被人们普遍称为“中国百慕大”。关于黑竹沟之迷,流传着很多版本,但几乎都与恐怖、魔鬼、死亡相关联,因此引得了更多探险家、好奇者的关注。与此同时,黑竹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生态群落之一,集世间所有罕见的动植物景观

乐山大佛脚趾又露出来了,上次是什么时候露出的

最近,许多人的朋友圈被这样一则消息刷屏了:乐山大佛脚趾又露出来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自从进入雨季,我国大部分持续降雨,而四川乐山更是大雨不断。乐山大佛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游玩的旅客众多,因大雨不断,且来势凶猛,三江水位不断呈现涨势仿佛有着要淹没一切的劲头,因此相关负责人不得不宣布关闭佛山全部景区。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他在此工作30多年,这是佛山脚趾首次被淹没,而据记载,距离上次佛山脚趾被淹没,已有七十多年了,而佛山脚趾被淹没,我们只靠想象就能知道这次洪水有多大了。

乐山大佛是四川著名的雕刻景点,位于四川乐山市,矗立在三江的交汇处,总高70余米,是世界最高的石刻像,其建造非常艰辛,经历了三代人,花费九十年才完成,更重要的是,三江地区多年被洪水所困扰,而大佛的建立表达着百姓们寻求庇护的美好夙愿。

8月19日有好休息传来,因暴雨导致上涨的水平面已经降至佛山大脚平台下2米处了,佛山大脚又露出来了,记者也第一时间赶去,拍摄视频,证实了这一传闻。这说明,连绵阴雨导致的洪水已在慢慢的退去,而此次洪水也并未对周围村民造成人员伤亡,更有乐观的网友说:这预示着我们洗去了过去的烦恼和苦难,准备迎接美好的新生活了。虽然水位在逐渐的降低,但是景区还是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大家所关心的景区的开放时间,相关部门并未给出明确答复,这就需要大家多一点耐心等待,相信不需要多久,我们又可以去观赏乐山大佛壮观的美景了。

乐山孔洞非人为 乐山大佛景区孔洞来源是什么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乐山大佛岩壁密密麻麻孔洞的视频,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视频中导游介绍说这些孔洞都是游客破坏地貌所致,主要是用来祈求福气。视频流出之后工作人员回应乐山孔洞非人为,而是天然形成,和游客并无关系。   针对网上流传的视频,记者联系到乐山大佛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回应,视频中出现的洞孔是自然形成的孔洞。全山类似的岩壁有几百处,此段孔洞出现在游客主通道上,加上形状比较奇特,还有导游的误导,导致游客出于好奇或者是带着祈福的心理进行触摸。   事后从乐山大佛相关人员处了解到,视频中误导游客的导游并不是景区内的专业导游,其他人员虽然是景区内的人,但他们并非是专业人士,所以说对乐山大佛岩壁上的孔洞并不十分了解。   景区中的山体为红砂岩,岩石经过不断的侵蚀,已经有了孔洞,经过游客不断的触摸,在岩壁表面上的青苔不断退去,红砂岩上的孔洞也就显露出来。除此之外全山上的类似岩壁有几百处,随处可见的特殊地貌,并不只有视频中一处。   岩壁上的孔洞不断被游客触摸,但岩壁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无相关文件或者法律进行保护。游客不断的触摸岩壁上的孔洞到底会不会导致岩壁的风化或者是毁坏无法证明,这一点对管理上也有比较大的困难。   国内相关的法律也没有相关证明能够禁止导游带团讲解的规定,对导游的管理也是比较困难的,这一切还需要每个人的自律来完成。乐山大佛风景区的相关人员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加强文明旅游的宣传和对导游的引导。

乐山大佛脚趾露出乐山大佛脚趾露出视频

1、“洗脚”变“光脚”!乐山大佛三江汇流处水位下降10.53米!咋回事?2、乐山大佛经历什么,让大佛脚趾又一次露出?3、乐山大佛脚趾又露出来了,上次是什么时候露出的?4、乐山大佛脚趾露出,这代表洪水消退了吗?“洗脚”变“光脚”!乐山大佛三江汇流处水位下降10.53米!咋回事?其实说的只是四川乐山地区的河流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于乐山大佛的真身露在外。大家都喜欢出门旅行,而且我国拥有着九百六十万的广袤领土。全国各地区都有非常优美的景点,四川地区作为中国的旅游大省。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但是此次四川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高温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客数量,对当地的旅游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洗脚”变“光脚”!乐山大佛三江汇流处水位下降10.53米!四川当然也有很多名胜景点,其中四川乐山大佛是最有名的。但是很多网友发现,四川乐山大佛的真身已经露在地表之外。毕竟在以往同期的时候,四川乐山大佛的水位能够覆盖雕像的腿部。但是此次四川由于出现了干旱现象,再加上河流的水已经下降了十米之多。因此四川乐山大佛的脚趾头已经全部露在外。因此才会被网友戏称为光脚。高温引起的干旱。其实四川乐山大佛只是一个案例,这种侧面上说明了,当地的高温天气是非常严重的。长时间的高温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用水以及用电方面的问题,再加上高温天气,直接导致河流水位大幅度下降。而四川地区作为水电大省,每年能够产生大量的电力。可是高温天气所带来的影响,直接使得四川地区水电发电量大幅度下跌。当地政府已经采取相关措施。面对用电紧缺方面的问题,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关紧急措施。四川各个省市地区实行了限电政策,要求当地相关商场企业以及写字楼必须实行省电策略。工厂必须要停止生产作业,实行让电与民基本策略。必须要优先保障居民的日常用电,才不至于引起社会混乱。乐山大佛经历什么,让大佛脚趾又一次露出?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三江交汇之处水势峻急,尤其是每当夏汛,过往的船只往往受到极大的威胁。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筹集人力物力修建凿大佛,累计历时90余年。大佛的头与山齐高,两脚踏江,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山佛融为了一体。尴尬,我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雕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进世纪遗产名录。根据测量,大夫佛的脚背宽8.5米,脚背上可坐百余人。那么此次乐山大佛的脚趾头露出来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不得不说,我国今年遭受的特大水灾了。近日以来长江中上游地区接连发生超警洪水_四川省多日连降强暴雨,更是史上第一次启动一级响应,乐山市也难逃一劫。小时候就听老人说,我们乐山大佛洗脚,全乐山城就要遭淹惨。这是1949年以来首次乐山大佛脚趾被淹。洪水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可喜的是,8月19日上午,水位已退至乐山脚趾头之下,乐山大佛的脚趾头又露出来了。随后,乐山大佛景区的工作人员完成了清淤、消杀、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景区重新进入正常营业的状态。在乐山大佛的脚趾岌岌可危之时,乐山景区的人民为保护这一文物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景区工作人员以及民警登等共一百三十余人冒着大雨在乐山大佛脚下堆上沙袋,构建防护堤。2020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到长江黄河流域发特大洪水,外界给我们的考验从未停止过,但是每个人出一分力,星星之火亦可以汇聚成璀璨。乐山大佛脚趾又露出来了,上次是什么时候露出的?8月18日,四川乐山大佛脚下江水暴涨,1949年以来首次被淹至脚趾。8月19日上午9点,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江水已经从大佛脚趾退去,已退至佛脚平台约2米以下。8月19日,大佛重新露出脚趾。8月17日晚至8月18日上午,四川乐山遭遇持续大暴雨袭击,加之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上游的成都、眉山、雅安等地同时出现强降雨,在乐山市市中区流域形成特大洪峰。8月18日上午11点,记者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获悉,洪水已淹至乐山大佛脚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乐山大佛首次被洪水淹至脚趾。从18日中午12点左右,乐山的暴雨逐渐停歇,三江水位也缓缓下降,乐山城区逐渐恢复正常。19日早上8点,据乐山交警发布的消息,目前,乐山中心城区道路积水已基本消退,除岷江二桥下穿隧道、莱佛士下穿隧道仍在实施交通管制外,其他主干道已恢复通车。岷江一、二、三桥恢复通车后,部分路段淤泥较多,环卫工人正在清理,对车辆通行有一定影响。乐山大佛脚趾露出,这代表洪水消退了吗?没错,水位下降了代表洪水退了。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该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完成。近日由于持续降雨,四川有史以来第一次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并且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乐山大佛周围地区,也遭遇持续大暴雨袭击。导致四川乐山大佛脚下江水暴涨,建国以来乐山大佛首次被洪水浸泡,脚部全部被淹,第二天洪水从大佛脚部退去,退至乐山大佛脚平台约2米以下。不少人发现,由于洪水的冲洗,乐山大佛的脚部很明显和身体是两个不同的颜色,脚部位明显比较干净没有青苔的杂草,乐山大佛好似泡了个脚,变得干净,这和乐山大佛的头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洪水刚一退去,当地管理部门第一时间对各级文物、游步栈道、设施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目前据报道,世界遗产乐山大佛的本体总体安全,受洪水冲击影响,佛脚脚踏2001年修补的捶灰附加层出现小面积脱落,九曲栈道有少量落石。下一步,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将邀请文物保护专家对乐山大佛本体及九曲栈道安全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评估,并编制佛脚脚踏附加层修缮方案。目前,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正在抓紧开展清淤及设施设备修复工作,预计将于本周内向游客重新开放,下佛脚游览线路将待文物保护专家完成乐山大佛本体及九曲栈道安全调查评估后再行开放。

文章分享结束,四川乐山大佛视频和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 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介绍视频大全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 四川绵竹年画(四川绵竹年画代表作品)
  • 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介绍)
  • 四川泸沽湖在哪里哪个城市(泸沽湖在哪个城市)
  • 成都稻城亚丁旅游(四川稻城亚丁旅游路线,四川稻城亚丁旅游景点)
  • 甘孜州人民政府官网(四川省甘孜州人事局2008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
  • 四川景点旅游攻略(四川旅游五日游攻略大全)
  • 峨眉山金顶日出时间表(四川看日出最好的地方和时间)
  • 四川云南旅游地图(云南旅游地图)
  • 四川四姑娘山图片大全(四姑娘山旅游攻略(图文))
  • 四川科技馆介绍(四川科技馆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yf72.com/lyjy/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