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梅岭古道的赏梅攻略
- 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梅树众多,又故称梅岭,江西梅关古道
- 南雄市景点
- 梅岭古道攻略旅游景点介绍 梅岭古道攻略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 大学历史地理学名词解释 青岛港,广州港 大连港,泉州港,外八庙,大庾岭道
- 广东韶关景点梅关古道
- 南雄梅关古道在哪里,梅关古道的历史故事
梅岭古道的赏梅攻略
距南雄市区30公里的梅关古道,默默无闻几百年,石阶早已被岁月磨得溜光,如今却因“梅”而游人如织。每年花期,古道两旁红梅、白梅、绿梅、腊梅花海如潮,穿行其间只见暗香盈袖,再衬上古朴的城门楼,登高而望远的悠悠意境,这一出赏梅似乎穿越到了秦汉。梅岭各种梅花先后开放的时间共三个月左右,白梅先开,红梅随后。随着气温下降,梅花将愈开愈多、愈开愈艳,一直持续到2月下旬。花期很长。元旦前后游览, 最好是从南雄上梅岭,到关楼再下十来分钟折回。若春节过后,还想碰碰运气看梅花,可从江西大余上梅岭。
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梅树众多,又故称梅岭,江西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距大余县城10公里,距南雄市区20公里。梅岭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命名的。梅岭的另一说法是梅树众多,故称"梅岭"。现在地图上还有"小梅关"之名。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梅关古驿道历经二千余年沧桑至今依然保留完整。 梅关是横跨赣粤两省天然屏障,这里山势险峻,峰峦对峙,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梅关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庚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庚岭,一向以梅花出名。越王勾践的子孙汉将梅娟,曾在此筑城据守,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公元前214年,赵伦率秦军经过梅岭入粤,在岭口设横浦关,又称秦关,是梅岭最早的关隘。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命人用两年的时间扩展古道,道宽2-4米,长8公里以青石鹅卵石铺砌而成。现存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北面门额的"南粤雄关"和南面门额的"岭南第一关"为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刻。关楼北侧,有一高大石碑,上刻"梅岭"两个刚劲有力的楷体大字,为清康熙年南雄知府张凤翔所立。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更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豪刻碑,真可谓"一路梅花一路诗"。开国元帅陈毅也曾在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作《梅岭三章》。景区看点;接岭桥是古驿道上重要的桥梁。它坐落在地形险峻、溪深水急的梅山水上,为单孔石拱桥。桥长8.5米,宽3.65米,拱高1.3米,麻条石砌成。传说,过去桥上盖有瓦棚,可避风雨。今桥两边的条石上仍有柱洞可见。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弘治年间朱华捐资重建,当时郡守为它作记,并命名为接岭桥口。 梅岭驿馆,驿站:亦称"置邮",是古代官员、驿使往来息宿和供传递军情、信报的机构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的处所。据记载,中国周代就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馆舍,为过往官员和驿使提供食宿,邮驿 历史 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古代驿站主要起着接待书信使者的作用,快马加鞭,不知多少天才能送完一封信,所以有"家书抵万金"之说。梅岭驿,又称大庾驿。县志载:水城南20公里,峻岭盘蹬,上山云霄,北旧有馆驿,匾曰:"梅花国"。明、清时馆驿移于城内驿使门。称水马驿。"陆睡有车马、水路有红船"。驿馆内还有驴马房,有马夫走递80人,另配有红船数艘,马20匹。今重建的梅岭驿馆,是1991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兴建的。位于接岭桥东,梅岭脚下,旧址传说是古代的下马坪。坐东朝西,仿古建筑,为客家转屋式设计,分两部分,前部为曲折走廊,后部为数根立柱组成的半圆形房屋。走廊与房屋间,形成半圆形院落。大门为歇山式顶,黄色琉璃覆盖,红色漆粉柱,楹联云:剪取南安半江水,即是梅城一岭花。 憩云亭,初名半山亭。始建于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南安知府周浩重建时更今名。憩云亭是梅岭景区景点之一,今亭建于1991年,由江西省 旅游 局拨款兴建。面积27平方米,六角形,边长1.85米,亭高7.44米,周围有栏杆、水泥坐凳供游客休息和观赏风光。亭棚顶及地面均嵌有梅花图案,轻巧秀美。亭柱楹联,照录了清代亭联:过来共饮虔南水,归去咸携岭北云。 在今亭的原址上还建过"介梅亭"。那是为纪念1946年蒋介石游梅岭而建,但因该亭是搜刮民脂民膏而建,民众对此十分不满,因此,"介梅亭"建后不久就被民众毁掉。 庾将军祠在憩云亭与梅关关口中间,相距古驿道西侧数十米的一个较开阔的山坡上。庾将军祠是纪念汉时俾将庾胜戍守梅岭有功而建造的祀祠。庾将军姓庾,名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他随楼船将军杨朴在乎抚南越后,为巩固南疆,他和兄弟两人,统兵驻岭北,筑城大余,戍兵梅岭,因他排行老大,所以称大庾。他死后,这里的人民为纪念他的功德,筑祠祭祀。大余县原名大庾,梅岭称庾岭都是为了纪念庾胜将军。 据传,祠址是原来汉朝屯兵扎营的地方,1991年大余县人民政府选择此地建将军祠和朝汉台。祠为仿古庙式砖木结构,三开间,90平方米,正厅塑有庾将军像,祠前廊柱楹联题: 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将军姓氏;从此可通粤海,愿无忘宰相风流。 祠前数步建有水泥平台一座,四厨有石栏杆相围,名朝汉台,传说是汉时驻兵的升旗处。古时升旗与今差不多,升军旗标志着此是戍守的军营地,也是反映士卒忠于朝廷、国家的一种形式。 梅关关楼地处梅岭山巅,以"关隔断南北天"的气势,耸立于梅岭分水界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说。古时这里原没有关,先秦时梅岭为楚之"枥门",又叫"南戒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始设横浦关。旧址在今雄余公路上,人称小梅关。今残存的梅关关楼称大梅关。它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关始建于宋代嘉祜八年(1063年)。县志载:"江西提刑权知南安军,蔡挺立梅关以分江广之界。"梅关因战争,使关楼累圮累修,现存的残关关楼,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的。原关楼分两层建筑,上层为瓦房,下为城门。今上层已倒塌,仅存关门。门洞深5.5米,内宽3.5米,高3.5米,洞门内两侧墙留有闸门逢道和闩门洞眼,说明关门也重叠数层,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城门上,南北二方都有石匾,南面石匾阴刻的是"南粤雄关"四个大字,未注落款。城门二侧有联曰:"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系光绪癸未年闽汀李化题。北面城门上石碑刊刻的是"岭南第一关"五个大字,落款是明万历南雄知府蒋杰书。东侧是登关楼的惟一蹬道。西侧3米,竖立有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刻有"梅岭"两个大字,碑高2.7米,宽1.2米,清康熙年间知府书题,字刚劲有力。 梅关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梅岭南北自古以来是古战场, 历史 上许多英雄豪杰都在这里留有战迹。近代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二次入赣都是经过梅关,毛泽东、朱德也曾率红四军攻占梅岭,彭德怀率红五军团与白军在这里相持,后与红一军团汇合,组织厂著名的水口战役,在梅岭一带打败白军20个团的围剿。红军主力长征之后,陈毅、项英从中央苏区突围,在这里建立了以梅岭为中心区域的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陈毅写下了《登大庾岭》、《偷渡梅关》和《梅岭三章》等光辉诗篇。 梅关,古代也是个收税的关卡,这里设过税卡、厘金卡以课取盐税和南北往来货物的印花税。是封建时代府库收人的重要之地。据史载,清嘉庆年间,大庾岭商道课税比同期武昌关1200两税收多两倍。可见梅关税卡在当时国库收人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梅关是人们的寻古觅胜之地,近段时间到梅关参观访问过的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有陈丕显、毛致用、张震和 社会 知名人士李葆华、于光远、赵忠祥等。影视界并以梅岭、梅关为外景拍摄过《梅岭星火》、《从奴隶到将军》、《客家人》和其他一些新闻记录片,梅岭、梅关因此更是名扬海内外。 云封寺,又名挂角寺。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祠在"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块涂湘过岭的诗碑。云封寺有联云:驿使暂停花下骑寺门深掩岭头云 今日云封寺已移于岭北山麓下、古驿道旁(山佛家信徒捐建)。挂角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话古代禅宗派有个叫正一的和尚,想在大余丫山创寺弘法。于是他云游到广东翁源一个财主家化缘,想施讨些银钱,不料那个财主很悭吝,不但未施舍银钱,还出了一个使人气恼的难题。他说:"房子这里已新建有100间,和尚若能连基搬去,就算我奉献佛祖。"正一无奈,只好返回江西,途中碰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见正一垂头丧气而来,本来仙与佛是不搭界的,这次吕洞宾却主动问正一:"为何愁眉不展?"正一如实奉告。吕仙听后便拉着正一,再回财主家施讨。那财主见了他们二人,大笑着说:"不是我不肯施舍,只要你们能连基搬去,就算我的施舍。"吕仙此时迫问:"不是戏言吧?"财主哪里知道神仙的功力,立即回答:"决不悔言。"于是吕仙便作法,把这100间房屋,用根木棍挑起,腾空而飞。将飞越梅岭关口时,恰好又窜出另一个和尚,向吕仙讨房子说:"你也留一间给我在这里修行吧!"因此吕仙便敲下一间放在南坡空坪上,成了挂角寺。其余99间就放在丫山,成为灵岩寺。挂角寺有联日: 挂角何时,偶为岭上主人,犹想像千秋风度; 举头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山中藏古寺,门外尽劳人*大庾岭上云封寺(挂角寺)寺门联。 驿使暂停花下骑,寺门深掩岭头云*大庾岭上云封寺(挂角寺)寺门联。 卓锡泉,又称锡杖泉。梅关古道有两处,一在梅岭山巅北山口处,今名六祖泉。一处在南坡,泉水较大,已引入六祖庙,今已作井水,旁置大石块,为"放钵石",供游人观瞻。
南雄市景点
珠玑古巷、梅关古道、三影塔、苍石寨、孔江国家湿地公园等。1、珠玑古巷:珠玑古巷位于南雄市沙水村,是唐宋时期中原氏族南迁驻足发祥之地,广府民系“根”之所在,岭南文化源头之一。历经维修重建,唐宋风貌犹存,为海内外千万南迁后裔寻根问祖、旅游观光胜地。有“广东第一巷”和“天下名镇”之称。
珠玑古巷、梅关古道、三影塔、苍石寨、孔江国家湿地公园等。
1、珠玑古巷:珠玑古巷位于南雄市沙水村,是唐宋时期中原氏族南迁驻足发祥之地,广府民系“根”之所在,岭南文化源头之一。历经维修重建,唐宋风貌犹存,为海内外千万南迁后裔寻根问祖、旅游观光胜地。有“广东第一巷”和“天下名镇”之称。
2、梅关古道:梅关古道又称庾岭古驿道,跨越粤赣两省,古道上的关楼有“岭南第一关”、“南粤雄关”之称。它是古时连接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陆路最短的交通要道,成为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线和中国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衔接点。梅关古道是国家4A级景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三影塔:位于南雄市区中心。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广东省唯一有绝对年代记载的宋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道上有传说中的三影奇观虽不复见,而宋代建筑艺术风格犹存,一塔古朴雄伟,矗立广场之中,与市博物馆、广场景色、街市风光相衬映。
4、苍石寨:苍石寨旅游区位于南雄西北部的苍石镇境内距南雄市区13公里,交通、通信便利,是南雄新兴最负盛名的自然景观旅游区。苍石寨原为当地历代啸聚山林,避祸走难之地,地势险要,属易守难攻的地形。全寨由九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在登寨必经的险要处,有石块筑成的隘口,成为扼守山寨的险门,足成“以一挡万”之势。?
5、孔江国家湿地公园:孔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乌迳镇辖区,距离乌迳圩4公里。作为北江源头之一的南雄孔江湿地,水库中据说有大大小小的岛屿263个,这些岛屿点缀在湖光山色中,如同玉珠散落玉盘,形成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山重水复的奇景,因此,南雄孔江国家湿地公园有“百岛湖”和粤北第一库之称。
梅岭古道攻略旅游景点介绍 梅岭古道攻略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梅关古道的地形地貌特征
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唐初,大庾岭道并非称梅岭道,随着大庾岭因山上逐渐多梅而称作梅岭、梅山,至五代末宋初时,梅山、梅岭已成为大庾岭的代称。梅关古道简介:唐开元四年(716)冬,张九龄奉命开凿大庾岭路,此道便成为南岭中最重要的一条交通道路。举凡人口迁移、军队调动、商旅往来、使节访问等,大都经过此道。梅岭的梅花树遍布岭南岭北,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成了梅花的世界。“庾岭寒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胜地之一,梅岭的梅花有两个特点:其一,据《南雄府志》记载:“庾岭梅花微与江南异,花颇似桃而唇红,亦有纯红者。岭上累经增植,白者为多。”其二,由于岭南岭北气候的明显差异,出现了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登梅岭赏梅赋诗云:“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黄梅。”他从岭上梅花到古道行人,从梅花开放到花落、梅熟都作了生动的描绘。南雄旅游景点有哪些 南雄市4大旅游景点
1、珠玑巷(沙水镇) 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珠玑巷。珠玑巷全长1500米,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路面用鹅卵石砌成,宽约3---4米,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南、中、北三座门楼为清初所建。南门内约二十米处有一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建于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进自尽于此。 2、广东梅关古道(梅岭古道)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3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梅岭”其名相传源于战国末年,越王后人梅绢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城,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 3、南岭 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约当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横亘在湘桂、湘粤、赣粤之间,向东延伸至闽南。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 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地质与地貌 南岭是中国著名的纬向构造带之一,基底由加里东运动形成。燕山运动成为穹窿构造和背斜构造,形成南岭。 4、梅关关楼 梅岭的得名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得来的。在战国时期,中原战乱不堪,大批越人迁往岭南,其中一支以梅绢为首的越人,翻山越岭来到大庚岭上,被眼前的岭南风光所吸引,决定在梅岭一带安营扎寨,他们发扬了越人勇敢顽强、刻苦坚韧的民族传统,艰苦创业,使这带迅速兴盛起来。梅关古道在什么地方了?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么?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中国通商还是相当频繁的,那时候的交通并不像是现在这样四通八达,而是大多都依靠人力马力,极少数会选择船运,而在这种交通环境下,商人们靠着自己的脚步,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古驿道,今天就来讲一个广东和江西省交界处的古驿道,相传在1300多年前,张九龄在此开道,仅用时2个多月的时间就开拓了一个长达15公里多的,这里也成为了连接长江和珠江的黄金通道,这里就是梅关古道。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和江西省大余县的交界处,距离南雄市区20公里,距离大余县城也只有10公里,为何叫梅关古道呢?这边有两种说法, 其中一种就是按照南迁越人一个叫做梅绢的首领命名,另外一个就是因为这里周边山内拥有众多梅花,所以才以此为名。梅岭古道号称岭南第一关,这里也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了,整个古驿道的地面上面铺设着鹅卵石,周边就是灌木丛,这里也是树木葱郁,层峦叠嶂的,现在这里已经被开拓成为一个景区了,并且因为这里的植被面积覆盖相当广,这边的气温也是相当低,可以说是一个夏天必来的避暑胜地。广东省南雄市这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南北交汇的交通要道,特别是在古代战争比较多的时候,这里也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在广东和江西省中间,这里更像是一道城门,将两个省市隔开,如今的梅关古道再也没有了通商的商人,有的是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的游客,换了一种方式来服务大家,这里的冬天特别的美,尤其是冬天梅花盛开的时候,更是漫山遍野的让人沉醉,来到这里的游客,看到古驿道无一不啧啧称奇。这里的山路最开始就是为了通商准备的,所以开辟的是很平缓的,但是由于是用鹅卵石来铺设的,所以在这里走起路来还是相当费劲的,一路向上走来,周边的梅花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这个地方12月-3月都是游览季节,可以趁着冬天没事干,来到这里赏赏梅,相当有情调的。这里还有个出名的景点吗,就是北伐军出师处,在1922年到1926年,北伐军三次进入梅岭向着江西进发,所以在这里也是有石碑做纪念的,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可以来这里看一看,绝对不虚此行!出行必备信息:梅关古道可以从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梅岭村进入,门票30元,开放时间早7时-晚6时(不要穿高跟鞋!)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梅树众多,又故称梅岭,江西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距大余县城10公里,距南雄市区20公里。梅岭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命名的。梅岭的另一说法是梅树众多,故称"梅岭"。现在地图上还有"小梅关"之名。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梅关古驿道历经二千余年沧桑至今依然保留完整。 梅关是横跨赣粤两省天然屏障,这里山势险峻,峰峦对峙,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梅关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庚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庚岭,一向以梅花出名。越王勾践的子孙汉将梅娟,曾在此筑城据守,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公元前214年,赵伦率秦军经过梅岭入粤,在岭口设横浦关,又称秦关,是梅岭最早的关隘。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命人用两年的时间扩展古道,道宽2-4米,长8公里以青石鹅卵石铺砌而成。现存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北面门额的"南粤雄关"和南面门额的"岭南第一关"为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刻。关楼北侧,有一高大石碑,上刻"梅岭"两个刚劲有力的楷体大字,为清康熙年南雄知府张凤翔所立。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更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豪刻碑,真可谓"一路梅花一路诗"。开国元帅陈毅也曾在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作《梅岭三章》。景区看点;接岭桥是古驿道上重要的桥梁。它坐落在地形险峻、溪深水急的梅山水上,为单孔石拱桥。桥长8.5米,宽3.65米,拱高1.3米,麻条石砌成。传说,过去桥上盖有瓦棚,可避风雨。今桥两边的条石上仍有柱洞可见。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弘治年间朱华捐资重建,当时郡守为它作记,并命名为接岭桥口。 梅岭驿馆,驿站:亦称"置邮",是古代官员、驿使往来息宿和供传递军情、信报的机构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的处所。据记载,中国周代就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馆舍,为过往官员和驿使提供食宿,邮驿 历史 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古代驿站主要起着接待书信使者的作用,快马加鞭,不知多少天才能送完一封信,所以有"家书抵万金"之说。梅岭驿,又称大庾驿。县志载:水城南20公里,峻岭盘蹬,上山云霄,北旧有馆驿,匾曰:"梅花国"。明、清时馆驿移于城内驿使门。称水马驿。"陆睡有车马、水路有红船"。驿馆内还有驴马房,有马夫走递80人,另配有红船数艘,马20匹。今重建的梅岭驿馆,是1991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兴建的。位于接岭桥东,梅岭脚下,旧址传说是古代的下马坪。坐东朝西,仿古建筑,为客家转屋式设计,分两部分,前部为曲折走廊,后部为数根立柱组成的半圆形房屋。走廊与房屋间,形成半圆形院落。大门为歇山式顶,黄色琉璃覆盖,红色漆粉柱,楹联云:剪取南安半江水,即是梅城一岭花。 憩云亭,初名半山亭。始建于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南安知府周浩重建时更今名。憩云亭是梅岭景区景点之一,今亭建于1991年,由江西省 旅游 局拨款兴建。面积27平方米,六角形,边长1.85米,亭高7.44米,周围有栏杆、水泥坐凳供游客休息和观赏风光。亭棚顶及地面均嵌有梅花图案,轻巧秀美。亭柱楹联,照录了清代亭联:过来共饮虔南水,归去咸携岭北云。 在今亭的原址上还建过"介梅亭"。那是为纪念1946年蒋介石游梅岭而建,但因该亭是搜刮民脂民膏而建,民众对此十分不满,因此,"介梅亭"建后不久就被民众毁掉。 庾将军祠在憩云亭与梅关关口中间,相距古驿道西侧数十米的一个较开阔的山坡上。庾将军祠是纪念汉时俾将庾胜戍守梅岭有功而建造的祀祠。庾将军姓庾,名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他随楼船将军杨朴在乎抚南越后,为巩固南疆,他和兄弟两人,统兵驻岭北,筑城大余,戍兵梅岭,因他排行老大,所以称大庾。他死后,这里的人民为纪念他的功德,筑祠祭祀。大余县原名大庾,梅岭称庾岭都是为了纪念庾胜将军。 据传,祠址是原来汉朝屯兵扎营的地方,1991年大余县人民政府选择此地建将军祠和朝汉台。祠为仿古庙式砖木结构,三开间,90平方米,正厅塑有庾将军像,祠前廊柱楹联题: 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将军姓氏;从此可通粤海,愿无忘宰相风流。 祠前数步建有水泥平台一座,四厨有石栏杆相围,名朝汉台,传说是汉时驻兵的升旗处。古时升旗与今差不多,升军旗标志着此是戍守的军营地,也是反映士卒忠于朝廷、国家的一种形式。 梅关关楼地处梅岭山巅,以"关隔断南北天"的气势,耸立于梅岭分水界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说。古时这里原没有关,先秦时梅岭为楚之"枥门",又叫"南戒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始设横浦关。旧址在今雄余公路上,人称小梅关。今残存的梅关关楼称大梅关。它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关始建于宋代嘉祜八年(1063年)。县志载:"江西提刑权知南安军,蔡挺立梅关以分江广之界。"梅关因战争,使关楼累圮累修,现存的残关关楼,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的。原关楼分两层建筑,上层为瓦房,下为城门。今上层已倒塌,仅存关门。门洞深5.5米,内宽3.5米,高3.5米,洞门内两侧墙留有闸门逢道和闩门洞眼,说明关门也重叠数层,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城门上,南北二方都有石匾,南面石匾阴刻的是"南粤雄关"四个大字,未注落款。城门二侧有联曰:"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系光绪癸未年闽汀李化题。北面城门上石碑刊刻的是"岭南第一关"五个大字,落款是明万历南雄知府蒋杰书。东侧是登关楼的惟一蹬道。西侧3米,竖立有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刻有"梅岭"两个大字,碑高2.7米,宽1.2米,清康熙年间知府书题,字刚劲有力。 梅关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梅岭南北自古以来是古战场, 历史 上许多英雄豪杰都在这里留有战迹。近代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二次入赣都是经过梅关,毛泽东、朱德也曾率红四军攻占梅岭,彭德怀率红五军团与白军在这里相持,后与红一军团汇合,组织厂著名的水口战役,在梅岭一带打败白军20个团的围剿。红军主力长征之后,陈毅、项英从中央苏区突围,在这里建立了以梅岭为中心区域的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陈毅写下了《登大庾岭》、《偷渡梅关》和《梅岭三章》等光辉诗篇。 梅关,古代也是个收税的关卡,这里设过税卡、厘金卡以课取盐税和南北往来货物的印花税。是封建时代府库收人的重要之地。据史载,清嘉庆年间,大庾岭商道课税比同期武昌关1200两税收多两倍。可见梅关税卡在当时国库收人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梅关是人们的寻古觅胜之地,近段时间到梅关参观访问过的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有陈丕显、毛致用、张震和 社会 知名人士李葆华、于光远、赵忠祥等。影视界并以梅岭、梅关为外景拍摄过《梅岭星火》、《从奴隶到将军》、《客家人》和其他一些新闻记录片,梅岭、梅关因此更是名扬海内外。 云封寺,又名挂角寺。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祠在"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块涂湘过岭的诗碑。云封寺有联云:驿使暂停花下骑寺门深掩岭头云 今日云封寺已移于岭北山麓下、古驿道旁(山佛家信徒捐建)。挂角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话古代禅宗派有个叫正一的和尚,想在大余丫山创寺弘法。于是他云游到广东翁源一个财主家化缘,想施讨些银钱,不料那个财主很悭吝,不但未施舍银钱,还出了一个使人气恼的难题。他说:"房子这里已新建有100间,和尚若能连基搬去,就算我奉献佛祖。"正一无奈,只好返回江西,途中碰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见正一垂头丧气而来,本来仙与佛是不搭界的,这次吕洞宾却主动问正一:"为何愁眉不展?"正一如实奉告。吕仙听后便拉着正一,再回财主家施讨。那财主见了他们二人,大笑着说:"不是我不肯施舍,只要你们能连基搬去,就算我的施舍。"吕仙此时迫问:"不是戏言吧?"财主哪里知道神仙的功力,立即回答:"决不悔言。"于是吕仙便作法,把这100间房屋,用根木棍挑起,腾空而飞。将飞越梅岭关口时,恰好又窜出另一个和尚,向吕仙讨房子说:"你也留一间给我在这里修行吧!"因此吕仙便敲下一间放在南坡空坪上,成了挂角寺。其余99间就放在丫山,成为灵岩寺。挂角寺有联日: 挂角何时,偶为岭上主人,犹想像千秋风度; 举头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山中藏古寺,门外尽劳人*大庾岭上云封寺(挂角寺)寺门联。 驿使暂停花下骑,寺门深掩岭头云*大庾岭上云封寺(挂角寺)寺门联。 卓锡泉,又称锡杖泉。梅关古道有两处,一在梅岭山巅北山口处,今名六祖泉。一处在南坡,泉水较大,已引入六祖庙,今已作井水,旁置大石块,为"放钵石",供游人观瞻。南雄一日游哪里好玩
南雄好玩的地方如下:1、珠玑古巷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特赐予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珠玑巷”。珠玑巷全长1500米,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路面用鹅卵石砌成,宽约3-4米,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南、中、北三座门楼为清初所建。2、广东梅关古道(梅岭古道)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梅岭”其名相传源于战国末年,越王后人梅绢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城,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得文人过客传诵,梅岭山中十里梅花终为世人所知,名传至今。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大学历史地理学名词解释 青岛港,广州港 大连港,泉州港,外八庙,大庾岭道
1、青岛港
青岛港(Qingdao Port),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港口,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畔,濒临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沿黄河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的国际贸易口岸和中转枢纽。
1892年,清政府在青岛湾兴建码头两座。1901年,青岛始建大港。1976年,青岛港开始第一次集装箱业务。1992年初,青岛港开通第一条国际航运干线,停靠第一艘第三代集装箱船。2002年2月24日,青岛港开通至西亚国际集装箱航线。
2、广州港
广州港(Guangzhou Port),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港口,地处珠江入海口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地带,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东江、西江、北江在此汇流入海。
秦汉时期,广州古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唐宋时期,“广州通海夷道”是远洋航线。清朝,广州成为中国对外通商口岸和对外贸易的港口。1978年以来,广州港发展成为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3、大连港
大连港(Dalian Port),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湾内,是该区域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
1899年,大连港开始建设;1951年,大连港由苏军正式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05年7月28日,大连港老港区开始搬迁改造。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4、泉州港
泉州港(Quanzhou Port),原名刺桐港,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的港口,位于泉州市东南晋江下游滨海的港湾,北至泉州湄洲湾内澳,南至泉州围头湾同安区莲河。
南朝时期,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由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2012年,泉州港跨入亿吨大港,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5、外八庙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 外八庙。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
6、大庾岭道
梅关古道是翻越大庾岭、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距大余县城10公里,距南雄市区20公里。梅岭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命名的。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
广东韶关景点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就位于梅岭之上。据考证,它自战国时期开始就是中原人迁往岭南的主要通道,中原文化也借由这条古驿道逐步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关古道是一条用大小碎石铺成的千年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尺宽,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踏着崎岖不平的碎石路面,如果是在凄风苦雨寒风料峭的时节,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车辚辚,马萧萧”的情景,似乎还能听到古道上走过的守将戌卒、贬官流民、乌衣王孙匆匆走过的步履。地址:韶关市南雄市梅岭镇国道323禾连坑东北侧门票:40元电话:0751-3591765开放时间:7:00-18:00交通参考路线:从南雄汽车站进入站前路,行驶230米;靠左前方行驶,进入雄东路,行驶1.2公里;请直行,进入瑞临线,行驶23.7公里;右转,从瑞临线到梅关古道,行驶10米;到达梅关古道
南雄梅关古道在哪里,梅关古道的历史故事
梅关古道位于江西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距大余县城10公里。梅岭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命名的。梅岭的另一说法是梅树众多,故称“梅岭”。 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 梅关古道位于距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关古道为五岭(大庚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之一大庚岭东段,大庚岭横亘广东、江西两省之间,全长200多公里。梅岭海拨只有400多米,但它处于大庚岭之咽喉,地势险要。在秦朝以前,五岭之南属南蛮之地,被古王朝列为疆域之外,那时的岭南车马不通,人烟稀少。 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岭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命名的。 战国时期,中原战乱不堪,大批越人迁往岭南,其中一支以梅绢为首的越人,翻山越岭来到大庾岭上,被岭南风光吸引,在梅岭一带安营扎寨,他们发扬了越人勇敢顽强、刻苦坚韧的民族传统,艰苦创业,使这带迅速兴盛起来。因为梅绢是首率队的拓荒者,后来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项王封为十万户侯,因此人们就把这一带称之为梅岭。梅岭在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 梅岭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梅岭得名的另一说法是梅树多梅树,故称梅岭。梅岭的梅花树遍布岭南岭北,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成了梅花的世界。“庾岭寒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胜地之一,梅岭的梅花有两个特点: 其一,据《南雄府志》记载:“庾岭梅花微与江南异,花颇似桃而唇红,亦有纯红者。岭上累经增植,白者为多。” 其二,由于岭南岭北气候的明显差异,出现了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景。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轼登梅岭赏梅赋诗云:“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庾岭寒梅煮酒,要看红雨熟黄梅。”他从岭上梅花到古道行人,从梅花开放到花落、梅熟都作了生动的描绘。 【梅关古道的历史故事】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九龄因病回老家始兴,路过梅岭,“人苦峻极”,不堪行走。于是,他建议唐玄宗开辟梅岭道,改善南北交通。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赞赏,就叫他主持开凿,限期3年完成。工程开始比较顺利,随着山势陡峭,开凿越来越难。有一处层岩叠嶂,今天凿开了一点,明天又合拢上,无从进展下去。到了第50天,正当张九龄到岩嶂工地注视巨石的时候,一位老翁走过来说,“相公,想破开这巨石吗?这里是山神管辖的地方,你要用孕妇的血来祭祀才好办,否则再干十年也是白费心机。” 张九龄回到家十分郁闷,他的妾侍戚夫人正怀有身孕,过来问候情况。当她听了丈夫梅岭遇老翁事情后,就暗下决心来帮助丈夫。到了半夜,戚氏起床,冒着寒风,走到梅岭巅峰巨石旁边,手提长剑念道:“皇天在上,我乃是张九龄之妾戚氏,身怀六甲,因梅岭开凿无以进展,若皇天不弃,愿将妾命献祭皇天。”言毕,自举长剑,剖腹献身。 第二天,张九龄闻讯赶来,几乎昏绝倒地。这时,又报朝钦差大臣来查看工程。张九龄忍痛安葬了爱妾,继续带人上山凿石。奇迹出现了!从这天开始,工程畅通无阻,开山山裂,凿石石开,山路顺利打通了。人们怀念戚夫人的功德,在新路口南山脚下建了夫人庙,来往官员百姓都进夫人庙烧香叩拜。 【结束语】南雄梅关古道始于秦汉,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可见其重要性。也是中国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了。正因为如此,南雄梅关古道不断修建,在当时也使得百里梅岭古道一片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