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福建安海的龙山寺是否有开发旅游区的价值
晋江安海龙山寺,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店,是闽南千年古刹。始建于隋朝,历代有兴修,寺中素称有三宝。那么到底是哪三宝呢?第一就是,寺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相传取用原本庙前整株巨樟雕刻而成,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雕众多小佛首,迭作帽状;主手合十,两侧旁支一千零八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团扇,姿态各异。如今千手千眼观音堪称珍稀国宝,举世无双。 第二宝就是龙山寺殿前一对青草石柱相峙而立,雕刻巨龙绕柱,形若腾云,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一双鳞甲相间的龙爪,分别捧出一磬一鼓,如用细铁条轻轻敲打,磬显磬声,鼓传鼓声,真乃出神入化,巧夺天工,为闽南独特的石雕工艺杰作。 第三宝是大殿有整板樟木大门扇,钟楼有整木凿空大鼓,系隋代制作。此外,正殿还高悬明代大学士著名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通身手眼”匾额,更是弥足珍贵。寺内外古木参天,芳草处处,景色非常迷人。历来香火很旺,海内外香客纷纷前来朝圣,听说其中还有不少的传说。 首先是关于观音送子的传说。有一个叫张延鲁的,是五代的居士,原籍河南固始,后定居于泉州郡南门外湖中,因迎王审知之兄王潮入泉州有功劳,宠赐带恩官拜司农卿,被闽台一带张氏族人尊为开闽始祖。观音送子的传说说的就是张延鲁的长子张来生,三十多岁了,他的妻子吴氏却一直还没身孕,夫妇两人是非常忧虑。因为听说湾海(安海)龙山寺观音佛祖非常灵验,张来生夫妇就前往祈祷,来请求观音赐子。所以呢张来生就夜宿寺中,梦着观音大士抱孩儿持弄璋传给他说:“此汝贵子,当善养之。”张来生醒过来以后和他的妻子说到这个梦,想不到他的妻子也做了一模一样的梦。 说龙山寺观音佛祖灵验确实是名不虚传!就在当年,张来生之妻吴氏果然怀胎了,十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儿子,来生听他儿子的哭声,哇,这么大声,知道一定是得到贵子了,为答谢观音大士赐子,所以就取名叫“佛赐”。 果然佛赐自幼又可爱又聪明,一家人是疼得象宝似的。他的母亲每次抱着他教他识字,他记忆力惊人,一看就记住了,等到长大后经史诸集是过目成诵。而且非常好武,精通剑术,最后中了文武举人,光宗耀祖。自这个观音送子的故事以后,湖中张氏世代子孙都非常信奉龙山寺的观音佛祖。 另外还有一个“神签卜未来”的故事也同样相当出名。这说的是一个叫曾公亮的,福建晋江人,是榜眼曾会的第二子。公亮小时候跟随其母往安海龙山寺行香礼佛,他母亲特别为小公亮问了未来前程,取得佛祖一签,曰:“春来雷震百虫鸣,翻身一转离泥中,始知出入还来往,一朝变化便成龙。”其签名为“曹操试刘玄德”。果然,曾公亮于宋仁宗天圣二年甲子(一○二四年)中进士甲科第五名,由于仕途“为政有声”,以致步步高升,官至宰相,而且是三朝元老: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 以上是有关安海龙山寺的一些民间传说还有它著名的三宝,说到龙山寺,大家不得不提到的是它的民俗艺术。龙山寺是一座出名海内外的千年古刹。它不仅拥有非常精美的木雕金身的千手千眼观音,而且还有许多富有浓厚闽南乡土气息的民俗艺术摊。 每一到传统节日,龙山寺从早到晚人山人海,寺前广场经常搬演梨园、高甲戏;各式各样的摊阵遍布寺内寺外,其中最让人着迷的是各式各样的木偶头、彩绘泥人、彩色的纸制品啦、竹木制品等民间民俗工艺品,不少来自海内外的游客、香客对这些生动有趣味的小玩艺儿也非常喜爱。 最有特色的艺术品当推“打鼓仙”和“猴推磨”,它们可称为民间传统玩具中的“机器人”。这两种玩具均系用竹篾幼铁丝为骨架,外用彩色纸张剪贴粘糊加工而成。这种“半机械化”的民间玩具,因其价格俗又好玩,生动有趣,特别逗人喜爱。“打鼓仙”是一位“仙人”端坐在安有两个轮子的小车上,敲打着一面鼓,车前面系有一根细绳,只要轻轻一拉绳子,车子就会在地板上前进,而坐在车上的那个“仙人”则双手一下一下地打起鼓,那认真的神态,就象真人一样! “猴推磨”是一只活泼可爱的猴子在推石磨。只要一手拿着玩具,另一手轻轻转动石磨下弯曲的细铁丝,猴子就会自动地一圈圈地推起石磨,那调皮的样子,乎人愈看愈爱笑。那么以上说到的这两种民间艺术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复兴过一阵,但后来很快就又消失了。目前在龙山寺也已经不多见了。 据史料记载和老人们回忆,半个世纪前,龙山寺大殿前两边走廊里,长年有型厝(地名)龙山寺嘉儡班的提线木偶演出,他们应邀为各地来寺进香的香客现场表演传统民俗艺术节目,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名扬远近。一九五一年,全县有十多个提线木偶艺人加入新成立的晋江县木偶实验剧团,其中就有安海龙山寺嘉儡班的颜昌华、颜昌琼、颜成祖、岸师四人。不过非常可惜,随着岁月的流失,龙山寺的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艺术可能都失传了。
泉州晋江哪个地方比较好玩
龙山寺位于安海镇,各年古刹。为台湾449座龙山寺之始祖。对台湾同胞具有特殊吸引力。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寺门、钟鼓楼、千手千眼佛正殿、后殿等。距世传原佛像处有一巨樟,夜发祥光,时人尚之,砍作法鼓寺门、佛像等,今俱存。大殿气势雄伟,奉祀立身千手千眼佛,造型精湛,名噪海外。殿前青石浮雕,巨龙绕柱,龙足爪珠,敲之锵然,全寺具有浓厚闽南地方色彩,在闽台两地享有极高声誉。安平桥位于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离泉州城大约30公里。安平桥长约五华里,又名五里桥,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石桥。桥亭周围竖立13座历代修桥碑记,亭柱上刻一联句曰:“天下无桥长此桥”,概括了安平桥长度为天下古石桥之最。这座跨海长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完于绍兴二十二年,桥身以及桥上“憩亭”、护桥将军雕像及碑刻等全部采用花岗石筑就。浮桥面的石板条长8~11米,宽与厚0.5!~1米,重约5吨。这些又大又重的石板被巧妙地利用潮水涨落,架装至桥上。安平桥的桥墩300多个,根据桥底水域的不同状况分别设计成长方形、船形与半船形三种形式。反映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辉煌成就.摩尼与明教 在罗山乡苏内村华表山麓,有一座中国现在仅存的摩尼教寺庙。这座摩尼寺为单檐歇山式石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檐下用单挑华拱。画龙点睛厅内依崖浮雕一敌坐莲摩尼佛,雕于六百余年前的元代。这尊摩尼像是用一块有色岩石雕成,摩尼端坐在莲花上,与一般佛像迥然不同。坐像高一点五米,面庞圆润,长发披肩,脸呈青草石色,手显粉红色,身为灰白色,是用天然石色构成,增添了不少神异色彩。佛像后背雕出毫光四射的纹饰,也称其为“摩尼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