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明孝陵在哪,康熙大帝御笔治隆唐宋是什么意思
- 明孝陵简介 明孝陵未解之谜有哪些
- 明孝陵是哪位帝王的陵墓
- 南京明孝陵陵墓是哪一年建造的
-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埋在了哪里
- 朱元璋陵墓在哪
- 明太祖朱元璋墓在哪里
- 南京明孝陵景点介绍
- 明孝陵位于我国哪座城市
- 明孝陵在哪里
明孝陵在哪,康熙大帝御笔治隆唐宋是什么意思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简介 明孝陵未解之谜有哪些
据说,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本文将带你了解明孝陵的相关资料,盘点明孝陵至今未解之谜有哪些?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22.5千米,围墙内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70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10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由5000名到1万多名军士日夜守卫。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建筑,但其地宫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众说纷纭,史无定论。加之朱元璋下葬时曾有13个城门同时出殡和葬于南京朝天宫、北京万岁山等民间传说,因此朱元璋是否真的葬在明孝陵也成为数百年来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谜团。
明孝陵未解之谜一:朱元璋是否葬在独龙阜?
专家们采用的精密磁测技术是根据物体磁场原理,通过探测地下介质(土、石、砂及人工物质)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其空间磁力线分布图像的不同,输入计算机分析,来判别地下掩埋物是否存在及其形制的。
最初的测网布置乃以明楼为中心。探测结果发现这条中轴线上没有想象中的地下构筑物。通过异常的向东南延伸的磁导信号,找到了宝城内明孝陵地宫的中心位置,确认朱元璋就葬在独龙阜下数十米处,而且这座地下宫殿保存完好,排除了过去流传的地宫被盗之说。
明孝陵未解之谜 二:墓道入口在哪儿?
在对明楼中轴线以北的测网资料分析中,通道状并无连续的异常,相反以东拐向东南的线状异常。而且这种隧道状构筑物的异常是连续的,长度达到120米,具有一定宽度,内径为5〜6米。同时判断,该隧道状构筑物的入口之一位于明楼东侧的宝城城墙之下。
经地表调查,在相应的宝城城墙上可看到两处明显的张性破裂的裂口和下沉错位的痕迹,由此推测这里很可能就是隧道状构筑物即地下宫殿的入口之一。
明孝陵未解之谜 三:墓道弯曲,是岩石“作怪”?
明孝陵与历代帝王陵寝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之一就是墓道弯曲不直。通过探测,结果发现竟是两种不同的岩石所致。明楼以北的山坡,地下由两种不同岩石组成,西侧是下中侏罗纪的砾岩,东侧是稍晚的长石石英砂岩。这两种岩石本身的磁性差异很大,更奇怪的是,这两种不同岩体的接触界面呈南北走向,并且位置也靠近明楼中轴线,开始时被误认为是墓道。
由于西侧岩石硬度强,开挖困难,专家根据宝城内的地质特征,认为不排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当年明孝陵的建筑工程主持者已注意到本地岩石的磁性差异,而修改了原有的施工方案。
明孝陵地宫确实在独龙阜下,其墓道偏于宝城一侧做法,起因是什么,目前尚不可知,但这种制度一直影响到明代后来的帝陵规制。如北京明十三陵中已发掘的定陵,其墓道入口便是偏向左侧,与孝陵墓道正好相反,但避免把墓道开在方城及宝城中轴线上却是它们共同遵循的法则。神道两侧布置6种石兽12对,这些石兽形体硕大,造型生动逼真。
明孝陵未解之谜 四:宝顶表面巨大的卵石有什么用?
考古人员还发现独龙阜山体表面至少60%的地方是经过人工修补堆填的,宝顶上遍布有规则排列的大量巨型卵石。经过研究分析,这些巨型卵石是当年造陵工匠用双手从低处搬运上去的,是帝陵美学的要求,还是为了防止雨水对陵表的冲刷和盗陵者的掘挖?
明孝陵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堪称风水宝地。它留给世人的这些谜团也散发着神秘魅力,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明孝陵是哪位帝王的陵墓
坐落在今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陵墓。早在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作为陵墓,第二年便动工建造。洪武十五年(1382)马皇后死,即葬于此。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崩,就合葬在这座陵墓之中。朱元璋临终“遗命葬仪物一以表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出临三日皆释服,无妨嫁娶”(见《明太祖实录》)。但这只是写在书上的文字,实际上他大规模营建皇陵,建造达二十五年,动用十万军工,破费甚巨。
南京明孝陵陵墓是哪一年建造的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墓,因马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南京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从洪武14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3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用工10万,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神道保留了六种石兽,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每种两对每种两跪两立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神道上石兽 体量巨大
石翁仲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 3米多高。
明孝陵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陵宫布局设计和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形式,开创了中国明清帝王陵寝建设规制的先河,此后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被誉为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整体布局呈现出了“北斗七星”的形状,这种不拘一格的神道布局,在中国帝王陵寝中具有唯一性。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埋在了哪里
朱元璋的陵墓是明孝陵。
朱元璋的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 -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就是朱元璋的缺点。
朱元璋陵墓在哪
朱元璋的陵墓即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扩展资料: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1961年3月,明孝陵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明孝陵及其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又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墓在哪里
朱元璋墓
朱元璋作为明太祖,逝世后被葬于何地也备受人关注。现在大家听说的朱元璋的墓,即“明孝陵”,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朱元璋墓地处梅花山的北面,东边就是中山陵。朱元璋墓始建于1383年,是目前存于世上的皇帝陵墓中最大的之一,在南京是绝对的处于第一大的地位,其历经朝代久远,距今也有六百余年历史了。
朱元璋墓
朱元璋墓明孝陵中葬着的是草根皇帝朱元璋,与其一起合葬的海域历史上著名的大脚马皇后,也是朱元璋的原配。由于朱元璋皇后马氏的谥为“孝慈”,所以该墓地取名“孝陵”。2003年经联合国教科文决议,将明孝陵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其实关于朱元璋是否葬在明孝陵中,是存在争议的,有史学家认为,朱元璋属于“狡兔三窟”型,其死后其实并没有安葬于明孝陵,所以近年来,关于其墓的消息也不断曝出。考古界考古的原则是尽量的去保留古代文物的一切原有的特征,如果非必要,是不建议对明孝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免破坏明孝陵。正是因为这样,明孝陵一直没有被大面积发掘。
在明十三陵中,除了定陵以外,其他的陵墓都没有被发掘。由于国家对于皇陵的探索挖掘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明孝陵并未经过过度开发,甚至很多都是未曾被动过的,但由于没有找到陪葬坑,加之现有的考古技术不足以在没有进行深度挖掘考察就判定墓中情况的条件下,朱元璋墓的内里情况就更加不明朗,也就更加引起了有对其有兴趣的考古爱好者的臆想。对于之前明孝陵是否被盗过一说,当前的考古专家们一致认为,朱元璋墓是否被挖过不可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墓保存相对完整,应该是没有被盗过的。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是中国古代明朝时期的开国皇帝。不同于历史上很多出身显赫的开国帝王,朱元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莽皇帝,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还曾经给地主家放过牛。
朱元璋画像
元朝末年政治愈加腐败,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为了生存,朱元璋曾经剃度出家,做过50天的小和尚。寺庙断粮之后,他又被迫四处乞讨、化缘为生。三年的流浪生活艰辛而苦难,既开阔了他的视野和胸襟,锤炼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却也为他一生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也为其晚年残忍猜忌的行为打下了铺垫。
为了反抗元朝的暴政,朱元璋在25岁的时候,机缘巧合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因为英勇善战,很得郭子兴的赏识,不但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还正式给他取名朱元璋。这位马氏,就是我们后来常常说到的“大脚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两人患难相守几十年,感情深厚。
郭子兴死了之后,朱元璋接手了他的部队。他知人善任,很有领袖气质,麾下聚集了一批有勇有谋的得力干将。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的建议,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高明政治策略,韬光养晦、暗中扩张。大败陈友谅,接着消灭张士诚,再后来又歼灭方国珍。公元1368年,朱元璋终于成功扫平了各路起义军的残余力量,随即在应天府称帝登基,国号明。
朱元璋在位期间,英明神武,很有远见,通过各项有力的措施,使得社会和生产逐步恢复正轨。后世称之为“洪武之治”。但是早年的经历,造成了他残忍嗜杀、猜忌无度的性格。34位开国功臣几乎被斩杀殆尽,仅郭英一人,得以善终,惹人唏嘘。
1398年,71岁的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于应天,葬于南京明孝陵,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朱元璋怎么死的
大家对于开国皇帝朱元璋怎么死的都很好奇,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他已经做了别人都没有做的事情,创下了万世不朽的功绩。那么朱元璋怎么死的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朱元璋怎么死的。
图为朱元璋的画像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大家都叫他重八。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还曾经是个放牛娃,但是他从小就与众不同,一直是个孩子王,也非常的有主见。朱重八一直在生活的贫困边缘挣扎,后来家乡闹瘟疫,父母都死了,家里剩下的几口人也都被迫各自逃生。重八是生活在民不聊生的时代,元朝的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后来为生活,他开始改当和尚,可是没想到才吃了50天的和尚饭,就被迫离开寺庙沿街乞讨去了。因为百姓都没有吃的,无人供养和尚,寺庙也养不起和尚。他过了3年的流浪生活又回到了当初的寺庙,这个时候的朱重八经历过各种困苦以后,思想变了、性情也变的多疑了。
民间传言明王要出世,加上民变四起,各地起义不断。也为了创立一番事业,他决定当兵。25岁的时候开始参加红巾军起义,经过三年的当兵生涯,他因为表现出众有统率之能而被奉为吴国公。后期的朱重八整顿军纪,安抚民心,逐渐收拢已经散架的国家,创立明朝。
当了皇帝后各种事情不断,他又殚精竭虑地整顿朝纲,打击贪腐的决心尤为之大,这跟他贫苦出生有关。传闻朱重八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奢靡,时常想起贫穷的日子。民风、民心、经济都在他的努力下逐渐恢复,朱元璋是积劳成疾而死的。
朱元璋死后谁继位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朱元璋的努力下,明朝开国时期的艰难度过去了,那么朱元璋死后谁继位呢?他死后继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还不是嫡孙,是他的次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朱元璋的皇位继承者朱允删缯
朱元璋很早就立自己的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和朱元璋在长期的战争中长大,很有威信。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严厉,而是表现的温文尔雅,是一位非常宽仁大度的人。
朱元璋对自己的太子十分满意,虽然他在很多地方和自己的政见不合。但是好景不长朱标在37岁那年去世了,这让朱元璋十分伤心,于是就希望将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但是朱标的长子早折,而次子朱允杀硐址浅:茫于是就将他确立为皇太孙。
那朱元璋死后谁继位呢?肯定是皇太孙朱允闪耍他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建文帝也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君主,他在位期间修改了很多自己爷爷的错误政策,使得明朝开始真正的走向正轨,史称“建文新政”。
如果建文帝继续做皇帝,整个中国的历史也会改写,但是他在位仅仅四年,皇位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夺去了。朱棣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也是朱元璋几个儿子中最像他的,但是他并没有得到皇位。在朱元璋去世以后,朱棣起兵造反,最终夺取天下,而朱元璋的皇位继承者朱允勺源讼侣洳幻鳎一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团。
朱元璋好色
朱元璋是一位比较传奇的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贫民身份成为皇帝的人,所以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个传言就是朱元璋非常好色,那么这个传言是不是真的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好色之徒呢?
朱元璋好色剧照
首先要在这里表明的是,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好色之徒,人们认为朱元璋好色是因为一些电视剧的误导。在一些电视剧中,朱元璋在战争中不但霸占别人的女人,而且还 *** 了自己身边的侍女,导致侍女跳井身亡。
实际上这些都是胡编乱造的,朱元璋并没有做过这些事情。还有人说,朱元璋后宫有四十个妃子,这也表明朱元璋好色,但是在我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度,一个男人有很多女人是比较正常的,一个平常的富有人家都会有很多妻妾,何况朱元璋还是皇帝。
所以这些也不能说明朱元璋好色,相反的朱元璋是历史上比较不好色的皇帝之一。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他是贫苦农民出身,所以对于百姓的疾苦非常关心,自己做了皇帝以后一直在政务上忙碌,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对于后宫确实很少去的。
朱元璋不好色这一点在历史上是可以考证的,因此在这里要为朱元璋正名。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朱元璋在死后实施了殉葬,除了早于他去世的两个妃子,其他的都为他殉葬了,这是他的另一面,但是也不能作为朱元璋好色的证据。
朱元璋遗诏
朱元璋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从朱元璋遗诏中就能看到一些端倪,下面是遗诏中的一段话: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扇拭餍⒂眩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朱元璋剧照
从朱元璋遗诏中我们看到几个重要信息,首先是朱元璋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桑认为朱允墒歉鋈拭骷婢叩娜耍同时又天下归心,所以可以继承自己的皇位,嘱咐大臣要尽力辅佐。
其次是简单举行葬礼,朱元璋遗诏中表示希望自己的葬礼要简单举行,不要太多的陪葬物品,也不用用金玉等物品进行陪葬。在山中建设的陵寝就很好,不要在该别处了。同时全国百姓只要悼念三天就可以了,不要时间太长,不要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
朱元璋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以贫民身份成为皇帝的人,所以对于民间的疾苦是非常了解的。因此在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一直勤政爱民,是一位非常爱惜民力的好皇帝,可以说正式朱元璋颁布的很多惠民措施,才让大明从最早的战乱中逐渐强盛起来。
南京明孝陵景点介绍
南京明孝陵景点介绍
明孝陵景区(The Ming Tomb Scenic Area),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梅花谷路北侧,于20世纪初对外开放。
明孝陵景区以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明孝陵为核心,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后世明清帝陵均按着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整个明孝陵景区总面积3.31平方千米,包括明孝陵及其周边的下马坊、梅花谷、梅花山、明东陵、紫霞湖、琵琶湖、前湖等景区内其他区域。
明孝陵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钟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明孝陵景区和中山陵景区、灵谷景区同为钟山风景名胜区的三大核心景区。
明孝陵位于我国哪座城市
“巴人风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多样的生态环境、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被誉为巴东县的“后花园”,长江三峡的“香格里拉”。为了将巴人河景区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亮点,经过深度开发,巴人河景区新建了狩猎场和射击场,增加了高空滑索游览模式,拓展了一条没有危险的景区步道,进一步拓展到山谷核心景区,设立了漂流项目。目前,巴伦河景区已建成集休闲度假、野外探险、户外狩猎、激情漂流为一体的夏莲仙境。原始美丽迷人的巴伦河峡谷,体现了巴伦人的原生态风情。
明孝陵在哪里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1961年3月,明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被列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