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古萨共和国(拉古萨的拉古萨的历史)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拉古萨共和国,以及拉古萨的拉古萨的历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拉古萨的拉古萨的历史

几个世纪之间,威尼斯都是地中海的皇后。威尼斯人遵循他们自己的利益控制交通,保护它自己的财政体系、市场、出口销路、工匠和航运。Signoria ,共和国总督及他的顾问们的内部法庭,可以准予免税,比如允许直接穿过亚得里亚海向拉古萨或亚历山大装载运输油、杏仁、胡桃和栗子。16世纪,西班牙人抱怨威尼斯人在亚得里亚海的霸权,但威尼斯人反驳说,这片海洋不是用金币而是用他们“汩汩涌出”的鲜血买来的。贸易与战争使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联系在一起。尽管威尼斯惧怕奥斯曼人,但竞争也来自其他地区,尤其是拉古萨城邦(今天的杜布罗夫尼克)。拉古萨拥有自己的商船队,是威尼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实际上,航运业一直是当地的主要产业,直到20世纪50年代被观光业所取代。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拉古萨人深谋远虑地认识到,若不同奥斯曼帝国搞好关系,他们必然时日无多。因此他们迅速行动。1465年,土耳其军队占领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来到了拉古萨的门前。拉古萨极其聪明地扮演了中立的角色,成为教皇的被保护人和苏丹的封臣,它的船只因此能够在互相敌对的地中海畅行无阻。16世纪,拉古萨人令人吃惊地影响到地中海贸易,它的贸易殖民地遍布巴尔干半岛,由萨拉热窝和斯科普里的道路网连接起来,掌握了通往东方的门户。拉古萨建立在不产粮食的极端贫瘠的土地上。食物,特别是谷物,不得不依赖进口。为此,拉古萨与南意大利、西西里和任何供应食物的地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小麦是主要粮食。拉古萨的食物供给组织也和奥斯曼土耳其人维持了很好的关系,因为土耳其人控制了太多的贸易路线。谷物商和船主受到拉古萨共和国管理委员会的严格控制,当轮到他们为城市运输粮食时,他们会提前一年收到通报。这些食物规章成效显著,拉古萨在500年间只经历了8次饥荒,这是绝对非地中海式的事迹。拉古萨有庞大的谷物贮藏系统。15世纪初期,通过挖掘可贮藏1200吨谷物的巨型地窖,系统进一步扩充。这些地窖越挖越大,成为今天叫做Rupe的庞然大物。Rupe意为“洞穴”,在岩石上切割出的15个洞的上面,是一座巨大的三层建筑,是市立博物馆的一部分。经过拉古萨政府的不懈努力,15世纪末期,城市拥有6000人口,有充足的新鲜蔬菜供应,尤其是甘蓝和花椰菜。这也是今天杜布罗夫尼克烹饪的特色。拉古萨烹饪以橄榄油为基础,既有本地产品也有从阿普利亚进口的。肉类来自内地,吃的是新鲜的、腌制的或熏制的小牛。不同寻常的叙述来自于1595年出版的意大利多明我会修士Serafino Razzi描绘的每年的城市生活账目。他告诉我们拉古萨的葡萄酒品质上乘,尤其是Malvasia;理想的气候使得市场上有琳琅满目的水果,诸如梨子、苹果、李子、无花果、西瓜、橘子、香橼和柠檬,还有大量的鱼。大众认为葡萄酒富有营养,因此大量消费。它们被从意大利和当地拉古萨人岛屿Peljesac或Konvali进口。阿普利亚产的高酒精浓度的葡萄酒,不通过威尼斯与达尔马提亚交易。最受欢迎的是著名的Malvasia或Malmsey葡萄酒。Malvasia 葡萄酒是甜的深色酒,有异乎寻常的高酒精浓度,用一种原产于塞浦路斯和摩里亚半岛的特殊葡萄酿成。北欧人喜欢这种酒,在英格兰它被称为Malmsey。Malvasia葡萄酒非常珍贵,通常用作礼物送给意大利红衣主教、威尼斯总督或一些亲王。葡萄酒贸易的发展与Malvasia酒和羊毛、毛织品贸易密切相关。意大利商人给英格兰带来成桶的Malvasia 酒,换回非常高品质的英格兰羊毛。意大利人将生羊毛带到佛兰德和意大利,熟练的工匠将它们加工成精美商品,再转销整个欧洲和黎凡特。一旦14世纪末Port酒和Madeira酒在北方市场开始流通,Malvasia酒的需求就开始逐渐下降,直到17世纪完全消失。拉古萨这个城市就像驶入港口的载满食物的富有商船。实际上,argosy这个词,既有巨富商人也有丰富补给的意思,就是来自于Ragusa。这个田园般的地中海港口和它适宜的气候、温暖的阳光,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这里有克罗地亚的水手、船长和商人,斯拉夫人信使,威尼斯和阿普利亚的意大利人,代表佛罗伦萨家族公司的托斯卡纳人,撒克逊人矿工,犹太医生,和加泰罗尼西亚的羊毛商人。如果在别处发生饥荒,这是经常的事儿,饥饿的群众就会聚集到这个城市,正如他们在1453年和1434年所作的那样。当时拉古萨与Stephan Vukcic-Kosaca作战,这个黑塞哥维那人的追随者们四处漫游寻找食物,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终于使拉古萨下定决心驱逐他们。拉古萨的独特之处也体现在,它是第一个了解卫生设施在对抗传染病和瘟疫时的重要性的欧洲城市。尽管早在1388年就指派了第一个卫生官员,但欧洲第一次市政垃圾收集开始于1415年,当时城市雇用了4个清道夫。日常生活集中于街道、广场和港口。不像其他众多城市,拉古萨15世纪就铺设街道和广场,并安装排水和下水系统。垃圾和散发出的臭气被定期清除,因此作家们很少记录或提及。随着城市更加富有,它也更加美观,有了更大更漂亮的石头房屋、教堂和宫殿。拉古萨是令人心醉神迷的住处,是地中海各地人们的汇合之处。如同塞维利亚一样,船只的到达和启程是重要事件,不仅对于商人、船长和水手这些直接相关人员,而且对于有亲友在船上的所有人来说都是如此。平民对外国船只感兴趣,不仅因为他们装载的货物,也因为他们的船员能给酒馆带来收入。在拉古萨,所有酒馆都由妇女经营,这说明男性集中于航运产业。亚得里亚海贸易的富足带来了危险。拉古萨与科孚岛、圣莫拉岛和桑特岛有贸易往来,希腊船从那些地方带来脂肪、猪油、火腿、腌肉、奶酪、橘子、蜂蜜、大麦和鸡肉。也有大量的阿普利亚和埃及小麦,罗马涅和阿普利亚的橄榄油,达尔马提亚的肉和奶酪经由拉古萨。所有这些都诱惑着各种各样的走私者、当地海盗和15世纪以西西里为基地的加泰罗尼西亚私掠船。威尼斯和拉古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组建大型武装商船队。从威尼斯或拉古萨到亚历山大港、叙利亚或伊斯坦布尔的普通航程并非直达。船只沿着亚得里亚海岸,停泊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克里特岛和罗德岛,不仅因为休息和贸易,同时也为了安全考虑。拉古萨在亚得里亚海中的位置非常理想,处于威尼斯和它的东方目的地之间。拉古萨的东方和南方是奥斯曼帝国,西方是意大利,北方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帝国。拉古萨处于众多强大势力之间的缝隙中,这也影响到了它的烹饪史,反映在当时的菜谱上就是土耳其人、意大利人和奥匈人的汇合。拉古萨东边几英里就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北走向的迪纳拉阿尔卑斯山脉是天然分界线。1463年,波黑大部分为奥斯曼所控制,许多基督徒难民逃向罗马、西西里、威尼斯和拉古萨。尽管这些地区的统治者通常是土耳其人,但新更替的贵族政权则是波斯尼亚人。在封建领主和他们的士兵之下,耕作土地的是基督徒农奴,他们的儿子经常被迫进入土耳其禁卫军服役。2.意大利城市。位于西西里岛东南部,锡拉库萨西南的伊尔米尼奥河河谷中。人口6.5万(1983)。城建于海拔488米的山岭上。老城曾受1693年地震严重破坏,后在西面建立新城,1926年两城合一。著名的沥青产地。1970年起成为意大利主要的石油储藏地。农产品集散地。有炼油、石油化工、水泥、皮革、食品等工业。

杜布罗夫尼克的历史沿革

拉古萨共和国(拉古萨的拉古萨的历史)

历史学研究表明拉古萨共和国于公元7世纪建立于一个名叫劳斯(Laus)的石岛上,这里为来自邻近埃皮道鲁斯城的达尔马提亚难民提供了庇护所,最开始建立城市的罗马人与达尔马提亚人在斯拉夫人入侵之后纷纷逃逸。而最近出现的另一种理论,则是基于新的考古学发现。在一座8世纪起就作为城市城墙一部分的拜占庭教堂内发现的物品与传统的理论相悖,拜占庭教堂的大小清楚的显示那个时代有相当大的移民潮出现,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团体支持这种理论-拉古萨的建城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了,而通过近来在杜布罗夫尼克出土的越来越多的古希腊陶器则更有力的支持了这种希腊建城理论,而同样,在城市主要道路下钻孔发现天然的沙子,反驳了城市建立在劳斯岛这样一座石岛上的理论。安东·尼切蒂奇博士在他的《杜布罗夫尼克港的历史》(克罗地亚语:Povijest dubrovačke luke)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杜布罗夫尼克是如何被希腊水手建立起来的。而这个理论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那个时代的船只每天可以航行的距离在45-50海里,而且需要停泊在沙滩海岸边以便在夜晚余下的时间舀出船里的水。而理想的栖息地又要求在附近有干净的水源,这两个条件杜布罗夫尼克都具备,并且它正好处于两个已知的古希腊人定居点布德瓦与科尔丘拉的距离中点上(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5海里)。在东哥特王国灭亡之后,城市处于东罗马帝国的保护之下,虽然这时城市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城邦,并且积极的与周围的塞尔维亚滨海城市相交往。在十字军东征之后,城市在1205-1358年处于威尼斯的统治之下,那时威尼斯已经在所有的达尔马提亚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在1358年缔结的《扎达尔和平条约》中,拉古萨作为匈牙利王国的附属国获得了相对的独立。从14世纪到1808年,城市一直处于自主管理之中,而在15-16世纪,城市达到了它的巅峰时期,那时它的实力可以与威尼斯及其他意大利的海洋共和国一较高下。几个世纪以来,拉古萨都与其他亚得里亚海的海洋共和国联盟与威尼斯共和国进行竞争,这个联盟也使安科纳与拉古萨这两个在亚得里亚海相对而望的城市共同对抗威尼斯人将亚得里亚海变为威尼斯湾(也就是直接或者间接控制亚得里亚海各大港口)的企图。安科纳和拉古萨之间发展了一条非传统贸易线路(不同于威尼斯的威尼斯-德国-奥地利的传统线路),这条线路起自东方,经拉古萨与安科纳,吸引了佛罗伦萨加入并最终使货物运抵佛兰德斯。早在1272年,拉古萨共和国就创建了自己的法律,法律融合了罗马的法律,并结合当地的风俗。法律还包含了城市发展计划和因卫生原因所建立了检疫制度。拉古萨共和国很早就接受了现代的法律和政治结构,而1301年,城市的第一家药店的开张也让城市的医疗水平开始为人所知,1317年曾因为各种原因药店停业一年。1347年,城市开放了它的第一所救济院,第一所医院(拉扎雷特医院)于1377年建立,奴隶贸易在1418年被废除,1432年开办了第一家孤儿院,一处长20公里的供水系统在1436年建成。城市被当地有着拉丁-达尔马提亚血统的贵族统治,并建立了两级城市议会,如同那个时代其他的国家一样,它们维持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早在15世纪城市就废除了奴隶贸易并宣扬自由的宝贵。几个世纪以来,拉古萨共和国成功的维护了它在威尼斯共和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两大强敌之间的生存空间并保持了自己稳定的统治。城市居民所说的语言主要是拉丁-达尔马提亚语和克罗地亚语,而自11世纪后逐渐定居城市的普通居民开始一点点的用克罗地亚语替代达尔马提亚语。城市的贵族们都拥有拉丁血统,而直到17世纪,城市人口主要还是以拉丁人为主,但之后随着周围地区的克罗地亚人迁入城市,城市民族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意大利语与威尼斯方言成为了拉古萨共和国文化和贸易的重要语言,从1472年到共和国灭亡,意大利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城市的官方语言,同时,由于与附近和平共处的斯拉夫民族交流增多,并且受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化的熏陶,拉古萨也成为克罗地亚文学的摇篮。城市的经济与财富一部分得益于自身的开发与发展,但最主要还是来自于海上贸易,在出色的外交技巧的帮助下,拉古萨的商人们自由的通行于陆地和海洋,城市拥有数量巨大的商船队航行于世界各地。在从印度到美洲的航行中,拉古萨商人们也找到了一些定居点,并将他们的文化与植物也带到了这些地方。他们成功的一个关键并不在于征服,而在一面书写着拉丁语自由(Libertas)于显著位置的白色旗帜的引导下进行贸易和航行。而这面旗帜是在1418年城市正式废除奴隶贸易后被采用的。许多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塞法迪犹太人被城市所吸引。1544年5月,一艘满载着葡萄牙难民的船只在城市停靠。就像巴尔萨泽·德·法里亚对约翰国王所汇报的那样,这些难民在城市里工作,而在那个时代最著名的火炮与钟表工匠伊万·拉布利亚宁(原葡萄牙教师,本名约翰内斯·巴普蒂斯塔·阿本西斯·德·拉·托莱)就在这批难民当中。在经历了地中海贸易危机和夺去5000名市民生命并将城市大部分建筑夷为平地的1667年大地震后,城市开始走向衰落,1699年,城市更是将奈乌姆出售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避免卷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与前进的威尼斯共和国军队的战争中去。如今这块土地属于波黑,并且是波黑唯一的出海口。1806年,城市向拿破仑军队投降,因为这是唯一的结束俄国与黑山联合舰队对城市长达一个月时间围攻的办法(在被围攻期间3000枚火炮炮弹落到城市)。起初拿破仑只是要求他的部队能自由通过这座城市,许诺不会占领此处,并强调法国人是拉古萨居民的朋友,然而,法军随后封锁了港口,迫使拉古萨共和国政府投降并让法军进入城市。这天,城墙上所有的旗帜与城徽全部被涂成黑色作为悲伤的标记。1808年,法国马尔蒙元帅废除了共和国并首先将其并入拿破仑控制下的意大利王国,不久又将城市纳入法国控制的伊利里亚省的管辖范围。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之后,哈布斯堡王朝获得了这些省份,新的帝国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起来了,拥有自己的议会并定都扎达尔的达尔马提亚王国建立起来。整个十九世纪都受在议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自治党与人民党引入了一系列修改法案以加强中央集权,尽管这些法案生效缓慢,但机构、税务、宗教、教育和贸易结构都按新法案建立起来。而对于不幸的当地居民来说,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本来是打算刺激经济的发展的,但结果证实是失败的,并且一旦拿破仑战争所导致的个人、政治和经济创伤被克服后,新的政治组织开始在这一地区形成,这些组织要求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进行政治重组。有缺陷的哈布斯堡王朝的行政体系与新的拒绝面向大众的民族主义组织,这两种力量的整合,创造了一个特别令人费解的问题。对于达尔马提亚来说,它是由讲德语的、中央集权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一个省。同时能说两种语言的(主要是克罗地亚语与意大利语)精英控制了占人口多数的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与人数较少的(不超过300人)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1815年,前拉古萨共和国政府的贵族们聚集在一起,最后一次在莫科希察的列特尼科瓦茨开会,然而这一次贵族们为重建拉古萨共和国的所做的巨大努力也付之东流,因为自共和国灭亡后,绝大多数贵族被奥地利帝国验证了身份。1832年,西吉斯蒙多·盖塔尔迪-贡多拉被选为拉古萨行政长官,在这座城市他执政13年,奥地利政府因此授予他男爵头衔。拉法埃莱·波扎(1828-1890)伯爵、法学博士在1869年第一次被选为拉古萨行政长官,而在1872、1875、1882、1884年的四次选举中他也都获得胜利,而他也在1870年和1876年两次被选入达尔马提亚议会任职。1882年斯普利特民族主义者的获胜在丘尔佐拉和拉古萨地区造成了强烈的反响。这些也得到了拉古萨市长拉法埃莱·波扎和杜布罗夫尼克的国民阅读俱乐部、杜布罗夫尼克工人协会和作者署名为“斯洛维纳茨”的评论文章的支持和欢迎。而在库纳区和奥雷比奇区,特别是在奥雷比奇区,甚至在斯普利特之前就建立了民族政府。奥地利与后来的奥匈帝国的统治持续了一个世纪还多,并且城市那时所处的气氛就如同那时世界大国所信奉的格言:划分与统治。在政党方面,奥地利对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人口的分化政策充分体现出来,如克罗地亚人民党与代表意大利族利益的自治党。1889年,塞尔维亚天主教徒集会支持自治党侯选人弗朗西斯科·盖塔尔迪-贡多拉男爵与人民党的弗拉霍·德·朱利竞选排上日程的达尔马提亚地区领导人选举。接下来几年当地政府的选举,弗朗西斯科·盖塔尔迪-贡多拉和他的自治党赢得了杜布罗夫尼克市长选举,他一直在市长的位置上直到1899年去世,而人民党联盟在1894年5月27日重新赢得了选举。弗朗西斯科·盖塔尔迪-贡多拉在1890年12月4日建立了城市集邮协会。随着1918年奥匈帝国的崩溃,城市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而城市的名称也正式从拉古萨变为杜布罗夫尼克。1921年,达尔马提亚政治家、人民党的领导人之一佩罗·钦格里亚去世,享年84岁。由于他的努力,使得人民党与一些右翼党派在1905年合并成为一个克罗地亚政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杜布罗夫尼克成为纳粹德国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一部分,起初城市由意大利军队占领,1943年9月8日后,德军进入城市。1944年10月,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进入城市,随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建立,杜布罗夫尼克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而在游击队进入杜布罗夫尼克之后,对于同纳粹和意大利合作的敌对分子及天主教神父进行了清除,78名敌对分子被处决。1991年还是南斯拉夫一部分的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而早在70年代早期为了避免老城遭到战争的破坏,老城已经非军事化并解除了军备。随着克罗地亚于1991年宣布独立,南斯拉夫人民军中的塞尔维亚族和黑山族士兵对杜布罗夫尼克发起攻击。由莫米尔·布拉托维奇领导的黑山政府忠于塞尔维亚领导人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宣称杜布罗夫尼克不被允许留在克罗地亚领土内,因为这座城市历史上是黑山的一部分,尽管城市主要的居民是克罗地亚族,只有少量的黑山族居民居住于此。而塞尔维亚族居民更是只占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六。布拉托维奇政府的声明被看作是米洛舍维奇同他的民族主义支持者们建立大塞尔维亚计划的一部分,他们渴望在南斯拉夫解体后主宰这一地区。1991年10月1日,杜布罗夫尼克被南斯拉夫人民军攻击,由此开始了持续七个月的杜布罗夫尼克包围战,同年12月6日,在南斯拉夫人民军猛烈的炮火之后,19名城市居民丧生,60名受伤。根据克罗地亚红十字会的统计,在冲突当中,共有114名杜布罗夫尼克市民被杀,其中包括著名诗人米兰·米利西奇。国外媒体普遍批评了持续攻击对老城的损害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尽管如此,南斯拉夫人民军的炮兵的攻击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城市56%的建筑。而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城墙也遭到650次持续炮击。1992年5月,克罗地亚军队解除了杜布罗夫尼克的围困,解放了这座城市及周边地区。但是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攻击所造成的突发危险还是持续了三年的时间。随着战争的结束,被炮弹损坏的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开始维修,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方针,修复将按照原样复原。到了2005年,绝大多数被损坏的部分都修缮完毕,而在邻近城门的部分至今仍能看到炮击的痕迹,展示了围城时期所遭受的军事攻击。而从城市四周的高处远眺则可以看到城市更多明亮的新屋顶。前南斯拉夫国际战犯法庭已经对组织围城攻击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将领和官员进行了起诉。指挥南斯拉夫人民军炮击杜布罗夫尼克的帕夫莱·斯特鲁加尔将军被判处入狱八年。1996年一架美国的波音T-43客机在杜布罗夫尼克机场附近坠毁,其中包括美国空军的重要人物。

拉古隆共和国在哪里

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拉古隆共和国是1358年到1808年之间,以拉古萨(现在的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为中心所存在的国家。在15至16世纪时受奥斯曼帝国的保护,国力达到高峰。是当时亚德里亚海唯一能与威尼斯匹敌的城邦。1808年,因拿破仑的入侵而灭亡。国家格言是:自由胜过黄金。

杜布罗夫尼克的简介

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古名拉古萨,Ragusa)是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位于亚得里亚海滨、杜布罗夫尼克地峡的顶端,是亚得里亚海滨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也是杜布罗夫尼克-奈雷特瓦县的海港与行政中心,根据200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杜布罗夫尼克拥有43,770 名居民,相比于1991年的49,728 人有所下降,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杜布罗夫尼克城的繁荣依靠的是海上贸易,在中世纪时期,杜布罗夫尼克作为拉古萨共和国的首都(拉古萨共和国和威尼斯、热那亚、比萨和阿马尔菲一起都被称为航海共和国,借指航海贸易在这些城市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唯一一个在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与威尼斯共和国竞争的国家,在城市的财力与出色的外交技巧的支持下,城市发展到了一个不寻常的高度,尤其在15-16世纪之间。然而在1970年,为了响应南斯拉夫政府的号召达到避免城市为战争毁坏的目的而解除了军备,导致在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城市遭到以塞尔维亚族和黑山族为主的南斯拉夫人民军的进攻,进攻时间长达7个月,城市遭到炮弹的严重毁坏。1815年城市被奥匈帝国占领,1918年归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铁路通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等地。工业有食品、丝绸、皮革工艺品等。多教堂、钟楼、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和艺术珍品。有海滨浴场、疗养院。每年夏季在此举行“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

克罗地亚第纳尔的头像是谁

  1. 克罗地亚的第纳尔纸币,正面的人物是克罗地亚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路德·博什科维奇(Ruder Boskovic)。

  2. 路德·博什科维奇 Ruder Boskovic(1711-1787),出生于拉古萨共和国(即今克罗地亚共和国),是一位耶稣会教士,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他曾经学习和生活在意大利和法国,在那里他还出版了他的许多作品。他提出的原子理论,为天文学作出了许多贡献。1753年,他还发现月球上没有大气。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古印度的文化遗产有哪些?阿格拉古堡的历史回顾
  • 拉古萨共和国(拉古萨的拉古萨的历史)
  •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yf72.com/lygl/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