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可园历史(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东莞可园历史,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的发展历史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可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村西部,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占地面积约2204平方米,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所有建筑均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布置,“连房广厦”围成一个外封闭内开放的大庭园空间。
根据功能和景观需要,建筑大致分三个组群。东南门厅建筑组群,为入口所在,是接待客人和人流出入的枢纽。以门厅为中心还建有擘红小榭、草草草堂、葡萄林堂、听秋居等建筑。西部楼阁组群,为款宴、眺望和消暑的场所,有双清室、桂花厅(可轩)、厨房和侍人室。北部厅堂组群,是游览、居住、读书、琴乐、绘画、吟诗的地方。临湖设游廊,题为博溪渔隐,另有可堂、问花小院、雏月池馆、绿绮楼、息窠、诗窝、钓鱼台、可亭等建筑。

可园古韵(东莞可园)的介绍

东莞可园历史(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可园位于城区西侧,建于清咸丰年间,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占 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 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 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岭南四大园林的东莞可园

东莞可园 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
可园最早的前身是冒氏宅,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现已无任何记载。1850年,清代的武将张敬修完成了可园的建筑,园子修好后,张敬修邀请各方名士前来助兴,席毕,张敬修带着大家参观家宅,评点一番。张询问大家的意见,不知是来的人水平太低,讲不出什么道道呢,还是不敢乱讲话怕万一讲得不好惹恼了张,只是点头称许“可以,可以”,于是张敬修将此园就名为“可园”,可字还包含了“合适、称心如意”的意思。 可园占地面积约有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另有草草草堂、擘红小榭、双清室、问花小院、博溪渔隐等景。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可园运用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在一小块面积上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富有节奏色彩和空间对比的建筑体系,小中见大,暗中通明、高低回转,趣味无穷。 可园的真正出名,究其原由,可能并非建筑如何豪华,却是以在近代书画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菲声海内。园主张敬修虽是个武将,却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在退职期间,请来画家居巢、居廉在此长年作画,买来大量奇花异草瓜果蔬采供以写生,居巢居廉的撞粉画法、撞水画法对后期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扬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岭南画派之所以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受到进步人士的支持肯定,主要因为它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代表了先进的艺术思潮。它主张以新的科学观点对因袭、停滞的旧中国画来一番改造。它主张打破门户之见,大胆吸收外来的养料,使具有千百年古老传统的中国画重获新生,它强调这种新中国画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只满足个人的陶醉与欣赏,也不是狭义的为少数人服务的,而是为了更多人能接受它,即为了时代的需要而追求一种大众化的、雅俗共赏的美的艺术。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可园路32号
门票价格:8元;儿童身高1.1米以下免票,1.1米以上至1.4米以下的儿童实行半票优惠;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免票(提前预约,凭学校证明),每班一名老师免票;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老年人个人参观,凭有效身份证明给予免票;老年人集体参观,公益性的给予免票,经营性的(旅行社)实行半票;现役军人、荣誉军人凭有效证件免票;残疾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免票;旅游团体(单位)优惠办法如下:(1)50人以下九折;(2)50人以上100人以下八折;(3)100人以上七折。

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介绍 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简介

1、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博厦村西部,前身是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东莞可园,1998年9月11日,东莞市可园管理所更名为“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同年11月1日,举行挂牌仪式。2008年4月22日,可园博物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博物馆占地面积17900平方米。

2、东莞市可园博物馆是以可园园林建筑为依托,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园林建筑、岭南画派文物作品,传播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有陈列展览《岭南传统园林与民居》《居巢、居廉与可园》《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及不定期更新的流动展览,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艺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一座既具东莞文化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公益性文化设施。

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的介绍

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村西部,是地方性艺术博物馆。东莞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 年),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 、别墅、庭院、花园、书斋,艺术地 合在一起。在三亩三(2204平方)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树,堂轩院,一并俱全。它雕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

张敬修是如何建成东莞可园的

1824年,张敬修出生于广东东莞博厦。在清道光时期,他按清朝惯例,用钱捐了个同知,后因在东莞修炮台有功,被派往广西做官。1847年,他因弟弟病逝母亲需要奉养而辞官退隐。

1850年,张敬修从冒氏家族购得冒氏宅院,始建园林。据说,为了修建园林,张敬修不惜四处借贷。关于张敬修初建园林时的情形,他的朋友、岭南画派的祖师居巢曾写有小诗一首:

水流云自还,适意偶成筑。

拼偿百万钱,买邻依水竹。

1851年,张敬修被派往广西作战,后因功升为广西按察使,随后为江西按察使。1856年,张敬修进军浔江,在船上督战时右腿被炮弹击中,败退至平南,因而以伤病为由,再度辞职回乡,对园林进行了扩建。

随着张敬修1847年、1856年的两次返乡,园林终在1858年全部建成。而1856年的这次扩建,大约花了三年时间。就在当年,张敬修再次官复原职,不久就署理江西按察使。

1861年,张敬修兼署江西布政使,后因病回到东莞。此后,他便苦心经营这座园林,取名“可园”,他亲自参与可园的筹划,聘请当地名师巧匠,模仿各地名园,形成独具一格的岭南园林。直至1864年他病逝于可园里。

东莞可园建于什么时候,由谁建造的

东莞可园
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坐落在东莞市城西博夏村的“可园”,初名“意园”,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当时被称为“半边状元府”。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小巧玲玫,独具特色。现存七座楼阁,“可楼”为其主体,楼高50余米,分四层,底层为“可堂”,二、三层与他楼相通,第四层为“邀山阁”,是园中最高处。可楼旁有“绿绮楼”,有天桥相连。这座楼因贮放唐代“绿绮台琴”而得名。园中荔枝、翠柳、绿竹,青葱一片。

东莞可园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传说,张敬修建可园之前,本想取园名为“意园”,即“满意,合心意”的意思。

可园竣工后,张敬修邀请文人雅士前去聚会、庆贺。在引领众人游览全园后,张敬修便在筵席上征集客人们的意见。或许,可园建得太美了,客人们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赞美,又不好先表态,于是就都应答说:“可以!可以!”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敬修见大家一致应为“可以”。而且,“以”与“意”近音,“可”在“意”前,比“意”的意义更胜一筹,于是他就把“意园”改成“可园”,寓意可园是“可以的园子”,以表自谦。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东莞康辉旅行社报价表(康辉旅行社最新旅游线路及价格)
  •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招聘(东莞未来松山湖中学工资)
  • 东莞可园历史(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 2022年东莞疫情(2022东莞虎门镇疫情防控通告东莞市虎门镇疫情通报)
  • 东莞观音山在哪个镇(观音山在什么地方)
  • 东莞东站汽车客运站订票(请问东莞东站有到珠海拱北汽车客运站的直达车吗,具体时刻表是什么啊谢谢)
  • 东莞香市动物园门票多少钱一个人(东莞香市动物园门票多少,动物园怎样)
  • 高州阳光论坛本地新闻(请问东莞本地最火的论坛和交易论坛是哪个)
  • 韶关市区免费景点大全(韶关17家A级景区对东莞市民免费)
  • 东莞目前属于什么风险地区(东莞去厦门需要核酸检测和隔离吗)
  •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yf72.com/lygl/2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