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的读音是什么?笏怎么读 笏的读音

“笏怎么读”相关信息最新大全有哪些,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接下来就一起看看笏的读音是什么?笏怎么读 笏的读音!

本文目录

笏的读音是什么

笏拼 音 hù 部 首 竹 笔 画 10 五 行 木五 笔 TQRR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相关组词

笏怎么读 笏的读音

笏的读音是什么?笏怎么读 笏的读音

1、笏拼音:hù。

2、笏,汉语二级字,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笏,怎么读,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笏 ①hù【释义】笏 〈名〉形声字.从竹,勿声.【本义】〈古〉古代朝见时大臣手上所执的竹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引伸义】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例如: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

笏有几个读音

笏(hù)有两个读音

1.笏(hù)的读音和意义

笏(hù)是一个古代的礼仪器物,用于表示官员的身份和权威。它是一种长方形的木制器物,通常由贵族或官员手持,作为仪仗的一部分出现在重要场合。笏(hù)在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官员的身份和权威,因此在古代文献中也常常被提及。

2.笏(gǔ)的读音和意义

笏(gǔ)是指一种古代的乐器,也称为笏簧。它是一种木制的吹奏乐器,形状类似于笛子,但比笛子短小。笏(gǔ)在古代的音乐演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常用于宫廷音乐和祭祀仪式中。它的音色悠扬,能够表达出古代音乐的独特韵味。

3.笏(hù)在古代礼仪中的使用

笏(hù)在古代礼仪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仪仗,代表着官员的身份和权威。它通常由贵族或官员手持,作为仪仗的一部分出现在重要场合,如朝廷的宴会、祭祀仪式和重要的官方活动中。笏(hù)的使用方式是将其握在手中,以示威严和权威。

在古代文献中,笏(hù)的形象经常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礼仪制度和官员的地位。

4.笏(gǔ)在古代音乐中的角色

笏(gǔ)是一种古代的乐器,常常用于宫廷音乐和祭祀仪式中。它的音色悠扬,能够表达出古代音乐的独特韵味。在古代音乐演奏中,笏(gǔ)通常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如瑟、筑、琴等。它的音域较短,音色柔和,能够为音乐增添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

笏(gǔ)在古代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笏(hù)和笏(gǔ)的区别

笏(hù)和笏(gǔ)虽然发音相同,但是意义和用途完全不同。笏(hù)是古代礼仪中的一种仪仗,代表着官员的身份和权威,常常出现在朝廷的宴会、祭祀仪式和重要的官方活动中。

而笏(gǔ)是一种古代的乐器,常常用于宫廷音乐和祭祀仪式中,能够为音乐增添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尽管两者的发音相同,但它们在意义和用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笏”的读音是什么

1、拼音:hù

2、释义: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

3、详细释义:

①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②手板

③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卅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⑤荐笏言于卿士。——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⑥持一象笏互。——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4、组词:

①绅笏

拼音:shēn hù

释义:大带与笏板。

②植笏

拼音:zhí hù

释义:犹持笏。指为官。

③一笏

拼音: yī hù

释义:古称银五十两为一笏,相当于一锭。

④瞻笏

拼音:zhān hù

释义:南宋 朝参仪式的一种。

⑤笏板

拼音:hù bǎn

释义: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

笏字怎么读啊

笏的读音是hù,声母是h,韵母是u。

一、笏的释义

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二、组词

玉笏、袍笏、滑笏、敛笏、笢笏等。

扩展资料:

一、玉笏  

玉制手板。

二、袍笏  

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三、滑笏  

水波动荡不定貌。

四、敛笏  

犹敛版。

五、笢笏  

笛孔。

笏怎么读什么意思

hù,意思是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以记事。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组词:玉笏、象笏。《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笏什么意思

问题一:"笏"字念什么?什么意思? 笏  笏 ①hù 【释义】笏 〈名〉形声字。从竹,勿声。 【本义】〈古〉古代朝见时大臣手上所执的竹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 【引伸义】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例如: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 【简介】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两晋以后,纸张普及,笏成为一种礼节性用品,料质也由竹木上升为玉或象牙,但不是每一位官员都有资格用玉笏或象牙笏。唐代武德四年以后,规定五品官以上才能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笏,对笏的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的官员不执笏。 而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就废弃不用了。清朝这个马背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种马蹄袖服饰,见到皇帝动不动就得打马蹄袖下跪,“啪嗒”两声,干脆利落地趴在地上听候皇帝指令,两手趴在地上哪还能得闲,笏板不废弃那行,想执笏也执不了了。 职务繁杂的官员估计不止一块笏。《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唐玄宗时,张九龄为相,因为年老体弱,|笏于腰带后,跨上骑乘时很困难,于是便找人裁制了一个放笏板的布袋,称“笏囊”,让随从拿着,跟着他去上朝。 【词语】 【笏板】即笏(手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邪?’廷中皆大笑。”――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红楼梦》第一回 【笏击】用笏板扑击。 【笏囊】盛笏板的袋子。 【笏帛】盛笏的袋。 【十笏】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例如山东省潍坊市的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笏 ②wěn 问题二:笏字怎么读 笏拼音: 笏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问题三:笏杖什么意思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问题四:拄笏西山 是什么意思? 【解释】: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示例】:~志骑曹,朝来爽气与秋高。 问题五:笏惹初芯是什么意思 有点含苞待放的意思,代表新生 问题六:笏漠无形什么意思 寂寞无形 空虚寂寞 芴漠无形(1),变化无常(2),死与生与(3),天地并与(4),神明往与(5)!芒乎何之(6)。急乎何适(7),万物毕罗(8),莫足以归(9),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10),荒唐之言(11),无端崖之辞(12),时恣纵而不傥(13),不以s见之也(14)。以天下为沉浊(15),不可与庄语(16),以危言为曼衍(17),以重言为真(18),以寓言为广(19),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20),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砦奚艘(21)。其辞虽参差而淑诡可观(22)。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23),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24)。其于本也(25),弘大而辟,深阂而肆(26);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27)。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28),其理不竭,其来不蜕(29),芒乎昧乎,未之尽者(30)。 (1)芴漠:空虚广漠的道体。芴,同忽,指道体而言。 (2)变化无常:指道的用而言。 (3)生与死与:承变化无常而言,变者从无到有为主,从有到无为死。 (4)天地并与:指有形而言,即天地与我并生。 (5)神明:指无形而言。 (6)芒:通茫。 (7)适:往。 (8)万物毕罗:万物与我为一。罗,排列,罗列。 (9)归:归宿。 (10)缪悠:迂远。谬,通缪。 (11)荒唐:虚诞,夸大。 (12)无端崖:无头绪,无边际。 (13)恣纵:无拘碍,恣意发挥。傥:指偏傥,片面。 (14)不以s(jī)见,不偏不倚。 (15)沉浊:深沉污浊。 (16)庄语,庄重。 (17)卮言,无心的言论。曼衍:委曲遂顺,不拘常规。 (18)重言:为人重视的言论,以上三言均见《寓言》篇。 (19)寓言,寄托他人说的话。 (20)敖倪:犹傲睨,指轻视。 (21)瑰纬:奇伟,不平凡。连恚fān):随和。 (22)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chú)诡:奇异,变幻。 (23)选物者:指天地。 (24)外:超脱。 (25)本:指道。 (26)深闳:深邃。肆:显露。 (27)稠适:相吻合。稠,本字为调。上述:上达。 (28)应:顺应。 (29)蜕:蜕变。 (30)芒:通恍。昧:暗昧。未之尽:言未尽其道。 空寂广漠无形的道的本体,变化无常的道的运用,死呀生呀,与天地并存,与神明同位!惚惚恍恍向什么地方去,万物与我为一,不知哪里是归宿,古代的道术有属于这方面的。庄周听到这种治学风气就很喜好它。以迂远的说教,以荒唐的言论,以无头绪和无边际的言词,时常恣意发挥而不片面,从不以为标新立异。庄周以为天下是深沉污浊的,不能用庄重的语言交谈,而是以无心的言论委曲随顺,以为人所重视的言论使人信以为真,以寄寓他人他物的言论来广泛的阐述道理,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轻视万物,不谴责谁是谁非,以此和世俗相处。他的书虽然不平凡而随和无有伤害。书中的言辞虽然参差不齐而奇异变幻可观赏。他的书充实而无止境,上与造物者同游,而下与超脱死生无终始分别的人做朋友。书中对道的阐述既弘大而又透僻,深逮而广阔;书中讲到道的主宰作用,可说是相吻合上达真理了。虽然如此,它在顺应变化和解释事物时,道理是讲不完的,它来不蜕变,恍惚芒昧,没有尽头。...》》 问题七:朝笏是什么意思 它在古代的用途是什么 笏: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朝笏其实就是现在的笔记本,跟考试的小抄一样,为了不忘记上朝时忘记跟皇帝要说的话,就在朝笏上写上重点。现代主持人在手上写的小抄也是一个性质。 问题八:"笏"字念什么?什么意思? 笏  笏 ①hù 【释义】笏 〈名〉形声字。从竹,勿声。 【本义】〈古〉古代朝见时大臣手上所执的竹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 【引伸义】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例如: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 【简介】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两晋以后,纸张普及,笏成为一种礼节性用品,料质也由竹木上升为玉或象牙,但不是每一位官员都有资格用玉笏或象牙笏。唐代武德四年以后,规定五品官以上才能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笏,对笏的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的官员不执笏。 而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就废弃不用了。清朝这个马背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种马蹄袖服饰,见到皇帝动不动就得打马蹄袖下跪,“啪嗒”两声,干脆利落地趴在地上听候皇帝指令,两手趴在地上哪还能得闲,笏板不废弃那行,想执笏也执不了了。 职务繁杂的官员估计不止一块笏。《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唐玄宗时,张九龄为相,因为年老体弱,|笏于腰带后,跨上骑乘时很困难,于是便找人裁制了一个放笏板的布袋,称“笏囊”,让随从拿着,跟着他去上朝。 【词语】 【笏板】即笏(手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邪?’廷中皆大笑。”――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红楼梦》第一回 【笏击】用笏板扑击。 【笏囊】盛笏板的袋子。 【笏帛】盛笏的袋。 【十笏】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例如山东省潍坊市的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笏 ②wěn 问题九:箜笏什么意思 箜 〔~篌〕古代弦乐器,像瑟而比较小,弦数从五根至二十五根不等。 笏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 问题十:八字算命提到一个笏、是什么意思 喜用???

笏字怎么读

读音:hù

解释:

1、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2、手板

3、量词]金银的计算单位。铸金银成笏形,一枚为一笏

4、指成锭的东西

组词:

1、玉笏 

释义:玉制手板。

2、笏囊 

释义:放笏的袋子。

3、笏板 

释义: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

4、玄笏 

释义:墨锭。

5、百笏 

释义:百条(黄金)。

OK,关于笏怎么读和笏的读音是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笏的读音是什么?笏怎么读 笏的读音
  •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yf72.com/lygl/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