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遗址图片(女娲真正的故乡在哪啊)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大地湾遗址图片,女娲真正的故乡在哪啊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女娲真正的故乡在哪啊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娲皇故里”使人们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美誉。秦安县陇城镇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清水河(古名略阳川水)流域,地域开阔,气候宜人,有源自陇山的略阳川水经略阳城(古名龙城)、略阳道古城北,东向西流,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这里。

距今约8000年前的大地湾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陇城是远古文明的源头,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娲皇故里”之称。

扩展资料:

郦道元《水经注》在讲到渭河支流葫芦河时特别提到该地古老的女娲祠。在葫芦河畔,与大地湾相距不远的秦安陇城镇,有女娲洞,又有女娲庙,祭祀女娲,陇城又称“娲皇故里”。女娲也以风为姓,其地有风台、风莹、凤尾村等地名,均与女娲氏有关。

女娲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也是引领中华民族由野蛮时代走入文明时代的人文世祖,秦安县的许多乡村都流传着与女娲有关的传说。

从秦安县城出发,沿着新修不久的叶莲公路,前往陇城。叶莲公路基本上沿着葫芦河河沿修建,传说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故事就发生在葫芦河河谷的显亲峡中。在车上王文杰先生介绍说,大量的史籍记载、民间传说,证明以秦安为核心的古成纪地区是伏羲、女娲的主要活动地域。

天水秦安大地湾,这个人类文明起源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文明肇启,大地之光。今天,文旅妹带大家解开人类文明起源之谜,一览“八千年历史看甘肃”的珍贵文化遗存——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是八千年原始先民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首创文明的历史见证。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五营镇邵店村,是一出规模较大的原始社会新时期时代古文化遗存。

自1978年发掘以来,大地湾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更是创造了国内十大之“最”——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最早的彩陶、最早的雕塑、最早的汉字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度量衡与十进制、最早的绘画、最早的人造轻骨料、最早的消防实例,对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想看1000年前的中国就去西安;如果想看8000年前的中国就去大地湾。

从大地湾发展过程来看,从采摘野生植物,到将野生植物培育成可以年复一年连续再生产的人工栽培作物;从捕杀动物,到将某些易于驯服且繁殖较快的动物驯化为家畜,大地湾的先民们首先解决了吃的问题;从低矮潮湿的地穴式房屋,到地面上的宫殿式建筑,住的问题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从室内没有炉子到有炉子,从炉子在地面下到地面上,人们对火的性能也逐渐掌握。人口从最初的几十人增长到上千人,社会制度从母系转向父系社会,领导者不仅具有很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而且应用简单的科学办法制定和管理标准量具。从社会发展学的角度来看,大地湾的吃、住、社会体制,管理体系是经过长期摸索而发展起来的,它应当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可是为什么当它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就很快地消失了呢?是什么原因使大地湾3000多年创造的辉煌而在短短的时间就得以殆尽。

第一种猜想是瘟疫。在远古的时候已经有瘟疫,那时的人们对瘟疫还没有太多的认识,抵抗瘟疫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当瘟疫暴发后不得已就迁走了。从F901出土的文物上看,人们在离开它之前,并没有把粮食、礼器、量具等重要的物品带走,反到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灾难让它失掉原有功能和价值,人们才不得不弃它而去。

第二种猜想是火灾。可能和当时对火的敬畏有关,或者是对火的信仰有关,因为烧过火以后就不再住人了,就把它废弃了。由于沧桑巨变最后掩埋在地下,所以完整地保存五千年。

第三种猜想就是民族侵入。专家认为游牧民族侵入进来,破坏了原来的农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等等发生了变化,使得大地湾的重要性逐渐衰落。

从8000年前到5000年的历史沧桑巨变中,大地湾有过蹒跚的步履,有过茁壮成长的身影,有过史诗般的辉煌,正当它振翅翱翔飞向文明的彼岸时却转瞬间陨落了,在这漫长的3000多年时间里,大地湾的先民们不畏艰辛、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犹如凤凰涅磐般惊天地泣鬼神。虽然大地湾最终是缘何而消失的,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答案,文旅妹认为随着大地湾考古的进一步发掘,这一谜题终究会被解开的。

大地湾遗址8000年得到认可吗

大地湾遗址8000年得到认可。

大地湾史前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市秦安县境内,1958年甘肃省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遗址总分布范围达110万平方米,内涵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五个文化期。

大地湾一期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常山下层文化,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其中,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1988年1月13日,大地湾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大地湾遗址被中共甘肃省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最早产生彩陶的区域:

大地湾彩陶的发现解决了中国彩陶艺术的起源地问题。20世纪初期,为了探索华夏文明的源头,学术界从考古、文献两个角度作出了尝试和努力。甘肃地区也成为探究华夏文明起源过程中最早受到关注的区域之一。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发现了仰韶文化,结束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说法。1923年,为了寻找彩陶的起源,安特生来到甘肃。随着甘肃马家窑彩陶的不断出土,安特生认为,甘肃彩陶受西欧、西亚彩陶的影响比较明显。

安特生的这一认识成为当时“中国文化西来说”最有力的考古学证据,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虽然“中国文化西来说”很快就被击破,但安特生考察甘肃彩陶的工作为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带来了比过去广阔得多的视野”。此后,田野考古发掘成为历史研究尤其是史前研究的必由之路。

随着山东章丘龙山文化遗址、河南安阳殷墟文化遗址的相继发现,出土的大量史前时期遗物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论调。不但令安特生修订了自己的观点,也为华夏文明本土起源找到了更加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然而尽管如此,彩陶的起源问题实际上并未得到彻底解决,主要是因为,西亚的彩陶在年代上要比中国的马家窑彩陶早。当大地湾遗址发现后,中国彩陶的起源问题才得到解决。

大地湾一期出土的彩陶在年代上要早于马家窑彩陶,与目前发现的最早含有彩陶文化的西亚两河流域的耶莫有陶文化、哈孙纳文化的年代大致相当。

因此,大地湾一期文化是我国彩陶的最早源起,甘肃地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彩陶的区域之一。中国彩陶发源于本土的认识被证实。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彩陶之光:大地湾寻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地湾遗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起源地在哪

华夏文明起源是多元性的,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但已知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的大地湾遗址。从时间跨度上说,大地湾遗址距今6.5万年至4800年,一个长达六万年的新旧石器时代衔接的史前文明遗址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最新的考古科研的资料显示,大地湾遗址有人类的历史年代更震撼人心,据兰州大学张东菊博士说,最新的考古显示,大地湾遗址最早的年代是距今8万多年(目前只是推测,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证实);从文化类型看,早于全国已知任何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类型,最早的部分被学界直接命名为大地湾类型,从老观台文化到齐家文化,几乎涵盖了所有新石器时代的类型,这个也是罕见的;从遗址规模上看,大地湾遗址占地面积约275万平方米,发挖的面积仅点总面积的0.5%,这个规模之大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发挖的面积之小成果之丰也是独树一帜;从出土遗存看,数量之巨在全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挖中也是少见的。几次科考发挖,挖掘出陶、石、骨器、房址、动物骨骼、灶址、灰坑、窖穴、墓葬、窑址、沟渠、其他遗存等共计3万多件(粗略估算);从考古成果上看,大地湾遗址创造了十多个考古之最:至2013年,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发现了十项“中国之最”——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最早的彩陶、最早的雕塑、汉字最早的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F901)、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人造轻骨料、最早的消防实例、最早的度量衡与十进制、最早的绘画……除此之外,黄河流域的贾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最早的酒、最早的笛子;辽河流域的查海遗址被认为是中国龙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龙图腾----华夏第一龙:石块堆塑龙(距今约9000年);长江流域的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最早的青铜器。

什么史前遗址被我国史学家称为二十世纪考古大发现,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

1. 大地湾遗址被我国史学家称为二十世纪考古大发现,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2.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45千米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侧,座落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和相接的缓坡山地上,总面积270万平方米,是年代较早,规模较大最具中国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布局规整,平衡对称,由主室、东西两侧室和后室、门前附属物构成,总面积420平方米,并在墙壁、门、灶台的设计布局上还增加了防火保护层 。该遗址出土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文物近万件,发掘房址241座。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历史可由8000年前推前至6万年前。该遗址对探索中华文明的线索和原生面貌,揭示陇右与天水古代文化的考古编年和文化序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3.大地湾遗存包含6个文化层。第1—3文化层形成于60000—20000年前,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层形成于20000—13000年前,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第5文化层形成于13000—7000年前,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形成于7000—5000年前,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
4.大地湾遗址发掘房址241座,大部分属于深穴窝棚式建筑,灶址104个、灰坑和窑穴321个、窑址35个、墓葬70座、壕沟9条。编号F901的地面,是“混凝土”地面。编号F901的建筑是宫殿式建筑。编号为F411房址上发现绘画。编号F901原始地面下层混合层中的材料是中国较早的人造轻骨料。编号F405、F901用草泥包裹的附墙壁柱遗迹是中国较早的消防实例。出土的条形盘、铲形抄、簸箕形器等是中国较早的度量衡 。陶器口沿上多绘有红色宽彩带,是中国最原始的彩绘图案,陶器形状有圆底钵、三足钵、三足罐、圈足碗、小口瓶、尖底瓶、口足鼎、平底釜、条形盘、深腹罐等。大量早期彩陶制品以绘有变体鱼纹和鸟纹相结合的花纹为主。陶器上发现10多种刻划符号,有类似水波纹状的;有类似植物生长的,还有以直线和曲经相交的形纹等。出土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是中国较早的雕塑。大地湾遗址一期灰坑中,采集到已碳化的禾本科的黍和十字花科的油菜籽。大地湾遗址编号为H398的灰坑中,发现一堆炭化的粮食标本,鉴定为黍(俗称糜子),但黍粒均小于现代种 。
5.大地湾遗址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遗址、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为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大地湾遗址的彩陶对研究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重要学术价值,陶器上发现的刻划符号为中国的文字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器

大地湾遗址的主要景点

大地湾遗址目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大地湾博物馆、遗址复原区和大地湾宫殿遗址,几处都免费开放,之间相距约几百米,步行一一参观游玩即可。
大地湾博物馆是一处黄色仿土墙的建筑,建筑特别雄伟,还很有古朴的气息。博物馆分为发掘保护、岁月遗痕、陶风彩韵、天地伴眠四个主题展区,通过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说明,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华夏文明发源的情况。馆内展示了很多陶器、石器、骨器等,都是从当地的大地湾遗址发掘而来,这些文物属于仰韶文化,也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起源证明,十分珍贵,来此可以好好参观一下。另外,馆内还有大地湾墓葬原型、大地湾复原沙盘等,可以一一参观,帮助了解新石器时期黄河文明的情况。
在博物馆西侧约几百米处,有一处大地湾遗址复原区,按原样复原了一部分大地湾遗址,游客来此可以看到新石器时期特色的村庄。这里有几座茅草和木柱搭起的小房子,房内有反映新石器时期古人生活场景的雕像等。来此可以一一参观,了解古人生活的场景,另外,茅草屋组成的村庄也别具古朴韵味,在此拍照也十分不错。
大地湾宫殿遗址位于博物馆和遗址复原区南侧约几百米处,是一处考古发掘的大地湾宫殿地基和部分墙壁等遗址,如今已经在原处的外侧盖了一座房子保护起来。游客可以进入房子内,观看距今几千年的古老建筑遗址,感受历史的沧海桑田。

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对于追溯仰韶文化的渊源有什么意义呢

大地湾遗址不仅是仰韶文化的源头,而且还囊括了仰韶文化最重要的两个分支——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其晚期文化也代表了仰韶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

仰韶文化最主要的两个类型是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其中又以后者传播最广、影响最巨,它以晋南、豫西、关中东部为核心,西至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东临海岱的大汶口文化,南及湖南湖北的大溪文化,北达辽宁内蒙的红山文化,都是其影响范围。这种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有些考古学家把马家窑文化和红山文化当成了仰韶文化的变种。

大地湾文化亦称“老官台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关中及丹江上游地区,存在于约公元前6000年至5000 年。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中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源头可追溯至距今八九千年的贾湖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等地。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它向外具有较大辐射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波及周边地区,达到史前艺术的高峰。    

大地湾遗址的出土文物

1958年,大地湾遗址首次被发现,自1978年,先后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使14752平方米的遗址重见天日,而这也仅仅约占遗址总面积的1.34%。共发掘出房屋遗址240座,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工作者共在大地湾遗址清理发掘出房屋遗址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35座及沟渠12段,累计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18件以及动物骨骼1.7万多件 。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中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大地湾一期房址为圆形半地穴式,仰韶早、中期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晚期多为平地起建,面积加大,结构复杂,出现F405、F901、F411等大型房子。F411发现人物地画,F901出现类似现代水泥地面。各期房址均有部分地面抹有白灰面。各期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
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被称为中国史前建筑发展史的“一块活化石”。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大地湾的标志建筑,是中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更为神奇的是,在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的主室,地面由一种类似于现代水泥的混凝土铺就。经考证,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均相当于现今100号水泥砂浆地面的强度。中国和日本专家一致认为,这种建筑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在混凝土地面之下,还使用了一种可防潮保暖,坚固地基的类似现代“人工合成轻骨料”的建筑材料的雏形。这个总面积420平方米的复合式建筑,开创了后世宫殿式建筑的先河。这座建筑用于举行公共集会和宗教仪式。室内出土了四足鼎、畚箕形陶器、平底釜等器物。
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这一房屋的规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绘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中国最早地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现,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大地湾遗址出土大量的陶、石、骨器。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钵、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
这里还发现了35座用于制陶的窑址。其中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出土了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中国迄今发现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二期出土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通高31.8厘米,瓶口是一个罕见的人头形状的雕塑,其形状象征一母腹。整件陶器融造型、雕塑、彩绘艺术于一体,被认为是中国史前雕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8000年前后的大地湾先民就已经采用了一种“内模敷泥法”,也是中国最早的制陶方法之一。这里还有中国最早的独立存在的地画,清晰完好地绘制于居住房屋内的地面上,保存如此完好的大面积原始绘画,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存和史前考古中均极其罕见,堪称中国绘画的鼻祖。 大地湾一期陶器均为红陶,夹细砂为主,泥质较少,纹饰以交叉绳纹为主,彩陶较少,有红色宽带纹、锯齿状纹。器形有三足钵、三足罐、筒状深腹罐、圜底钵等,有地方特色。
仰韶早期(半坡类型)陶器以细泥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灰陶最少,彩陶多黑彩,红彩较少,有宽带纹、鱼纹、直边三角纹、平行线纹、折线纹等。器形以圜底器为主,典型器类有直口钵、叠唇盆、侈口垂腹罐、葫芦瓶。
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陶器以细泥、夹砂红陶为主,灰陶增多。纹饰有绳纹、弦纹、线纹、附加堆纹。彩陶发达,以黑彩为主,有少量红彩、白彩,纹样有变体鱼、鸟纹、勾叶纹、重弧纹、四方连续弧边三角纹。典型器类有敛口钵、卷沿盆、凹凸唇夹砂罐、葫芦口尖底瓶、大喇叭口盘、圆卷唇直领深腹缸等。
仰韶晚期陶器有泥质和夹砂红、灰陶,泥质红陶呈橙黄色,泥质灰陶多磨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线纹、乳钉纹、凹凸纹,彩陶减少,内彩增多,纹样有变体蛙纹、以圆点、条线、弧线构成的几何图案。丝路营行器形以平底器为主,有碗、钵、盆、盘、尖底瓶、罐、缸等。 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 大地湾一期出土的炭化稷标本,与国外最早发现的希腊阿尔基萨前陶器地层出土的同类标本时代相近,它不仅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而且表明北方最早种植的粮食品种为稷,然后才是粟的推广。而此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北方农作物标本大多是粟,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这批距今约8000年的紫红色彩陶,图案虽还不太完整,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年,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 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 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划符号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且有一些符号与半坡符号基本一样。虽然这些神秘符号的意义至今未能破解,但专家们认为,它们可能就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 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 距今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发掘出的一座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这座总面积420平方米的多间复合式建筑,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开创了后世宫殿建筑的先河。 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 面积达130平方米的“F901”宫殿式建筑主室,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 中国最早的绘画 专家们确认,大地湾编号为“F411”的房址地面上发现的一幅黑色颜料绘制的画作,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独立存在的绘画。这幅长约1.2米,宽约1.1米,保存大部完好的地画,改写了中国美术史,将其前推了2000多年。据考证,此前最早单独作为绘画保存至今的,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楚国帛画。 中国最早的度量衡与十进制 大地湾仰韶晚期房F901中出土的一组陶质量具,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量器。大地湾这套陶质古量器,出土于房F901的主室中(前堂);主要有泥质槽状条形盘、夹细砂长柄麻花耳铲形抄、泥质单环耳箕形抄、泥质带盖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箕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铲形抄的二倍外,其余三件的关系都是以十倍的递增之数。为了与古代量具名称相贴切,将在其相应容量的名称上冠以升、斗、斛之称谓,即可称为条升、抄斗、四把斛等,另外,在大地湾仰韶早期遗迹中出土的几件骨匕和铲形器上多见有等距离的圆点形钻窝刻度,并在窝内涂有红色颜料,它们应为当时测定某些东西长宽地尺度。包括前述F901内所出的一组陶质量具在内,它们都是中国最早“度、量、衡”器的实物佐证;并将中国度量衡实物史提前了二三千年。同时,这些度量衡具的发现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分配制度、度量衡史以及十进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地湾文化的文化简介

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大地湾是一处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遗址。它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遗址,比广为人们所知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和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都要早。
2006年发掘工作的最新发掘研究成果显示,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万年。这次发掘工作由兰州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持,其间有来自美国的考古学者参与工作。据考古工作者介绍,通过细致研究,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0000至20000年,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层距今20000至13000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第5文化层距今13000——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距今7000——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
的农业四个经济发
展阶段。专家们认为,人类自距今6万年就进入到大地湾地区,成功度过了寒冷的末次盛冰期并延续下来,使用先进细石器技术的狩猎采集人群可能随末次盛冰期的来临向南迁徙到这一地区,在大地湾地区开始了原始的粟作农业,并大约于仰韶晚期发展成成熟的粟作农业。
从天水秦安县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秦安大地湾遗址保护规划》抢救性保护维修项目已启动,预计该项目需要资金约3045万元。
据介绍,该项目共有五个子项目,分别是大地湾史前遗址博物馆建设;F901(大地湾著名的宫殿建筑遗址)遗址保护大厅外观改造;周围散水及护坡加固维修;原始村落复原和遗址展示区。
根据方案,史前博物馆将建在遗址保护范围外围清水河南岸古河道与缓山坡交叉处,占地面
积约26680平方米。大地湾F901保护大厅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因地质及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原因,大厅墙体出现多处裂缝,此次需进行外观改造和加固维修。原始村落复原区位于遗址博物馆区东南方,总占地面积约6公顷。在外观上形成原始村落气势,内设制陶区、狩猎区、农耕区等。遗址展示区展示的内容主要有:遗址博物馆区展示: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可移动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葫芦河流域仰韶文化系列展等。

1982年10月,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什么画

1982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房址F411地面上发现的绘画,是我国迄今已知最早的建筑绘画作品,在考古学、人类学及美术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大地湾地画

 大地湾 地画 画面表现 图案 昆虫 方框 重要价值 绘画作品 向上弯曲 祖先崇拜

关于大地湾遗址图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 刘氏庄园历史故事(四川大地主刘文彩的家到底有多壕)
  • 宁波国旅旅行社在哪里(宁波大地旅行社在哪里)
  • 汶川地震惨烈遇难遗体(汶川大地震死亡的那些人都是怎么处理的)
  • 冬季看雪旅游最佳去处(中国看雪的十大地方推荐 冬天看雪景去哪旅游合适)
  • 河北地震最新消息今天(河北有大地震的可能吗)
  • 楚雄地震带的分布在哪些地方?云南会发生大地震吗
  • 甘肃张掖地震(甘肃张掖发生5.1级地震多地有震感,当地此前是否发生过较大地震)
  • 大地影院神马手机免费观看(跪求大地影院播吧最新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 汶川大地震恐怖图片(汶川地震有多可怕)
  • 汶川大地震真实私人照片(汶川大地震被埋时间最长,创造人类生命奇迹的男子,现状如何)
  •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yf72.com/lyfx/1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