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的当选总统
- 智利的总统是谁
- 全球锂价新变数:智利左翼总统当选,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度紧张
- 智利是什么意思
- 塞巴斯蒂安·皮涅拉的竞选总统
- 智利总统的竞选资格
- 智利现任总统简历
- 阿连德社会主义又称“智利道路”,阿连德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
- 智利前总统皮涅拉赢得大选曾强调应加强对华关系吗
- 智利总统的现任总统
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的当选总统
1970年大选时,以智利社会党和共产党为主,联合激进党、人民行动运动、社会民主党和独立人民行动共同组成了人民团结阵线,阿连德被推举为人民阵线的总统候选人。人民团结阵线在其竞选纲领中指出:“智利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并被资产阶级集团所控制。”基督教民主党政府不过“是为国内外资本主义服务的资产阶级政府”,它所进行的改革“只造成了经济停滞、生活费用上升和严厉镇压群众”。要根本解决智利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走“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民团结阵线提出的施政纲领是: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以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加强和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减轻工人阶级的负担;重建智利的经济和政府,以便过渡到社会主义。
1970年10月大选的结果是,第一轮中没有人超过半数,基督教民主党候选人拉米多罗·托米奇得票占27.8%,人民团结阵线候选人阿连德得票36.2%,民族党(由保守党和自由党于1966年合并成立)的候选人豪尔赫·亚历山德里·罗德里格斯得票占34.9%。根据智利宪法规定,在总统候选人没有获得半数以上选票的情况下,在得票最多的两人中由议会通过投票选举来决定总统人选,简单多数即可获胜。
阿连德热衷于马克思主义,公开批评资本主义,致力于社会主义改革。美国在智利拥有实质性的经济利益,一旦社会主义者执政,一些美国的大公司就有可能被智利政府国有化或没收。美国担心智利会成为共产主义国家,加入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因此阿连德在美国政府中不受欢迎。
第二轮大选开始前,美国中央情报局联系即将卸任的智利总统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希望他能说服他所在的智利基督教民主党在国会投票中支持民族党候选人豪尔赫·亚历山德里·罗德里格斯。按这一计划,亚历山德里在就任总统后将会立即辞职,并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弗雷就能够合法地再次竞选总统(智利宪法不允许同一人“连续”担任两届总统,但对非连续的当选没有限制),按照当时形势,亚历山德里应该能够轻松击败阿连德。
美国政府及智利一些右派集团力图阻止阿连德当选,在进行二轮大选前夕暗杀了智利武装部队总司令雷内·施耐德(施耐德主张反对军人干政),这件事使智利民众和基督教民主党极为震惊。之后基督教民主党决定支持阿连德当选,但向阿连德提出了“宪法保证条例”,作为在议会选举中支持他的条件。其主要内容是:阿连德政府执政以后一切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宪法,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不能破坏宪法的任何条文;必须尊重军队和国家警察的原有体制、等级制,不得建立同国家军队和警察相平行的武装组织。阿连德接受了“宪法保证条例”,智利共产党也保证要在资产阶级法律范围内行事。
在议会投票中,基督教民主党支持人民团结阵线的阿连德,从而保证了阿连德的胜利。阿连德在议会选举中获胜。1970年11月3日,阿连德正式就任智利总统,成为智利乃至拉丁美洲历史上第一位通过竞选获胜的具有共产主义倾向的总统。 由于阿连德没有掌握军队等重要的国家机构,以及政府忽视了组织生产和会发必要的社会经济秩序,加上政策失误、国际形势变化,阿连德执政两年后,智利经济形势恶化,政局动荡。
1972年,由于需求过旺,智利出现了商品短缺的局面,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率高达140%,而政府采取的限量供应,冻结物价等方法使黑市上的大米、大豆、糖、面粉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飞涨,在土地改革方面,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加深,冲突日益激烈。国际铜价此时也在下跌,1970年高峰时铜价在66美元每吨,而到了1972年铜价每吨不足50美元。智利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罢工和游行次数不断增加,早在1971年年底,妇女们便组织了游行,以唤起人们对商品奇缺的关注,1972年8月,零售商们举行罢商活动,当年10月,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大罢工,此次罢工由公司职员、商人、律师、司机、工人和学生等发起,持续了长达24天,此次全国大罢工给智利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阿连德总统也由于过于担忧得了心脏病,为了防止引发政变,阿连德生病的消息一直被严格封锁,11月2日,智利将军卡洛斯·普拉茨出任内政部长后,罢工才通过谈判逐渐平息。
到了1973年,智利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社会动荡加剧,国内局势一片混乱。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6%,为了增加就业和生产,政府积累了大量的财政赤字,1973年9月通货膨胀率达到381%;由于土地改革的失误,农业生产下降,1973年农业生产下降22%,小麦产量下降40%,政府为保证粮食的供应不得不增加粮食进口,1970年进口粮食花了1.35亿美元,而1973年则花了5.11亿美元,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出现了严重问题,铜价下跌使智利铜的生产和出口下降,加上美国对智利的制裁,阻止国际组织给予阿连德政府援助,阿连德政府的国家财政储备濒临枯竭,智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阿连德与基督教民主党主导的国会摩擦不断。基督教民主党作为左翼政党参加了1970年大选,然而在阿连德的任期内,该党不断右倾,最终与右翼的国家党结成联盟。他们指责阿连德将智利引向古巴式的独裁政治,试图反对阿连德的一些激进改革措施。阿连德与他的反对者在国会互相指责对方违背宪法,践踏民主。
阿连德愈加坚定的社会主义政策(部分是应同盟中激进成员的要求)和与古巴的亲密联系使美国政府忧心忡忡。尼克松政府通过多边组织向智利施加经济压力,继续支持阿连德在国会中的反对派。阿连德当选后,尼克松随即指示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对阿连德政府“施加压力”。
对政变的担心持续了很久,最迟在1972年就有流言传出。1973年,由于智利的贸易伙伴对阿连德心怀不满,而铜价又快速下跌,智利经济坠入低谷。到9月,恶性通货膨胀和商品短缺导致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虽然经济指标下滑,但是阿连德所在的人民团结联盟在1973年早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所获席位仍然些微上升至43%。然而此时与基督教民主党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已经解体,基督教民主党与右翼的民族党结盟组成“民主联盟”,继续反对阿连德政府。
1973年6月29日,罗伯托·索帕上校指挥一批下级军官起事,政变军队的坦克团朝国防部前进,到了国防部,坦克就开始密集开火,导致22人死亡,32人受伤,此次军事暴动被称为“坦克突击”,政变军人还企图攻占总统府,但并没有成功。最终暴动军人在武装部队总司令普拉茨的劝说下放下了武器。
8月9日,阿连德任命普拉茨将军为国防部长,但这一决定招致包括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内部和部分军人的不满,8月23日,普拉茨宣布辞去国防部长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务,由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取而代之。阿连德相信皮诺切特能使国家恢复稳定。
在这几个月中,由于担心国家军队对政府的忠诚度,阿连德始终不敢动用军队来维持国内秩序。1973年8月,宪政危机已经浮出水面,最高法院公开抱怨政府执行土地法不力,而众议院(此时基督教民主党已与民族党结成紧密同盟)指责阿连德政府违背宪法,号召军队维持宪法秩序。 国内外反动势力本来就对阿连德政府怀有敌意,政府在政策上的失误、经济形势的恶化和人民团结阵线内部意见分歧,再加上阿连德政府没有掌握军队等重要国家机器,政府受到左、右两面夹击,政局开始动荡,阿连德政府面临政变的危险。阿连德在几个月前便预感到政变,他的朋友曾劝他出国,但他坚定的回答:“让他们拽着我的双脚,把我拉出莫内达宫!”
1973年9月,全国性的大罢工持续不已,内外交困的阿连德构想通过公民投票的方法解决危机,同时决定自己的去留,然而一切为时已晚。政府与反对派势力经过激烈较量之后,酝酿已久的军事政变终于在1973年9月11日发生。
9月10日,阿连德的拥护者们在各大城市发现了军官们的反常行为;第二天凌晨1点半,全国各地的军队纷纷开始行动,分头出击的部队很快控制了圣地亚哥的广播电台、市政设施、警察局和其他要害部门。瓦尔帕莱索港早晨7点落入叛军之手,全国第三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不久后也被占领。军方在占领电台后,开始广播进行曲,并不时插播新闻说军队正在控制国家局势。
阿连德心知大势已去,他出人意料地回绝了下属们让他出国避难的请求,决定前往总统府进行最后的抵抗。9月11日上午7点半,四辆蓝色“菲亚特”和一辆小货车出现在总统府前的宪法广场上。阿连德大步从车中走出,他的身边跟随着23名战士,每人都身佩自动步枪,还带着两挺机枪和三支火箭筒。阿连德头戴钢盔,手中则紧握着一杆由菲德尔·卡斯特罗亲自赠送的AK—47自动步枪,那上面铭刻着“送给我战斗中的朋友和同志”的字样。
阿连德在总统府内,其空军副官通知他,空军参谋长加夫列尔已为他准备了一架飞机让他流亡国外。阿连德却坚定地对空军副官说:“你去转告加夫列尔将军,智利总统决不逃跑。他知道怎样履行一个战士的职责!”总统将部下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自己将在总统府献身。
8时30分,以皮诺切特为首的三军司令和警察局局长组成的军政府委员会发表公告,勒令阿连德立即辞去总统职务,并把政权交给军警当局。叛军首脑的电话很快打来,声称如果阿连德愿意投降就放他一条生路。阿连德拒绝了——他知道,出尔反尔的皮诺切特一定会在他乘坐的飞机离开智利领空前将其击落。之后阿连德在总统府两次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强烈谴责军事政变,断然拒绝辞职,起初他呼吁人民保卫政府,但之后他为了减少无辜群众的伤亡,放弃发动民众抵抗军队。
大约9点钟左右,他走上阳台,无比凄凉地望了一眼空荡荡的宪法广场,通过临时搭建的广播站向全国发表了最后的讲话:“我决不辞职。我将用一切方式进行抗争,哪怕以生命为代价……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联合——使得智利军队放弃了传统,发动了政变……智利万岁!智利人民万岁!……我相信,自己不会白白牺牲;我相信,这至少给大家上了一堂道德课,是对犯罪、懦弱和叛国的斥责!”
之后,在重火力的掩护下,听命于皮诺切特的步兵团开始向总统府进发,总统府内忠于阿连德的侍卫与政变部队展开激战,双方互有伤亡。11点30分,皮诺切特向阿连德发出最后通牒,如不投降就轰炸莫内达宫。阿连德拒不投降。12点,两架英国造的“猎鹰”战斗机升上了天空,向总统府投掷炸弹(发射了至少18枚导弹),势头之凶狠甚至让人怀疑它们是否是由美国人直接操纵。十几门大炮很快也加入了围攻的行列,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总统府顿时一片火海,浓烟滚滚……
13时30分,政变军队发起最后的进攻,步兵冲入总统府,枪声零落,有一些人员伤亡,阿连德和他的一队人退入独立厅内,13时45分,政变部队彻底攻陷了这座千疮百孔的建筑物,阿连德以身殉职,人民团结政府垮台。指挥这次袭击的哈维尔·帕拉西奥斯将军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报告,“总统府已被攻下,总统死亡。”
关于阿连德的死,有两种说法,按照军政府的官方版本,阿连德是用AK—47自动步枪自杀身亡的,枪托上镶嵌有黄金,上刻“送给我战斗中的朋友和同志,菲德尔·卡斯特罗赠。”多年以来,阿连德的支持者几乎一致认为他是被政变军人杀害的。近些年来,自杀的这一版本开始被接受。另一个版本称,阿连德是在总统府外台阶上的交火中被射杀的。
阿连德去世时65岁,当了1042天总统。人民团结政府的失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国内外右翼势力的联合进攻是人民团结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而政府本身政策与策略的失误,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美国在政变前插手了智利政治,介入的程度仍众说纷纭。中央情报局在政变前两天得到了消息,但中情局称其“没有直接参与”政变。皮诺切特掌权后,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向总统尼克松汇报说,美国“没有发动政变”,但是“尽力创造政变的条件”,包括领导经济制裁。1977年,尼克松承认美国曾卷入智利政变,他表示:“对于美国的安全来说,智利的右派独裁要强于左派民主。近期解密的文件显示,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曾试图在1970年阿连德就职之前推翻智利政府,计划代号“福贝尔特”(Project FUBELT),导致当时智利陆军总司令雷内·施奈德被暗杀。许多相关文件至今仍未解密,因此中央情报局是否直接参与了1973年的政变还没有公开的档案证据。
导致阿连德下台的这场政变是美国冷战时期对外行动的热点话题。虽然同一时期拉丁美洲也发生了多起政变,这场政变仍然是最具争议性的。
智利的总统是谁
总统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 (Ricardo Lagos Escobar),2000年1月当选,同年3月宣誓就职 今年1月15日,米歇尔.巴切莱特当选为智利新总统.她也是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全球锂价新变数:智利左翼总统当选,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度紧张
【文 观网 财经 /王木巨】智利是全球第一大铜矿供应国和全球第二大锂矿供应国。“家里有矿”的智利,其总统大选挑拨着全球铜、锂矿行业的神经,新能源 汽车 行业同样紧张。
12月19日,加夫列尔·博里奇(Gabriel Boric)当选智利总统,他主张强化国家调控、提高矿企特许权使用费、反对矿产资源私有化、推动建立国营锂业公司等。周一(20日),美股锂电池板块走低。
在外媒看来,博里奇在采矿方面的执政措施,难免会对中国企业产生影响。
外媒报道截图
智利左翼总统当选, 全球锂价再生新变数?
锂是电动 汽车 行业不可或缺的材料。
智利矿业机构Cochilco报告显示,未来十年电动 汽车 行业将主导锂的需求,到2030年锂将占超轻电池金属消耗量的79%,高于2019年的三分之一。Cochilco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电动 汽车 对锂的需求减弱,预计为7.5万吨左右,但到2030年将飙升至140万吨。同时,到2030年手机和其他消费品的需求将达到37.7万吨,而2020年的预期为24.2万吨。
该报告预测,澳大利亚和智利将以更小的利润率保持其在生产方面的领先地位,
商务部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市场的锂资源主要来自6个国家:澳大利亚、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中国和美国。智利储量大于750万吨,拥有占全球(1400万吨)的52%,主要来自第二大区的阿塔卡玛盐湖(Salar de Atacama,储量占全国的81%)。
锂矿开采权属于智利政府。锂矿是智利的战略资源,开采实行配额控制。智利是世界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国之一,锂在智利矿产品出口额排名中位于铜、钼和铁之后。主要出口至韩国、中国和日本,占全部的73%。
智利是美洲矿产大国 商务部网站图
当地时间12月19日,智利左翼联盟“赞成尊严”(Apruebo Dignidad)候选人博里奇以出乎意料的优势,击败右翼政党联盟“基督教 社会 阵线”候选人何塞·安东尼奥·卡斯特(Jose Antonio Kast),当选智利新总统。综合路透社、法新社和卫报等媒体消息,博里奇竞选时明确主张强化国家调控、提高矿企特许权使用费、反对矿产资源私有化、推动建立国营锂业公司。在舆论看来,全球锂价或将再生新变数。
锂消费市场需求强劲 公告截图
博里奇当选,市场动荡: 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计划也要被打乱?
出于对之后可能出台的激进经济政策担忧,周一智利股市与外汇价格齐跌。智利基准股指收盘下跌6.2%,此前跌幅达7.5%。智利2050年到期的美元计价债券的收益率上升了8个基点,至3.3%。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智利股指下跌10.45%,为5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在智利运营的矿业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周一伦丁矿业公司(Lundin Mining Corp.)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下跌近17%,英国矿业公司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在伦敦股市下跌超过5%。全球第二大锂生产商智利化工矿业(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SQM)领跌智利主要股指IPSA,跌幅达14%,为疫情以来最大跌幅。
wind截图
市场情绪也传导到了国内锂价格。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日,金属锂大涨2万元/吨至117.5万元/吨,月涨幅超7%;电池级碳酸锂涨0.35万元/吨至24.15万元/吨,月涨幅超18%,不断刷新统计口径内(2017年至今)新高。
目前,智利的锂行业主要由智利矿业化工(SQM)和雅宝(Albemarle)主导。
其中SQM和中国企业关系颇深。
SQM网站截图
智利矿业化工成立于1968年,经营化肥、化工产品、碘、锂的生产及销售。资产总额13.6亿美元。2017年实现利润4.28亿美元,同比上涨54%。1971年,SQM公司曾被完全国有化,但在皮诺切特政变上台后被私有化。
2018年,来自中国的天齐锂业斥资40.66亿美元收购SQM23.77%股权,交易完成后合计持有A、B类股25.86%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笔天价收购使天齐锂业的负债率从2017年的40.39%飙升至2019年的80.88%,但全球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崛起后,也让天齐锂业占尽先机。
公告截图
博里奇的上台,让外界对天齐锂业和整个锂市场充满猜想。
《金融时报》认为,博里奇反对“破坏”环境的采矿计划,导致了天齐锂业持股的SQM股价下跌。美国银行分析师西蒙纳托(Isabella Simonato )发布研报,将智利矿业化工(SQM.US)的评级从“中性”下调至“跑输大盘”,目标价从67美元下调至50美元。西蒙纳托认为博里奇虽然暂时没有正式提出提高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但这些政策对智利矿业化工构成潜在下行风险。
公告截图
除了锂资源行业之外,整个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也面临着成本继续上升的风险。由于全球新能源 汽车 销量增长极快,今年以来,锂电池所需的锂、镍、铜等金属资源价格已经大涨,对宁德时代等锂电池厂商的利润率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未来成本继续抬升,可能会导致锂电池和新能源整车价格上涨,叠加新能源补贴退出步伐,恐怕会对消费者需求形成较大压力。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此次选举在中短期内不会影响已规划产能的锂供给;长期看,对未开采资源项目有延期可能,对远期全球锂资源供给释放有所限制。
隆众资讯分析师认为,在博里奇执政期间,最悲观的情况是政府提前收回智利矿业化工(SQM)的勘探许可,但这是非常极端的情形。短、中期内,当地已规划的锂供给不会产生影响,前期投建的产能也将逐渐达产。长期来看,未来新建项目或有延期可能,对远期全球锂资源供给释放有所限制。
“尽管博里奇努力强调他的经济模式不会激进,但很明显,对市场有利的政策可能已成为过去。”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 Brothers Harriman)全球外汇策略主管Win Thin表示,“市场讨厌不确定性,而智利提供了未来多年的不确定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智利是什么意思
智利
Chile
南美洲西南部的共和国。全称智利共和国。面积75.66万平方千米。人口1317万(1990)。印欧混血种人占75% ,白人占20% ,印第安人占3%。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8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圣地亚哥。
智利国旗国徽
首都圣地亚哥市容
地理 东邻阿根廷,北界秘鲁、玻利维亚,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形状最狭长的国家,南北长4330千米,东西宽90~400千米 ,地形大致由南北走向相互平行的3条并列带构成 :东为安第斯山脉的西坡 ,占全境宽度的1/3;西为海拔300~2000米的海岸山脉 ,大部智利国旗国徽分地带沿海岸线延伸 ,向南投入海中 ,形成众多的沿海岛屿;中部是由冲积物所填充的陷落谷地,海拔1200米左右。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位于智利、阿根廷边境上的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峰海拔6885 米,为全国最高点 。河流多短小,较重要的有比奥比奥河等。主要岛屿有火地岛、奇洛埃岛、惠灵顿岛等。气候可分为北 、中 、南3个明显的部分:北部主要为沙漠气候;中部气候温和,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南部为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
地图:智利 历史 智利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 。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智利 。1540 年,智利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810年推翻殖民政权,成立独立政府 。1817年2月与阿根廷联军击败西班牙殖民军 。1818 年 2 月 12日宣告独立 ,成立智利共和国。1879~1883 年同秘鲁和玻利维 亚发生争夺太平洋沿海硝石矿区的战争,获胜后取得塔拉帕卡、阿里卡和安托法加斯塔等领土。
1973年9月军警发动政变,陆军司令A.皮诺切特将军任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1974年6月就任总统。1989年举行大选,艾尔文当选总统。
政治 1993年12月,智利举行大选,E.弗雷当选总统 。
1981年3月生效的宪法规定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989年曾对宪法进行修改 。 1991年11月 ,智利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国民议会实行参、众两院制。
1994年3月组成的内阁,内政部长G.科雷亚。
政党主要有 :①基督教民主党 ,1957年成立 。②民族革新党 ,1987年成立 。③争取民主党 ,1987年成立。还有社会党、共产党。
经济 近年来,智利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成为拉美少数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00亿美元 。货币单位比索 ,汇率为398.5比索兑1美元(1994年12月)。
智利矿藏 、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 ,以盛产铜而闻名于世,素称铜矿之国。已查明的铜蕴藏量达1.85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4 。此外,还有铁 、煤 、硝石、钼、金、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 。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6%,是拉美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世界第五大产鱼国、最大鱼粉出口国。铜出口占世界第一位,硝石产量居世界首位 ,锂产量居第二位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 、 大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甜菜、菜豆、油菜籽等。
智利重视发展旅游业 。除 原 有的 海滨和南部风景区外,近几年又投资开辟了一些新的旅游点,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建造滑雪中心,组织南极观光等。交通便利,铁路总长8613千米。公路总长7.9万千米。有国际海运航线19条 。有70多个沿海港口,主要港口有:瓦尔帕莱索、塔尔卡瓦诺和安托法加斯塔。国际机场有首都的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机场和北部阿里卡市的查卡柳塔机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外贸易 ,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 。主要出口铜、其他矿产品、农产品和鱼产品;进口食品、消费品等。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德国、日本及其他欧洲、亚洲国家。外资主要投资部门集中在矿业、服务业和工业;主要投资国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
文化教育 实行8年义务基础教育。著名大学有:智利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圣地亚哥大学。主要报纸有:《信使报》、《民报》、《三点钟报》、《 二点钟报 》( 晚报 )、《最后消息报》。主要杂志有:《事件》、《今日》和《新情况 》 。环球通讯社为主要 通 讯社。主要电台有国家电台、波塔莱斯电台、农业电台和矿业电台。主要电视台有国家电视台、智利大学电视台和天主教大学电视台。
对外关系 奉 行 独 立自主多元化外交 ,坚持各国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支持建立在社会正义和国际合作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更加公正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体系,反对工业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希望促进和扩大发展中国家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1970年 12月 15 日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1992年两国贸易总额为5.38亿美元。智利愿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美国是智利的最大贸易对象和投资国。西欧是智利的主要贸易对象,对欧共体国家的出口占智利出口总额的40%多。智利政府把巩固和加强同拉美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放在首位,积极推动拉美地区和双边关系一体化。1990年9月智利正式加入里约集团。
复活节岛风光
塞巴斯蒂安·皮涅拉的竞选总统
皮涅拉在竞选中提出的口号是给所有智利人“希望、改变和未来”,承诺给智利委靡不振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民主和人权,推崇改革和创新,并实施打击不平等现象以提高社会福利的举措。在选民最关注的社会保障等政策上,皮涅拉提出了关注贫困群体、为贫困家庭提供补贴等竞选承诺。他甚至提出了具体的“指标”数据,包括将在未来四年内创造一百万个就业机会,落实家庭补贴和就业补贴等计划,帮助五十万智利人在2014年前摆脱贫困生活状态,并使智利人均收入增长百分之六,达到一万二千美元,承诺将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智利科德尔克铜公司的百分之二十的份额私有化,雇用一万名新警察改善治安,推动可再生资源发展,改善公共教育。同时他还将扩大同性恋的合法权益,促成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和允许同性恋收养孩子等等。皮涅拉提出的这些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内容颇得人心,并使他得到了很多中左选民的支持。
在制定和实施竞选策略时,皮涅拉还十分注意总结历史经验。皮涅拉所代表的“争取变革联盟”属于中右派,包括民族革新党和独立民主联盟这两个政党。在他之前,智利右派曾连续四次在大选中败北,这与选民因军政府问题而不信任右派政党有很大关系。智利前军政府十七年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但在社会问题等方面备受谴责。在皮诺切特统治期间,有三千多人被杀或“失踪”,还有两万多人惨遭酷刑。军政府与智利右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独立民主联盟党的很多党员都是前军政府官员,皮涅拉竞选团队的三名首席顾问中,有两人曾在军政府时期任职,皮涅拉的哥哥还是军政府养老金改革的设计者。对此,皮涅拉非常警觉。尽管他代表智利中右派参选,但皮涅拉始终以温和右派的形象示人,并与1973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智利军政府“划清界线”。皮涅拉在竞选中多次表示,目前智利的中右派与历史上的右派不同,他代表的是现代的、温和的、自由的和反专制的新右派。他还再三强调,如果他当选总统,他的政府中不会有前军政府的官员担任重要职务。在竞选过程中,他亲自参与造势拉票,做出种种亲民举动,曾用踢足球、骑车等方式与年轻选民拉近距离。 2010年1月17日,智利举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据智利内政部当晚公布的计票结果,在99.2%已统计完毕的选票中,智利反对派联盟“争取变革联盟”总统候选人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得票率为51.6%,执政联盟候选人、前总统爱德华多·弗雷·鲁伊斯-塔格莱得票率为48.3%。皮涅拉当选总统已成定局,将成为智利第51任总统,同时也将是智利52年来首位通过投票当选总统的右翼党派总统。结束了智利1990年“民主化”以来执政联盟持续当权20年的政治格局。
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通过电话向皮涅拉及其夫人表示祝贺。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皮涅拉的支持者纷纷走上街头,呼喊口号、挥舞旗帜庆祝胜利。皮涅拉当晚将在其竞选大本营发表获胜演讲。 2010年3月11日,智利当选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在国会宣誓就职。就职仪式在位于海滨胜地瓦尔帕莱索的智利国会举行。
皮涅拉是智利政坛半个世纪来通过大选上台的第一位右翼总统,上台后他的政府将面临领导智利灾后重建的重大挑战。
皮涅拉向参议院议长豪尔赫·皮萨罗宣誓,表示将捍卫国家宪法,忠实履行全民族赋予的职责,按良知严格遵循行为准则,保守国家秘密,尊重并执行议会决定。随后,皮涅拉宣布被任命的内阁名单。
皮涅拉是在“2·27”大地震发生后第12天宣誓就任总统的。2月27日,智利中南部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目前已确认身份的遇难者为497人,2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估计达约300亿美元。皮涅拉政府被寄予领导智利抗灾重建的历史使命。
智利总统的竞选资格
智利宪法规定,政府由国家元首共和国总统负责。凡在智利出生、年满40岁、有选举权并具备其他必要条件的公民均可竞选总统。每届总统任期结束前90天,必须举行新总统选举。国家不设副总统职位,若当选总统因故暂时无法就职,应按参议院院长、最高法院院长和众议院院长的顺序出任总统。若当选总统因故根本不能就职,应在60天内重新进行大选。若总统出国访问等,短期不能行使职责可由一名内阁部长(一般是内政部长)出任代理总统。若总统在任内去世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完成任期,由参议院以绝对多数同意任命一位继任总统,任职到该届政府期满为止,并不得参加下届总统竞选,其任职期间拥有宪法给予共和国总统的一切职责,但无权解散众议院。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出国不得超过30天,也不得在其任期最后90天内离开国家。总统任期届满后必须按期交权。
智利现任总统简历
智利现任总统简历如下:
加夫列尔·博里奇(西班牙语:Gabriel Boric),男,全名加夫列尔·博里奇·丰特(西班牙语:Gabriel Boric Font),现任智利共和国总统。于1986年2月11日出生于麦哲伦-智利南极大区首府蓬塔阿雷纳斯市。
2021年12月19日,加夫列尔·博里奇赢得总统大选。当地时间2022年3月11日,加夫列尔·博里奇宣誓就职,开始为期4年的任期。博里奇成为智利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智利总统是智利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全国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现任总统是加夫列尔·马约尔加,他来自智利社会民主党。
马约尔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他曾在多个政府部门担任过职务,包括教育部长和公共安全部长。
他还在智利社会民主党内部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该党的副主席和议会党团主席。
除了他的政治经验外,马约尔加还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在学术、教育和社会事务方面都有贡献。
他的思想深邃、有见解且见解独到,深受人们的尊敬和推崇。
阿连德社会主义又称“智利道路”,阿连德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
1970年智利大选中,由社会党、激进党、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统一人民行动运动和独立人民行动等6个党派组成的“人民联盟”的总统候选人、社会党领导人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为总统。阿连德就任总统后自称:“我的政府将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而是要“通过民主、多党制和自由的方式走向社会主义”,他说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第二种模式。
他的“社会主义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行国有化。阿连德政府将美国垄断资本霸占的铜矿、以及被美国资本和其他外国资本控制的铁、硝石等矿业,全部收归国有;还对70多个垄断企业或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实行征收、接管、征用或国有化;并对16家外国和本国私人银行也实行了国有化。智利人民兴奋地称这是“第二次独立”。二、是实行土地改革。在智利农村中,大庄园制占统治地位,约有1.35万个大庄园主控制着占全国87%的耕地。阿连德政府对占地在40公顷以上的庄园主的耕地实行征收,并将这部分耕地分给农民,在农民中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阿连德执政的第一年,共征收了1328个大庄园主的240万公顷耕地。三、是实行福利政策。如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改善贫困户的居住条件,低价出售粮食、生活必需品,对孕妇、育婴妇女和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每天免费供应半公斤牛奶等。
在对外政策方面,阿连德政府坚持反帝、反殖、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的立场。它提出在拉丁美洲国家中建立反帝阵线,支持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强调“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1971年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阿连德政府是一个进步、民主的政府,它所实行的改革反映了智利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作用,但并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范畴。阿连德政府没有也不可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是依靠旧军队,按照资产阶级宪法和现行法律来实现所谓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鼓吹在智利开辟一条通过合法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973年9月11日,智利武装部队三军司令和警察首脑,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政变部队要求阿连德总统立即辞职,并许诺提供飞机,送他与家属及合作者一起离开智利,阿连德总统对此断然拒绝。政变部队向总统府发起进攻,除使用坦克外,还出动飞机对总统府进行轰炸和扫射。阿连德总统率领30多名总统卫队的战士坚持抵抗,一直战斗到英勇牺牲。执政不满8年的阿连德政府被右派发动的军事政变推翻了,智利顿时处于白色恐怖之中。阿连德政府关于“通过民主、多党制和自由的方式走向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智利前总统皮涅拉赢得大选曾强调应加强对华关系吗
12月18日据英国报道,智利中右翼反对派联盟“智利前进”的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皮涅拉宣布赢得了第二轮总统选举,而其竞争对手吉耶也承认败选。
据新华社早前报道,根据智利选举服务局11月19日晚公布的智利总统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智利中右翼反对派联盟“智利前进”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皮涅拉和中左翼执政联盟主要候选人亚历杭德罗·吉耶将进入12月17日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
皮涅拉得票率为36.63%,吉耶得票率为22.66%,排名第二。由于无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超过50%的选票,根据智利法律,得票最多的两人将进入第二轮投票,得票多者当选总统。
这是自1990年智利军政府“还政于民”以来举行的第七次总统选举。自1999年智利总统选举以来,所有胜选总统均于第二轮投票中胜出。
11月20日,皮涅拉曾召开与外国记者见面会,他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是新兴大国,对于智利来说,在各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是重中之重。我们应尽一切努力加深、拓宽两国关系,使两国关系更为完整。”
皮涅拉说,智利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是首个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签署双边协议、首个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有着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的传统,如今中国已成为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他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皮涅拉表示,智中两国不仅要发展货物贸易,还要加强服务贸易、投资和其他各领域的合作。他说,他在担任总统时曾于2010年访问中国,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部分涉及可再生能源、科技等领域,智利应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合作。
智利总统的现任总统
米歇尔·巴切莱特 (Michelle Bachelet) 1951年9月29日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她的父亲阿尔贝托·巴切莱特曾是智利空军少将,母亲安赫拉·赫里亚是考古学家。少年时代,由于父亲工作原因,她随父亲在国内外多处生活和学习。1970年,她进入智利大学医学系学习,同年参加社会党,作为学生领导人组织学生运动。
巴切莱特青年时期历经坎坷。1973年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执政后,巴切莱特的父亲因同阿连德政府合作而惨遭迫害,入狱致死。1975年,巴切莱特和母亲曾遭到军政府情报机构拘捕数月。获释后,她被迫中断学业,与母亲流亡澳大利亚和原东德,并在柏林一所大学继续攻读医学。
1979年回国后,巴切莱特继续学业。1996年至1998年间,她还先后在国立政治和战略研究学院及美国泛美防务学校进修了军事学的课程。
1990年智利军政府还政于民后,从1994年起,巴切莱特先后在民选政府的卫生部和国防部担任顾问。2000年,巴切莱特出任卫生部长。2002年,她成为智利首位女国防部长。在担任部长期间,她为解决群众看病难和协调政府与军队的关系作出了贡献。
2004年9月,她辞去国防部长,为竞选总统做准备。巴切莱特在竞选中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并重视社会领域的工作。在同僚们眼里,巴切莱特是一位坚强有魄力、工作不知疲倦、具有亲和力和诚信度的女性。
2006年1月15日,巴切莱特作为智利执政联盟总统候选人参加大选并获胜,成为智利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同年3月11日宣誓就职,任期4年。
2010年9月14日,潘基文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任命智利前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担任妇女署负责人。
2013年3月15日,巴切莱特辞去联合国妇女署执行主任职务,2013年12月15日,米歇尔·巴切莱特再次当选智利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