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黄帝时代都地名和建筑物有哪些
- 郑州爬山的地方有哪些
- 具茨山在哪里
-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 始祖山属于哪里
- 始祖山在哪
- 始祖山在哪里
- 始祖山柴鸡蛋属于哪里的特产
- 始祖山在哪里山名是什么意思
- 郑州附近有哪些山值得去玩
黄帝时代都地名和建筑物有哪些
河南新郑发现黄帝时代古城遗址和石刻符号
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禹州市、新密市三地交接处的始祖山,历史上称为具茨山,又名大隗山,是一座海拔1186米、东西长约40多公里。她也许无名而渺小,在中国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她的芳踪,始祖山主峰在新郑市,是史料记载最多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地。
然而,她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地位却无与伦比:人文始祖黄帝在这里出生、创业、立都,昂扬的中华龙也就是从这里崛起,她还是国家级的森林公园。
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的纽带
当我们再次攀登始祖山,重走始祖艰难创业路,拜访先贤,探寻圣踪时,茫茫烟雨中的风后岭、中天阁、轩辕庙时隐时现,让人几多遐想。
始祖山,原名具茨山,也称大隗山。因传说是轩辕黄帝频繁的活动地,1995年更名为始祖山。放眼望去,始祖山峰如中天一柱,昂然挺立,背倚连绵起伏的嵩山山脉,如慈祥的老人,深情地俯视东方广袤无垠的黄淮大平原;云雾缭绕中,它时而曲身委卧,静若处子,一任风霜雨剑,时而昂首扬尾,动若巨龙,意欲一飞冲天。
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沿半山腰盘旋而上,其山势险峻令人目眩。
绕过一片青舍瓦屋的小山村,一硕大、雄伟壮观的根状雕刻大门映入眼帘,上书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于2003年2月19日到新郑考察时亲笔题写的“中华根脉”四个大字。
过始祖山景区牌坊,拾级而上,越山门,但见门外南侧赫然矗立着“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碑。绕天心石,穿林阴道,登中天阁,山庄内的亭台楼阁、绿树红花尽收眼底,其中的一幢石屋则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2006年3月29日国务院公布的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史书记载的轩辕庙。
轩辕庙始建于汉代,距今已两千多年,庙院虽几经兴废,然石屋犹存,依然坚强地屹立着。它坐西朝东,全用青石垒砌而成。门楣上镌刻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题书的“中华民族之母”匾额,屋内供有黄帝正妃、先蚕娘娘嫘祖塑像。石屋古朴典雅,颇有秦汉遗风,此为历代民众祭拜始祖轩辕黄帝之所。
史载:当年黄帝驭龙升天后,群臣悲痛,百姓哀伤,纷纷以礼祭拜,追念始祖创业、建都、立国,肇造文明之万世功德。战国时《世本》中就说,黄帝仙去,大臣左彻即削木为黄帝像,率群臣建庙设堂虔诚敬拜。春秋时郑国执政子产就率群臣登山来此祭拜始祖,以后历代相袭,久拜不衰。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正值春暖花开,又是当年黄帝开国立都之日,近邻州县数十万民众都要翻山越岭,云集轩辕庙焚香诚跪、礼拜始祖,久而久之,竟成名闻一方的民间庙会。
最近几年,禹州市的刘俊杰也跑遍了具茨山的各个山头,老山坪是他最熟悉的地方,几年前,刘俊杰在这里,除发现了大量的岩刻符号外,他还找到了石锤、石日晷等古代的石器,而在挖掘这些东西中,他还发现脚下好像是一个古山寨遗址。
老山坪的山腰平坦处,散布着大片用石块砌成的房屋,这些石屋都已经没有屋顶,仅留半截墙壁或者根基,它们相距很近,排列得也十分规整,好像精心规划过一样,另外还有狭窄的街道和胡同。
刘俊杰介绍,在这一带的五个山头上,分布着七个这样的“聚落”,其中六个“聚落”围绕着一个“聚落”,总共有500多座1000多间石屋,足够两三千人居住。
奇特的还有,石屋之外还有外城墙和内城墙,把五座山头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严密封闭的“世界”。冬日草木枯黄,在刘俊杰指点下,这些痕迹很容易辨认。
“这里应是古代人居住的村落。深山老林中,会是谁呢?”他查阅相关文献,看到记载较多的是黄帝与具茨山关系,不管《庄子》还是《水经注》及地方志,都说黄帝在具茨山活动,甚是详细。
“史书上都说这里是黄帝活动的地方,这里会不会还曾做过黄帝的都城?”通过许多考证,刘俊杰大胆地提出又一个假设。
而支持他看法的实物,就是他发现的石锤、石日晷等器物,他认为这是古人使用的石器。
08年11月28日至29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博物院、河南省地理研究所的第四纪环境学、考古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多名专家、学者,会聚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具茨山巅,现场观察、讨论了在具茨山新发现的神秘的、中原罕见的岩刻符号及岩画的地层叠压关系,认为这一发现为探讨岩刻符号的年代和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
北京大学宋豫秦教授、中国科学院周昆叔研究员等共同组成野外考察队,深入具茨山进行了长达20余天的踏查。期间,专家们发现了两处全新世中期褐红色古土壤叠压岩刻符号的地层证据。由于这层褐红色古土壤是在距今至少约4000年,是新世中期温暖湿润环境中生成的,千多处符号比甲骨文还要早,结合中原地区其他多处环境考古地层叠压关系分析,被这层褐红色古土壤所压的岩刻符号的年代也当不晚于4000年之前,约为4000~8000年之间。
有学者大胆推测,这些遗址有两种可能:一是黄帝时代活动遗址(黄帝城);二符号也有可能与大禹治水有关系。目前该遗址相关专家还在进一步考察中。
(华夏之根有熊 综合各种报道)
黄帝时代建筑
应深入研究黄帝时代的建筑
作者:罗哲文——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我受中国文物学会现任会长彭清云先生的委托,代表中国文物学会向大会表示热烈地祝贺!
是做为中国古都建筑研究的身份来参加这次会议的。我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但是新郑这个地方对我有深厚的感情。在建筑界,有三个划时代的建筑史上的前辈,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李诫(李民仲)。他的故居就在新郑。我曾经为此事来过新郑几次,也考察了他的墓地,现在已经初步把它划做一个地方,将来还要把它做为一个纪念地,会引起全国,甚至世界的建筑家来到这个地方来拜访。李诫的《营造法式》真是了不起,在国际上也是当时最受人尊崇的一部著作。而这部著作引发了我们现代学者师长来研讨这部古建筑学。新郑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文物很多,我也看过很多材料,特别是徐老师送我的一本《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这上面有很多观点。
我想谈一点个人的感想,第一个就是三皇的传说,我一直认为这个传说,就如刚才李学勤先生所说的是历史的组成部分,而且有很多科学的东西,不是胡说的,而且是符合我们历史发展的。三皇说法有7种,我想这里边完全有符合我们社会发展规律的。譬如伏羲、神农、轩辕这些传说,后来五帝里也有,五帝是以黄帝开始的,我想他们符合我们社会发展的进程。譬如说伏羲代表渔猎时代,神农是农耕时代,轩辕他更进一步,进入了更文明、更发展的阶段,考古学上的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五帝也有好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而黄帝是关键性的人物,就是他发展到一个很重要的历史阶段,所以从考古学也证明了这一点,我想这个是可信的,这个传说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我的看法不知道对不对,不管三皇也好,五帝也好,黄帝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很同意刚才《走进新郑》纪录片上说黄帝在新郑建都统一中华的说法。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而黄帝比他还早,是大统一的。我们中国的统一,我想应该由黄帝开始,从他的活动事迹来说都是全国统一的,这一点我很赞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应该从黄帝开始。另外,我有一个感想,我们中国这个传统,刚才张文彬局长、李学勤先生都说了,我们这个传统就是要数典不能忘祖,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恩惠,我们不能忘记。所以我们现在纪念对我们中华民族开创有功的先辈,我认为非常非常必要。除黄帝之外,还有其他的,而黄帝我认为是这个时代比较集中的一个代表。另外,从建筑学上来说,我想应该从黄帝开始研究,我是搞建筑的,所以也谈到黄帝。中国古建筑水平最高、技术最高、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楼阁,黄帝曾经建筑十二楼,这是真实传说,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高楼自古有之,不是西方有,从黄帝开始就有。在《竹书纪年》上有这么一段记载:黄帝六十年,凤凰巢于阿阁。传说也好,历史记载也好,中国建筑技术最高、最有艺术价值的楼阁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所讲的首先要有衣食住。我拜读了《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之后,感到资料很好、很有说服力。我想建议下一步是不是应该再从建筑上做一点研究。建筑发展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穴居,从穴居发展到宫室,这也是三皇传说里的,有巢氏筑木为巢,创造了建筑,而到黄帝时候把它发展成为有楼阁的建筑。我想把建筑这部分拉入我们研究的对象,也收集一些当时这个时代的一些建筑历史文献,这样使内容更加丰富一些。在我们新郑除了李诫之外,是不是把黄帝也拉入建筑研究的范畴?至于如何研究这些传说、故事,应加上些科学的分析,这对于新郑来说更能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内涵。我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在拜读了《历代文献汇典》之后,又看到其他一些专家学者的著作论述,我就谈这么一点感想,请大家批评指正!
郑州爬山的地方有哪些
郑州爬山的地方有:嵩山、巩义长寿山、始祖山、伏羲山、少室山。
1、嵩山
嵩山共七十二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其中太室、少室各有三十六峰,嵩山是广大驴友推崇的好地方,每年都有大量驴友来此登山、探险。
2、巩义长寿山
少室山属于嵩山少林寺景区,少室山包含的三十六峰山势陡峭险峻、奇峰异观、比比皆是,是嵩山森林公园的重点景区。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山北五乳峰下有声威赫赫的少林寺。
3、始祖山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岳嵩山的余脉,此峰因黄帝臣风后封地而得名。主峰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始祖山主峰远远望去,好似一尊轩辕黄帝像,伟岸挺拔,眉眼毕现,蔚蔚壮观,令人肃然起敬。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构成高峻雄伟的山岳风景。
4、伏羲山
伏羲山,原名浮戏山,中华文明发源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古城新密市境内,最高海拔1108.5余米。伏羲山旅游区由伏羲大峡谷、三泉湖景区和红石林景区景区组成。
5、少室山
少室山属于嵩山少林寺景区,少室山包含的三十六峰山势陡峭险峻、奇峰异观、比比皆是,是嵩山森林公园的重点景区。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山北五乳峰下有声威赫赫的少林寺。
具茨山在哪里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辛店镇。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具茨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辛店镇。具茨山,现在名为始祖山,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自2006年(农历丙戌年)开始,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始祖山属于哪里
始祖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始祖山,古称具茨山,位于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辛店镇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山顶的轩辕庙等景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始祖山被河南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批准国家级森林公园。
始祖山主峰风后岭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远远望去,好似一尊轩辕黄帝像,伟岸挺拔,眉眼毕现,蔚蔚壮观,令人肃然起敬。风后岭南坡和东坡为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构成高峻雄伟的山岳风景。同时,山坡上丛林密布,果园飘香,山半腰的青岗庙水库,水平如镜,清澈见底,西坡的黑龙潭、玉女池,溪水潺潺,波光潋影,妩媚动人,形成山、水、泉、林融为一体的秀丽景色。近年来,全市累计有20余万人次上山植树,新植常青树种20万株,始祖山森林植物达到48科252属200多种,林地面积达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形成了垂直分布的阔叶混交林带,生物生态林带、灌木植物林带等三个群落。
站在山脚下的驼窑村,仰观始祖山东坡,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怪石林立,险峰突兀。走进山门,登上望祖亭,遥观山顶,依山势而成的炎黄二帝巨雕坐像清晰可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由望祖亭上行不远,便是正在兴建的黄帝大宗祠。大宗祠高30米,宽27米,为仿古建筑,投资1200万元,是省“九五”期间重点建设旅游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东方麦加”。从黄帝大宗祠拾级而上,登408个台阶,便到了嫘祖洞(古传为娘娘庙)。这是古时人们在悬崖绝壁上凿挖的大石洞,内供有嫘祖、嫫母塑像。扶石梯攀登到洞门口,可见洞内烧香拜祖的游人成群结队,烟雾缭绕。站在洞口,已是身居云雾中,眼望处丛林片片,绿海泛波,紫气升腾。嫘祖洞外左边不远的悬崖上,有一小龛,叫做“求子龛”。传说每次拣7个石子往上投,投进几个石子,娘娘送给你几个儿子。由嫘祖洞登高而上,到达力牧峰,可望见远处高大的雄鹰石,似苍劲的雄鹰蹲在山巅,傲视苍穹。
登上山顶,便到了黄帝祠中天门外。中天门是仿汉代建筑,赤柱画栋,飞檐挑角。红砖绿瓦,雄伟壮观。中天门里有中天阁。中天阁下是黄帝迎日推策峰,峰上有四台:黄帝推策台,群臣盟誓台,智慧台,鸳鸯台。传说是“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治民”的遗址。推策台上,至今还有黄帝的脚印和黄帝与嫘祖的座印。站在迎日推策峰上拍手,中天门前便会出现弹琴似的回音。回音形成一线,可传数十米远。著名院士傅喜年先生曾在此拍手亲试,说,“这里的琴声回音出现在山峰上,确是中华一绝。”
回首进中天门,迎面便是始祖山轩辕阁前的石碑,上刻-题写的碑文“巍巍具茨山,文明八千年”。始祖山轩辕阁是四层楼阁,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挑角飞檐,雄伟肃穆。登上楼阁,极目四望,顿觉心旷神怡。往西看,峰峰岭岭起波澜,重峦叠嶂山连山;往北看,绿野无垠大平原,九曲黄河入青天;往东看,水库似镜银光闪,溪水淙淙流深潭。
由轩辕阁往西走,山顶是保存数千年的古建筑??轩辕庙。大殿全是青石板砌成,石墙、石架、石顶、石门、石窗,内供轩辕黄帝老年坐像。门上方悬挂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题写的“人文初祖”匾额。门外立一石碑,有前文化部部长贺敬之题写的“中华文明始祖”碑文。此庙于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轩辕庙北边,是历代名人登山拜祖颂黄帝的石刻碑群。传说,历代名人和百姓每年三月三登山拜祖,延续至今。近年来有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华人组团登山拜祖。
现在,盘山公路直达山顶。遍山野的黄帝文化遗址,如轩辕宫、南崖宫、黄帝避暑宫、黄帝御花园、大鸿屯兵处以及少典祠、黄帝自然山饮马泉、嫘祖庙、黄帝三女冢等正在开发,迎接海内外人士观光拜祖。
地址:郑州市新郑市辛店镇
类型:森林山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71-62539001
开放时间:
8:3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始祖山在哪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岳嵩山的余脉,位于河南禹州、新郑、新密、长葛一带。《史记》载黄帝曾登此山: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
始祖山景区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辛店镇境内,又称风后顶,据传,此峰因黄帝臣风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在哪里
始祖山,位于郑州市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辛店镇境内。
据传,此峰因黄帝臣风后封地而得名,山青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为古有熊氏的发祥地,具茨山中发现有远古奇异的岩画、壮观的城堡、神秘的石棺墓葬。《史记》载黄帝曾登此山。
始祖山景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21’,东经113°32’,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
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山顶的轩辕庙等景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茨山黄帝文化旅游区是国家AAA级旅游区,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辛店镇基本情况:
辛店镇,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地处叶县东南部,东与舞钢市八台镇接壤,南与南阳市方城县杨楼乡交界,西与保安镇、叶邑镇毗邻,北与龙泉乡搭界,东北邻漯河市舞阳县保和乡,距叶县县城30千米,区域总面积140平方千米。
民国二年(1913年),辛店镇境域属叶县特别区;2011年3月,由辛店乡改为辛店镇。截至2023年5月,辛店镇下辖3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辛店村169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始祖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辛店镇
始祖山柴鸡蛋属于哪里的特产
始祖山位于新郑市辛店镇西南山区,这里饲养的柴鸡多为散养,以吃山里小虫子、杂粮、青草为主,不吃任何化学添加剂饲料,而取名柴鸡。所以,这里柴鸡味美可口,柴鸡蛋蛋黄多,营养丰富,是保健养身之首选,备受人们喜欢。
始祖山在哪里山名是什么意思
说到这个始祖山,可能很多外地的人都不是很了解吧,毕竟这个景区的名气并不是很出名,但是风景确实是很美,而且还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那么这个始祖山在什么地方呢?名字又是怎么来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景区地址
始祖山,位于郑州市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辛店镇境内,又称风后顶,面积约12平方公里。景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21’,东经113°32’,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
2、山名是什么意思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岳嵩山的余脉,位于河南禹州、新郑、新密、长葛一带。为古有熊氏的发祥地,具茨山中发现有远古奇异的岩画、壮观的城堡、神秘的石棺墓葬。《史记》载黄帝曾登此山: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
名称由来
相传黄帝为了富民强国,战胜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遥观”拜见广成子,在广成子指点下,黄帝诚心在东海之滨求风后,在北楚云梦畔请来力牧。并封风后为相,力牧为将。黄帝在将相辅佐之下,战胜了炎帝。有熊国人民过着太平日子。
3、交通指南
1、郑州到新郑:到郑州汽车南站乘郑州到新郑的班车,到终点站新郑汽车站下车。
2、新郑去始祖山:新郑汽车站乘4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4路终点站就在始祖山山脚下。离景区门口500米。
3、登始祖山(门票10元):a步行登山上山
b搭乘当地的出租车上山。
c建议:上下山步行。在山脚的镇区的山花饭店吃菜鸡,农家饭。
郑州附近有哪些山值得去玩
郑州附近著名山峰如下:
1、环翠峪
位于郑州市西南40公里的荥阳庙子乡,1988年开始对外开放,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郑州市十大优秀旅游景区。
2、始祖山
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岳嵩山的余脉,位于河南禹州、郑州新郑、新密、许昌长葛一带。为古有熊氏的发祥地,具茨山中发现有远古奇异的岩画、壮观的城堡、神秘的石棺墓葬。
3、邙山黄河游览区
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西北部。主要景点有景天阁、炎黄二祖、黄河。
4、巩义青龙山
古称霍山、天陵山。亦曰东西盘龙山,宋时建陵于此之阳,遂得名青龙山。山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海拔1042米,面积56平方公里。
5、凤凰山
孟津县凤凰山森林公园建设范围是连霍高速(平乐段南、北),二广高速(平乐段以东)区域,涉及平乐镇的上古、上屯、天皇、张凹、张盘、妯娌、朱仓7个村,区域面积13278亩,实际需绿化994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