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全景图(2022北京冬奥春节天坛游园攻略)

其实北京天坛全景图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2022北京冬奥春节天坛游园攻略,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北京天坛全景图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2022北京冬奥春节天坛游园攻略

2022的新春也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注定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春节,在今年的春节期间北京天坛举办了活动,热热闹闹感受年味,迎接冬奥会,活动详情见下文。

游园指南    

热烈的红是庆典飞扬的底色,飘扬的灯是锦绣上添的花儿,大福神与小萌虎盎然成趣,中国结与红灯笼交相辉映。

是了,是2022年的壬寅春节要到了。此刻的天坛,将满是中国味儿的年庆烘上了高潮。

01。“一起向未来”主题花坛

地点:天坛公园北门内东侧

冰雪燃情,奥运盛典,点燃了这个冬日的火花,因冰雪而相聚,一起携手向未来!

主题花坛之上,冰墩墩、雪容融正娇憨可喜地蹲等游人的赏玩,祈年殿的剪影与硕大的六芒冰雪相依相偎,满满都是携手共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02、“张灯结彩”主题花坛

地点:天坛公园北门内东侧

大红灯笼高高挂,凛冬白雪簇拥着热烈的中国红,将张灯结彩的春节氛围烘托得十足。

蓝粉云杉、龙柏球、羽衣甘蓝们更是不甘寂寞,将色彩抛遍了这个不同凡响的春节。

活动攻略

当新春佳节遇上举世瞩目的冬奥盛会,当天坛文化遇上冬奥盛典的冰雪世界,这个春节假期,十场主题活动,天坛与你,乐享春节共襄冬奥。

迎冬奥贺新春虎头虎脑庆丰登

系列科普主题活动

大年初一

识五谷、纳五福、过大年

天坛历史、祈年文化、版画技艺、福字拓印,大年初一,你想听的科普这里全都有。

“黍、稷、稻、麦、菽”——借“五谷”展示天坛祈谷文化,再亲手做上一份“五谷”福袋,将天坛的新春祝福带回家!

大年初二

五谷福袋福满满

民以食为天,“五谷熟而民人育”。

大年初二,教你见识中国五谷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一窥我国古代科技——同律度量衡的秘密。

大年初三

纸上的“冰雪魔法”

春节贴窗花,虎年行福运。大年初三,将冬奥与年味儿合于一纸之内,将冰雪春节一“剪”而成。

见识中国民间最古老的剪纸艺术,畅享来自纸上的“冰雪魔法”,为奥运健儿们加油。

大年初四

“新春送福”贴金福牌手作

大年初四,天坛科普讲师带领你一访中国古建筑油饰彩画传统技艺之一——贴金工艺背后的秘密,亲手制作贴金福牌,将天坛的福气随身携带。

大年初五

“喜上树梢”衍纸画

喜上梅梢,新春大吉,大年初五,来听听天坛之中精灵的啼鸣。

天坛鸟类知识讲座,为你开启一场可以动手的“生态课程”,亲笔描摹“喜上树梢”衍纸画。

温馨提示:春节期间科普活动均需提前通过“微天坛”微信公众号报名,具体活动时间及相关安排以公众号发布招募信息为准。(以上图片均为以往活动资料)

中和韶乐新春音乐会

八音迭奏,玉振金声,这是来自六百年历史的馈赠,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将再次燃情登陆,陪您线上穿越时空!

大年初一上午9:30、初四下午14:30,“坛乐清音”与“华夏正声”两场主题音乐会将通过“天坛公园”官方微博等平台进行直播,让你我足不出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线上体验穿越古今的“新春音乐会”。

“福神”“萌萌”送福气

虎年吉祥到,福气不能少!

春节期间,来天坛体验打卡拍照、赢福气年货礼包等活动,天坛北门内及园内部分文创店将设置虎年拍照打卡点,幸运吉祥物“虎年萌萌、大福神”等你来!

现场还有“和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等更多主题活动等你参与!

来自:天坛微信公众号

天坛公园大么逛完要多长时间啊

1.天坛公园共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2.一般来说需要两个小时,取决于你观赏的速度,慢慢仔细逛花时间自然多一些。如果随团旅游可能时间短一些,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3.天坛公园的主要景点:

(1)天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2)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

(3)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景点

4.天坛公园全景图如下

北京的天坛在什么地方

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群。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时天坛公园还包括了九坛八庙中的祈谷坛。北京天坛最初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但年门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筑而无改建除外。扩展资料: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北京天坛地图

  天坛简介:  天坛在北京市东南部,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今日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当年皇帝祭祖的地方,西侧的中山公园是祭祀丰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  在整个北京城里,北有地坛祭地,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为光彩夺目、气宇非凡。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这是天坛内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也是想象中离天最近的地方。祈年殿的上下三层屋顶,均用深兰色琉璃瓦铺盖,象征天色。  坛面除中心的太极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象征九重天,天帝的牌位就安放在太极石上,象征着天帝高居九重天之上。圜丘坛的附属建筑有皇穹宇及回音壁。如果说天安门城楼已成为中国的象征,那么,天坛祈年殿就是北京这座不朽名城的象征。的确,这座无与伦比的建筑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在通高38米、直径30米的体积内,容纳了 如此丰富的学问。  同时,她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顶峰,仅凭木榫交结,斗拱支架,全用木材就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天坛另一美妙绝伦之处,是奇妙的回声。站在圜丘坛的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约0.9米的围墙,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贴墙面就能听得异常清晰,并且还有立体声效果,这就是“回音壁”。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

去天坛旅行应该怎么拍照打卡

去天坛旅行拍照打卡,不仅是为了记录美好瞬间,也是体验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在天坛拍出既有美感又具有文化特色的照片:了解天坛的历史与文化: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求丰收的地方,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了解天坛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选择拍摄的角度和构图,使照片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能体现出天坛的文化底蕴。选择合适的时间:清晨或傍晚是拍照的最佳时段,此时的光线柔和,人流也相对较少,可以拍出更有氛围感的照片。特别是日出时分,阳光照射在古老的建筑上,会有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主要景点打卡:祈年殿:作为天坛的标志性建筑,祈年殿的蓝色琉璃瓦和红色柱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可以选择在殿前的广场上,以祈年殿为背景,利用对称的构图拍出庄严肃穆的感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些地方不仅有趣,也是展示天坛声学奇迹的好地方。可以在回音壁一侧轻声说话,让同伴在另一侧听,然后捕捉他们惊奇的表情。丹陛桥:站在丹陛桥上,可以拍摄到天坛的全景,特别是在蓝天白云下,整个场景显得非常壮观。细节之美:除了宏伟的建筑,天坛的细节装饰也非常精美,如云龙浮雕、石雕栏杆等。靠近这些细节,用微距镜头或者手机的微距模式,可以拍出充满艺术感的特写照片。人文体验:在游览天坛时,可以观察和拍摄当地的居民,他们在公园里打太极、跳舞、下棋等日常活动,这些都是体现北京地道生活风情的好素材。创意构图:利用不同的构图技巧,如对称、前景、引导线等,可以让照片更加吸引人。例如,可以找到一条小路或者树木作为引导线,将视线引向远处的祈年殿。后期处理:适当的后期处理可以提升照片的质感和氛围。比如调整对比度和饱和度,让天坛的颜色更加鲜明;或者应用一些滤镜,增强照片的艺术效果。尊重文物:在拍照时,要注意保护文物,不要触碰古迹表面,遵守景区的规定,不在禁止拍照的区域拍照。总之,去天坛旅行拍照打卡,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游体验,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以上建议,你可以拍出既有视觉冲击力又能传递文化内涵的照片,留下难忘的回忆。

北京天坛的旅景点讲述是什么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18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皇穹宇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回音壁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围墙高3.27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殿为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三重蓝琉璃瓦,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皇乾殿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状象屋宇的神龛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样铒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是平时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七十二连房祈年殿东边在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长廊中部偏北,有五间“神库”,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库房。“神库”西面是“神厨”,祭天时,在这里制作供馔和糕点。祈谷坛的神厨、神库和宰牲亭与祈谷坛之间由长廊相连,长廊由东砖门至东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间,与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对应,象征七十二地煞。祈年殿天坛祈年殿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丹陛桥丹陛桥是连接祈谷坛南砖门及其南天门(成贞门)的甬道,也是连接祈坛和圜丘坛的轴线,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斋宫无梁殿(斋宫正殿)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无梁殿即斋宫正殿,绿琉璃瓦庑殿顶,殿内为砖券拱顶,殿前月台崇基石栏,三出陛,正阶13级,左右各15级。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南神厨院南神厨院位于圜丘东,座北朝南,院门南开,主要建筑有神库、神厨、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制作圜丘坛各种祭品的场所。院门外有走牲道与圜丘东棂星门相连,祭时临时搭设走牲棚以运送祭品。建筑规整庄重,是中国祭祀建筑中仅存的几座神厨之一。神乐署天坛公园神乐署全景示意图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开有茶肆、药铺,又称天坛道观。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乐观名为为神乐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为神乐署。天坛神乐署的正殿,原为明清两朝演习祭祀礼乐的殿宇,为歇山顶单檐古建筑,坐西向东,六楹五开间,东西向设穿堂门,殿内面积达600平方米。现开辟为“中和韶乐”展演区,举办古代祭祀乐舞展演,同时作为中和韶乐乐器钟、磬的主要展馆。原天坛公园内有一土山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丹陛桥西侧,对天坛的总体景观造成了极大破坏。1990年市政府组织搬走土山,恢复了斋宫与丹陛桥之间的景观联系。植物配置是天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坛坛域宽广,气势宏大,建筑集中,在主体建筑周围密植松柏,使中心祭坛苍翠环绕,形成一种庄重、肃穆、宁静、纯洁的祭坛氛围。祈年殿西柏树林西侧,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占地6300平方米,种有丁香240丛,树龄近50年,在北京城已十分少见。天坛菊花以品种多、养护水平高闻名遐迩,著名的有“瑞雪祈年”、“丹陛金狮”等。

天坛的重点旅游景点介绍 天坛有哪些景点介绍

北京天坛公园景点介绍 关于天坛公园的介绍

1、天坛公园有斋宫、圜丘坛、祈年殿、长廊、万寿亭、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和古柏等景点古迹。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占地273公顷,面积占整个崇文区的1/4。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2、天坛是北京“天地日月”诸坛之首,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一座典型坛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无论从架构、力学还是美学角度来看,天坛都是出类拔萃、举世无双的建筑杰作。现已辟为公园开放,昔日的皇家坛庙现已成为北京市区富有特色的旅游公园。 3、最佳的时间应该是春秋两季。这是因为天坛的绿化主要是草,在夏天不能提供足够的遮阳,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容易中暑;如果冬天去又太过于冷清。但冬天去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利用这个冷清的时段好好体会天坛那些声学建筑物(三音石、回音壁等)的效果。当然,不管是什么季节,想仔细欣赏那些古建筑就最好早点去。

天坛有哪些景点

天坛的景点有:祈年殿、圜丘坛、祈谷坛、 皇穹宇、皇乾殿、丹陛桥、神乐署、南神厨院、七十二连房、斋宫。1、祈年殿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2、圜丘坛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3、祈谷坛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_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殿为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三重蓝琉璃瓦,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4、皇穹宇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_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5、七十二连房祈年殿东边在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长廊中部偏北,有五间“神库”,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库房。“神库”西面是“神厨”,祭天时,在这里制作供馔和糕点。祈谷坛的神厨、神库和宰牲亭与祈谷坛之间由长廊相连,长廊由东砖门至东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间,与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对应,象征七十二地煞。6、斋宫斋宫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无梁殿即斋宫正殿,绿琉璃瓦庑殿顶,殿内为砖券拱顶,殿前月台崇基石栏,三出陛,正阶13级,左右各15级。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坛

天坛里面有什么景点?

天坛公园有哪些景点 你好。 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干殿、祈年门等。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回音壁是天坛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天坛里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著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童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_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 圜丘:位于天坛的最南端,外面有二层圆形围墙,中间是三层圆形石坛,上层台面四周环砌台面石,中心一块圆形石板称“天心石”。其外环砌石板九块,再外一圈为18块,依次往外每圈递增九块,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浑厚、洪亮。皇穹宇(回音壁):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砖木结构,殿内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众多的斗拱支托屋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极有特色,为古建筑中少有。正殿外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对话石。 斋宫:斋宫是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斋宫在天坛圜丘坛成贞门外西北,坐西朝东,平面为方形。宫墙两层,外层叫砖城,周长为66.07米;内层宫墙叫紫墙,周长为41.33米。斋宫正殿,面阔五间,殿座全是汉白玉石基和石柱,建筑结构和正式宫殿一样,重檐垂脊,吻兽俱全,但殿顶成拱券形,不露栋梁榱桷痕迹,故名无梁殿,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筑。殿前左右各置配殿3间,丹墀(露台)之上,左右各置一座高大的白石亭子,左边的叫斋戒铜人亭,右边的叫时辰亭。 神乐署:神乐署坐落北京天坛西门内稍南侧,坐西向东,是天坛五组大型建筑之一,是专司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大典乐舞的机构。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02年)。又名神乐观,清乾隆八年(1743年)称神乐所,乾隆十九年改今名。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是专门用来培训祭祀乐舞人员的机构。 希望有帮助 北京天坛公园是北京的著名景点吗 天坛 是北京的著名景点 ,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干殿、祈年门等。 北京天坛附近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故宫60,老年证30,学生证20 天坛15,园中园20 颐和园35 长城(各段各段门票价格不同) 鸟巢、水立方各50(不进场馆不收费) 这些是现在北京旅游必去的,其他还有十三陵、恭王府、北海、景山、钟鼓楼、雍和宫、孔庙、国子监、圆明园、香山等景点,有时间可以去看看,都挺好的。 北京的景点门票相对来说不贵,公共交通很便宜,所以光是游玩花不了多少钱,不算食宿的话,两个人1000块足够了。 天坛有哪些景点 你好。 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干殿、祈年门等。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回音壁是天坛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天坛有什么好玩的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坛域平面北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外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面积270多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干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干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重要价值。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圜丘坛全景 圜丘坛全景 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18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_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 天坛旅游景点有什么好玩 著名景点 圜丘、皇穹宇 北京天坛附近有什么景点 陶然亭公园 前门 天安门 龙潭公园 德云社 北京博物馆 天桥杂技 北京天坛的景点讲述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干殿、祈年门等。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干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干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18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_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_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 回音壁 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围墙高3.27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

天坛公园景点介绍

天坛公园景点有天坛公园-祈年殿、天坛公园-回音壁、天坛公园祈年门、圜丘、皇穹宇、皇乾殿、回音壁、三音石等,地址是在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路甲1号天坛公园。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祈祷丰年的场所,主要分为内坛、外坛,天坛公园的建筑结构十分精美,还有回音壁、三音石等一些奇特的建筑,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一般去天坛公园游览的时候是南门进北门出,按照顺序游览圜丘、皇穹宇、丹陛桥、祈年殿和皇乾殿,需要注意的是斋宫和宰牲亭周一的时候是不开门的。天坛最早的建筑就是祈年殿,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一个场所,祈年殿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祈年殿里面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面还有龙凤和玺彩画,整个建筑十分宏伟。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圆形围墙,墙身是由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上面有一层蓝琉璃筒瓦顶。祈年门是庑殿顶建筑,中三间是门,崇基石栏,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就是这样,是专门供皇天上帝专用的,是明初的建筑原物。

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什么是坛?天坛、地坛中的“坛”,是指古代祭祀大典用的台子,或者军队出征时,用来誓师的台子,也叫坛,如登坛拜将。

北京有五坛,分别是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这五坛无疑列外,都是祭祀用的。五坛以故宫为中心,日坛在故宫以东、月坛在西、地坛在北、天坛在南偏东、先农坛在南偏西,大致方位如下图所示:

五坛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搞出这么大阵仗,不嫌劳民伤财么?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从祭祀说起。

祭祀

祭祀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信仰,人类初期,对世界认知不足,就有了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比如我们说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上古时期的部落也把龙作为图腾,这些所谓的图腾,其实就是信仰的一种,除此之外呢,中国人的祖先还信仰天地和祖先。

信仰祖先没什么好说的,人类得以繁衍进化发展,都是得益于祖先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通过各种方式生存下来,当然了,中国人的祖先信仰往往和神话传说相关,比如女娲、伏羲等。

天地信仰,归根结底就是自然信仰,自然界各种现象,现今科学的眼光来看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祖先不知道这些,他们认为自然界的现象都有某种预示,对此非常敬畏。

有了这种种信仰,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各类祭祀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来自于祭祀,如清明节祭祀祖先、端午节祭祀屈原,二十四节气也跟祭祀有关,如立春就要祭祀祖先以及春神、土地等。

祭祀的根本,是人心理上与神沟通,也就是所谓的人、神、天、地和谐共生。所以在祭祀的时候,要非常虔诚,进贡上香、叩拜行礼都是基本工作,更古老一些的祭祀,还要占卜。

祭祀的目的,当然是祈求神灵或祖先的保佑了。普通百姓祭祀祖先,保佑子孙平安,皇家祭祀,是祭祀神灵,起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江山永固。

由此,便有了五坛。

天坛——祭天

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后清乾隆、光绪两朝都重修过。占地面积非常大,主要用途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求五谷丰登。古人对宇宙天地的认知有局限性,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天坛的主祭坛是圆形的。

祭天在古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你想啊,古代帝王都自称天子,王者父天母地,天就是皇帝的爸爸,能不重要嘛。

约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中国夏朝就已经有了祭天活动,是人于天交流的形式,祭天主要是感谢上天对人间的养育之恩,说透了就是感恩,然后祈求上天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啦、人民丰衣足食啦之类的。

周朝之后,祭天是所有祭祀中最重要、规格最高的,一般在冬至这天祭天,由天子主持,祭天的地点一般在国都南郊的寰丘,所以北京天坛也包含了寰丘和祈谷两大坛。

中国后世的祭天习俗是在周朝时形成的,因为儒家起于周朝、推崇周礼,后来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王朝统治的核心思想,所以这一形式也就延续了下来。

北京现存最大的天坛在什么位置

北京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故宫正南偏东,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Temple of Heaven)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北京天坛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筑. 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祭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回音壁是天坛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北京天坛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现状

天坛祈年殿

民国时期的祈年殿

北京天坛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路1号,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之一。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清朝时期,天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和完善。清朝皇帝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国泰民安。1911年辛亥革命后,天坛成为公园对外开放,成为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天坛建筑群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祈年殿、圜丘坛和皇穹宇。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皇帝祭天的场所,圜丘坛是祈求丰收的场所,皇穹宇是祈求皇帝健康长寿的场所。这三个部分的建筑都是以圆形为主要形式,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

目前,天坛已经成为了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天坛也是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许多市民会在这里散步、跳舞、打太极等。天坛的建筑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缮,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遗产。

关于天坛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现状,以下是一些史料依据:

  •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明朝官方史书《永乐大典》中有记载:“天坛在南郊,圜丘之上,祀上帝,以祈谷而已。”

  • 清朝时期,天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和完善。清朝官方史书《清实录》中有记载:“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神厨、神库、神道、神桥、神柱、神轩、神门、神阙、神路、神井、神树、神牌、神匾、神旗、神鼓、神钟、神磬、神笏、神衣、神带、神冠、神鞋、神袜、神扇、神灯、神烛、神花、神果、神酒、神肴、神果、神饵、神鱼、神鸟、神兽、神器、神书、神画、神像、神匠、神工、神医、神卜、神谶、神乐、神舞、神歌等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首都博物馆门票预约系统(北京景点门票预约方式,北京景点门票怎么预约)
  • 北京植物物园植物图片(北京香山植物园有哪些植物)
  • 北京世园会电话号码(2020年北京元宵节哪些地方法会举行庙会活动)
  • 北京到上海火车时刻表查询(北京到上海火车站时刻表)
  • 北京和颐酒店(北京西站离朝阳区和颐酒店多远)
  • 北京潭柘寺预约(潭柘寺五一开放吗你需要预约吗)
  • 北京鲜花港投资发展中心(2月份去北京鲜花港有的玩吗)
  • 温都水城有什么好玩的(荆州到北京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以边走边玩去)
  • 国际列车北京到莫斯科(北京至莫斯科k3国际列车怎么买票)
  • 北京自助游攻略带孩子(北京自由行攻略带孩子,北京攻略自助游带孩子)
  •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yf72.com/lyjy/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