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谁有三国地盘分布图
三国时曹魏地盘在幽州 、冀州 、青州 、并州 、兖州 、豫州、 徐州、 司隶 、凉州、 雍州、 淮南和荆州北部 ,相当于现在辽河以南的华北地区。
蜀汉地盘主要在益州,是现在的四川和重庆。
东吴地盘在扬州 、交州 、荆州南部,是现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的全境,湖北、江苏、安徽的南部,以及河南的一小部分。
扩展资料:
从《三国演义》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的地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曹魏政权在曹操时期,就占有过荆州的南郡和南阳,后来南郡被周瑜打下来,分给了刘备一部分,筑了个小城公安。
中国地图三国分布
三国时期全图(三国是从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开始,晋朝280年统一全国结束,不是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本图为262年三国鼎立图),有魏蜀吴及周边数个少数民族(鲜卑、月氏、康居等),有各个郡县及关隘标注。魏蜀吴三国总人口2361万(220年),3000万(280年)。各国国土面积(万平方千米):魏291万,蜀107万,吴145万。
数据参考:百度百科
三国九州的地图,越详细越好,一定要精确到郡
三国九州:
豫州
治所谯(qiáo,安徽亳州),所辖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兖州
治所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所辖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
徐州
治所郯(tán,郯城县西南,后迁下邳),所辖今鲁东南部,江苏北部及皖东北角
凉州
治所陇(甘肃清水县北),所辖今甘东东部
雍州
原为光武帝刘秀所置,后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凉州分为凉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将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冀州
治所鄗(hào)(河北柏乡县北,后迁邺城),所辖今冀西南部,后被曹操以冀、青、并、幽四州合为冀州
扬州
治所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所辖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
荆州
治所汉寿(湘常德市东,后迁襄阳),所辖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益州
治所雒(luò,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所辖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三国郡图
拓展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 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各州位置
青州:约於今山东省与辽宁省辽河以东之境。
幽州:约於今河北、辽宁与北朝鲜。
徐州:约於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县之地。
冀州:约於今河北、山西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荆州:约於今湖南、湖北、广西北境、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广东连县等地,腹地颇大。
扬州:约於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
兖州:约於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
豫州:约於今河南省。
地貌
青州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洽接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青崖顶海拔954.3米,最低点在何官镇张高村北,海拔16.2米,西南部群山迭翠,东北部沃野平川。地貌类型主要有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山前平原三种类型,由南到北依次排列。
低山丘陵: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52.6%,有石质山岭、低山岭坡、近山阶地三种微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南石灰岩低山地区,海拔高度多在60米以上。
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大小河流两侧,包括河滩高地、河漫滩和河谷梯田三种微地貌类型,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8.9%。
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38.5%,包括山前倾斜平地、山前缓平地、缓岗、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等微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多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多小于2度。
求三国时期详细地图(含古今对照)
三国时期: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现在的对照: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的三足鼎立
1、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 。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
2、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3、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4、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5、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6、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91热血三国兖州郡县分布图
郡城定陶下属的县城列表如下: 坐标城池名州郡(355 ,215)宁阳兖州济阴郡(345 ,205)东平陆兖州济阴郡(355 ,195)卫县兖州济阴郡(345 ,195)阳平兖州济阴郡郡城陈留下属的县城列表如下: 坐标城池名州郡(335 ,225)任城兖州陈留郡(345 ,215)须昌兖州陈留郡(335 ,215)寿张兖州陈留郡(325 ,215)章县兖州陈留郡(325 ,205)乌巢兖州陈留郡(335 ,195)乐平兖州陈留郡(325 ,195)发干兖州陈留郡郡城任城下属的县城列表如下: 坐标城池名州郡(375 ,195)谷城兖州任城国郡城濮阳下属的县城列表如下: 坐标城池名州郡(355 ,185)范县兖州东郡(335 ,185)白马兖州东郡(325 ,185)东武阳兖州东郡(355 ,175)己吾兖州东郡(345 ,175)长垣兖州东郡(365 ,165)东昬兖州东郡(355 ,165)小黄兖州东郡(365 ,155)尉氏兖州东郡郡城无盐下属的县城列表如下: 坐标城池名州郡(365 ,175)考城兖州东平国郡城奉高下属的县城列表如下: 坐标城池名州郡(395 ,195)无盐兖州泰山郡(395 ,185)博平兖州泰山郡(405 ,185)聊城兖州泰山郡(395 ,175)扶沟兖州泰山郡(405 ,175)顿丘兖州泰山郡(415 ,175)东阿兖州泰山郡(395 ,165)封丘兖州泰山郡(415 ,165)酸枣兖州泰山郡(395 ,155)襄邑兖州泰山郡(405 ,155)外黄兖州泰山郡郡城卢县下属的县城列表如下: 坐标城池名州郡(385 ,185)临邑兖州济北国(385 ,175)圉县兖州济北国(375 ,165)济阳兖州济北国(385 ,165)平丘兖州济北国(375 ,155)雍丘兖州济北国(375 ,145)浚仪兖州济北国
谁知道三国地图分布在哪里
三国地图魏蜀吴分布如图所示:
疆域分布:
1、蜀国
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二十二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2、魏国
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 ;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有八十七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3、吴国
北至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方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有三十二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领土发展历史:
1、蜀国
215年,孙权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后刘备与孙权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将江夏、长沙、桂阳划属东吴,南郡、武陵、零陵归刘备,至此,刘备占有荆州三郡。
219年,吕蒙偷袭关羽,关羽被吕蒙斩杀,至此,刘备彻底失去荆州。
2、魏国
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
220年至黄初七年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3、吴国
公元221年,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以今天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以北广州,以南为交州,不久之后将其合并。
公元264年,孙吴为便于治理,从交州划出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并设立广州。交广二州的行政区划设置为后来历代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