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上海的豫园为什么要叫“豫园”,有什么来历吗
原因:
“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来历:
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扩展资料:
上海豫园的文化艺术价值:
豫园各处可见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梅妻鹤子》、《上京赶考》、《连中三元》等有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贞、莫是龙等就曾在豫园赋诗题词作画。
1909年(宣统元年),高邕、杨逸、钱慧安、吴昌硕、王一亭等在得月楼组织的豫园书画善会。豫园现珍藏书画、家具、陶瓷等文物几千件。
豫园里的文物:
1、馆藏唐代金碗:豫园馆藏的唐代金碗极好的体现了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水准。该金碗碗口直径84毫米,高32毫米,底径45毫米,重89克,碗内底部雕刻有龙型图案,碗外通体雕刻各种鸟兽花纹图案。
2、赵云壑《梅兰竹菊四屏条》:赵云壑名起,字子云,号云壑、泉梅老人,苏州人。善画花卉山水,草书类王孟津。
3、《夜读图》王时敏:王时敏的《夜读图》作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是豫园最早的藏品之一。此画以全景式构图,峰峦层叠,瀑布高悬。岩壑之间点缀茅舍数个;远山如屏,是一件王氏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豫园
豫园灯会的那个豫园,为什么不叫“沪园”却叫“豫园”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豫园原为一座私人园林,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后遭遇兴废交替。1956年起,我国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五年,并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现占地三十余亩,分成六大景区,其间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了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其中为世人所熟知的景点有三穗堂、点春堂、元代铁狮、大假山等。豫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Yu Garden)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 ,是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5年已
豫园风景
豫园风景(13张)
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
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⑽,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
1959年,豫园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豫园开始对公众开放。
1982年2月,豫园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这一名字是怎么来的
豫园,是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原是明代官僚地主潘恩、潘允端的私人花园,始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万历五年(1577)潘允端解职回乡后加速建造,屈指算来,豫园建园已有400余年。
取名豫园,是因为“豫”与“愉”两字相通。据潘允端说,建造此园,是为了“愉悦老亲”,供其父享用。他因而博得了一个大孝子的美名。其实,潘恩于万历十年已去世,供潘恩享用的乐寿堂尚未造好,潘恩自然也没有福气“愉悦”了。
上海豫园别名是什么
没有别名。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豫园园内有穗堂、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清乾隆二十五年建。原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改建西园时重筑为三穗堂。仰山堂、卷雨楼位于三穗堂之后,与大假山隔池相望。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底层称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仰山堂共5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可小憩。望大假山景,池中倒影可鉴。萃秀堂位于大假山东北峭壁下,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始建,乾隆三十五年竣工。亦舫在萃秀堂东墙外,俗称船厅。明代以后,江南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直接在陆地上筑舫不多见,此系后增建。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洞门,水从洞门流去。这里运用了园林中延伸空间的巧妙手法,游人至此,有不知何处是尽头之意。点春堂于清道光初年(1820年)为福建花糖业商人所建,以作公所之用,共5间。豫园的中部景区有得月楼、绮藻堂。得月楼位于玉华堂、玉玲珑西,两面临水,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而名。得月楼为二层楼房,建筑精致。绮藻堂位于得月楼下,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富有民族特色。堂前一天井,内有匾额:“人境壶天”,左侧围墙上有清代“广寒宫”砖刻。织亭位于绮藻堂和荷花楼之间的西廊中间,面对湖心亭、九曲桥,背向五老峰、月府砖刻。亭以扇与廊相隔,扇裙板上刻有“耕织图”,浣云假山位于得月楼北。藏书楼又名书画楼,位于得月楼对面,清光绪年间建,清末曾是有名的书画市。豫园环龙桥向南,是“神祠北际名园辟,寝庙东偏别殿开”的内园。1956年修复豫园时,内园成园中之园。内园面积仅2亩余,但十分精致,亭台楼阁、泥塑砖雕、名树古木、石峰小桥,一应俱全,布局紧凑而曲折幽深。